偏见与真知
东、西方哲学都说真实世界是流动的、变化的,现代科学也在逐步印证这一点。流动、变化,在佛学里被叫做“无常”,“空”也包含了这个意思。而人脑的认知常常是静止不变的,于是刻舟求剑的事情就发生了。
《庄子·大宗师》篇说了这样一个道理:探索世界,分清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人为创造的概念、知识,这就是认知的最高境界了;顺着自然之道去行动,就是行动的最高境界了。(注:因为人的认知常常是静止不变的。自然之道,我姑且说它是自然规律、宇宙法则、宇宙奥秘,是宇宙真相,是流动变化的)
庄子看到了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如何判断什么是自然的?什么是人为的呢?大脑在做判断时需要一个标准,以什么为标准呢?我们通常是以自己的经验,也就是过去的认知,来形成这个标准。既然万事万物都是流动变化的,那么过去的认知还符合当下的事实吗?那么过去的标准还能作为现在的标准吗?这样说来,还有标准吗?我们该怎么来做判断呢?
智慧的庄子也想到了解决的办法,其中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以明”。什么是以明?照我目前的理解来说,以明就是没有偏见地去观察,去认识。
什么是偏见? 就是认知跟事实不符。前文说了,认知是死的,事实是活的,以过去的认知来看当下的事实就会产生偏见。在强烈情绪的影响下会产生偏见。遇到事儿了,心被困在某种心境里,于是变得狭隘。事实是无限的,心境是有限的,在有限的心境中去看无限的事实,当然会产生偏见。诸如此类,产生偏见的情况还有很多种,很复杂。比如,社会性的偏见导致人的偏见。
如何消除偏见呢?最根本的方法是:要消除深层的偏见只有向内去看,不抱偏见地去看“偏见”,静静地去看清楚偏见是什么,明白它的前因后果,彻底理解了偏见,偏见就消散了。
可是人啊,常常陷在心境中,陷在偏见里出不来。错误的认知产生错误的行动,于是人就会与真实世界发生矛盾, 碰得头破血流。最后劳心伤神,伤生害命。部分人消失,部分人开始反省,然后产生新的认知。接着,新的认识变得陈旧,又开始产生矛盾,周而复始。。。幸运的人可能得到智者的帮助(看书之类的也属于此),脱此轮回。
超脱轮回者没有偏见,就能做到无知(不受旧认识的束缚),无知是学习的前提,无知的状态即是真正的学习状态,无知才能获得真知。有一点需要注意: 由于万事万物是流动变化的,因此真知是有时效性的。 严格来说,真知只存在于此时此刻。
学会如何获得真知才能在流动变化的世界中摸着石头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