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是羡慕,甚至于想要把自己拼命地变成别人?
总能听到有父母咨询说自家孩子太内向了,要怎么样才能让他变得更加外向一些。
似乎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慢慢地大人说得多了,在孩子心中也会形成这样一个结论。
认为内向是不好的,外向才是更好的。
继而开始否定自己,并产生自卑情绪。
这个观念一旦形成,就会一直伴随他,即便长大成人之后也是如此。
可是到底为什么内向的人不好,外向的人才好?
为什么我们总是羡慕,甚至于想要把自己拼命地变成别人?
要知道别人已经有人在做了,我们为什么不能接受自己成为自己呢?
也许在别人的眼中,我们也是被人羡慕想要模仿的存在。
的确,外向的人总是精力充沛,总是能在人群中游刃有余。
但是内向的人更擅长做计划,能理智的分析问题。
内向和外向本来就没有什么好坏,只是两种不同的特征而已。
外向的人大多活泼积极,越是人多的场合,越是能如鱼得水,很擅长交际,即便和人聊天或者24小时,也不会觉得累。
可是内向的人更能够静得下来,能够理智的分析事情,能够制定完善的计划,并有序推进。
他们不需要一定要有人陪伴,即便独自一人也能感到快乐。
所以相比外向,内向根本不是一种缺陷,它们两个各自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点,需要的只是我们自己的接受。
它们从生理机能上就有显著差别。
外向的人在与外界互动时反应迅速,并且不容易劳累,他们甚至于能从这种互动中补充自身能量。
而内向的人更喜欢安静下来,他们更容易看清事物全局,更加理性,也更有创造力。
所以它们各有优缺点,我们需要做的只是看清事实,并且接受。
内向和外向,本没有好坏之分,仅仅只是不同而已。
它们都有自身优势,如果你能接受并有效利用的话,就一定会有成就。
我们与其不断地羡慕模仿别人,让自己活得不像自己,越来越痛苦,为什么不能勇敢的接受自己,并且发挥自己的优势?
奥斯卡·王尔德也曾经说过,爱自己是持续一生的浪漫爱情故事。
与其总是强迫自己拼命地想把自己变成别人,不如静下心来拥抱真实的自己。
要知道和别人相比,我们的不同并不是差距。
我们与其在不断模仿别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如接受自己的资质,活得更像自己。
我总是喜新厌旧,但是那是因为我好奇心旺盛,总在试图寻求更新的东西。
我太过敏感,那是因为我对情绪有更高的感知能力,它能让我更加敏感地体会到别人的感情,并且作出回应。
我总是不爱动,那是因为我需要更多的能量去进行思考。
所以与其不断追逐别人,不如从现在开始作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