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奖作品荐读 | 蒸腾时光【中国矿业大学】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第八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以“多维的绿·共享的城”为主题,吸引了333所高校、310家设计机构、9668人次参与,共征集到2592项作品(其中,省外作品数量占比首超50%)。经专业评审和社会公示,共产生181项“优秀作品奖”和104项入围奖,省外单位获奖作品占比达36.7%(其中,学生组省外获奖作品占比达63.3%,首次突破60%)。
参赛者聚焦与绿色发展关联的各类空间,创作了一批亮点纷呈、富有创意的设计方案。近期我们将逐步推出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获奖作品解读,期待能为推动“双碳”目标下城乡建设的绿色低碳发展、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提供思考启迪。

第八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
银奖作品【学生组】

作品编号 | B121-002448
作品名称 | 蒸腾时光
设计机构 | 中国矿业大学
指导老师 | 彭耀
获奖人员 | 马金磊 夏之翔
获奖情况 | 紫金奖银奖、优秀作品奖(学生组)一等奖
◎ 作品视频
◎ 主创人员

主创人员(从左至右):马金磊 夏之翔


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发展演变,闲置或废弃的工业建筑在传统工业城市中大量出现。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不仅是当下城市更新改造的重点,也有助于实现城市绿色发展转型和城市记忆延续。设计创作以中国矿业大学文昌校区内的老旧锅炉房为改造对象,集成多种节能技术和方法进行绿色改造。

锅炉房现状

设计以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空间为出发点,紧扣锅炉房原有的空间与结构特点,设计了贯通建筑主体的中庭,紧密联系建筑各层,并通过绿色平台空间的设计,让工业建筑重新焕发活力。


设计示意图

设计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入手,力图实现建筑绿色低碳的改造目标。
宏观层面:建筑所处地区夏热冬冷,在空间布局上注重考虑了夏季建筑的隔热与遮阳,以及冬季建筑的日照时间与外墙保温。

总平面图

剖面图
中观层面:利用风热协同效应、植物的蒸腾作用等提高建筑节能水平。

各平台绿色空间设计
微观层面:将建筑主体部分的旧屋顶替换成折线屋顶。热空气聚集在屋顶尖端,较冷的空气聚集在下沉展厅,通过竖向中庭实现冷热循环。西侧落叶植物夏季可遮挡西晒,冬季落叶后引入阳光。在增建部分的走道内植入通风采光井,在避免西晒的同时实现了热压通风,架空部分模拟洞穴形式并种植喜阴植物,植物对洞穴内的空气进行降温,冷空气沿着导管进入各个房间,实现冷热交换。

建筑轴测图

架空部分模拟洞穴形式设计

主创团队作品自述

改造项目保留了旧建筑的哪些部分?

马金磊
我们首先评估了建筑的实用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与情感价值以及科学研究价值。评估结果表明,建筑更新改造的基础较好,历史价值较高。在设计中,我们保留了建筑独特的排架结构和部分保存较为完好的建筑墙体,将其纳入新建筑的内部,在视觉上融合新旧建筑元素,让人们能够追忆旧时光。旧建筑的元素和特征被组合到新的使用空间中,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和空间体验。

划分改造对象

增建新实验楼

调整场地流线

清除问题体块

调整建筑采光

置入活力中庭

方案如何考虑节能措施的应用?

夏之翔
徐州在我国建筑气候分区上属于寒冷地区。从实际居住体验与调研结果上看,针对徐州夏季高温多雨和冬季寒潮频袭的气候特点采用了如下设计措施:幕墙采用双层中空low-E玻璃,充分满足冬季保温需求;利用烟囱效应在加建实验楼实现热压通风;为避免西晒的影响,在加建区西侧设置高窗、开天井,使得采光达到标准;改造区域采用可控制开启的南向遮阳棚,屋顶北侧开窗、西侧平台上种植落叶树木,实现夏天遮阳、冬季采光等。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决赛现场花絮

范悦
深圳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
作品以老旧工业建筑为设计对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进行了旧建筑空间绿色节能改造设计。空间改造设计包括置入现代实验室功能、替换旧的排架结构屋顶,保留原有特色结构,增设新的钢结构采光屋顶,设置竖向开放的连续空间等。其中,钢板抱柱的做法较为新颖,但也需进一步考虑额外增加的荷载,提高项目落地的可行性;节能改造方面,运用风热协同效应、植物的蒸腾等技术措施,系统调节室内微气候。作品较好地表达了老旧建筑共生、工业记忆延续的设计愿景,但建议继续优化设计形式语言。
(作品内容及图片由设计团队提供)
更多获奖作品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附件:《蒸腾时光》作品图版(点击查看)
— END —
审 核 | 何伶俊 何培根
编 辑 | 姚梓阳 廖静静
校 对 | 邱 蕾



-
否否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05 10:2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