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触觉,感觉身体都不是自己的了 | 斜教周刊 Vol.279
作业日:2022-07-17
1、《杨禄森:成为沙溪卓别林》 by LLL
跟沙溪卓别林聊完后,他提议一起吃个晚饭。相比我对卓别林的了解,卓别林对我的了解几乎为零,我只是他时常在路上遇见的游客,时常会跟他打招呼,我们的交集仅限于此。那天下午,我们在聊天的时候,他有时不时看看手机回复信息。后来吃饭的时候,他告诉我,那天下午有 2 个客人来他家客栈住宿了,如果我没有找他聊天,他可能直接回去陪客人了。因为他是他家客栈的灵魂人物,别人是冲着他来的,如果他不在,去那边乐趣就少了很多。但是,卓别林当时做了一个选择,他选择留下来跟我继续聊,虽然跟我聊并不能给他带来什么,但是也是对他的一种反思和整理,在他有时候语言无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时,我会进入他的世界,替他说出来。那时他脸上就会露出笑容,好像多了一个能理解他的人。
他说,这也是一个选择,他可以跟我告辞,然后搭车回去陪客人,或者陪我继续聊下去。他觉得,和我聊天是属于“提升”他的一部分,所以他选择留下来。他甚至不知道,我是否会把我们聊天的内容记录下来,发布到网上,能否给他带来所谓的好处。
2、《暮春和夏天还能有什么不同呢?》 by MAQ
草和树已经达到鼎盛,烂漫的小野花也掉落成苦荬菜的野草,再加上直射火辣的太阳、蝉鸣的呱噪、烘热的水汽、前额头发不一会儿就沾湿贴在头皮上……空调吹出凉风,还吹出臭氧层空洞,吃冰棍一时爽,大姨妈火葬场,厌恶人造的美好幻境,但又无法承受脱离的代价,所以我并不喜欢夏天。
小学数学课本里说,荷花每天翻倍增长,长满一池子需要几天。可我觉得奇怪,荷花真得可以长满一池子吗?大明湖的荷花,为什么只有岸边那一点?也没开过几个荷花,叶子还总是破破烂烂的,所以,荷花有什么好看的。
这次我见到了一池子的荷花,不,是很多池子的荷花。野生的、野蛮的、无所谓的,在所有可能的地方,生长。可他们又好像说好了似的,中间留出来一条水道,游船在其中穿梭,留出蜿蜿蜒蜒的曲线,天鹅在休憩,留出自然的曲线,随便一看都是黄金分割。我才知道误入藕花深处真得可以存在。
这个园子,再次给我惊喜。
3、《当所有感官失效,你将面临一个怎样的世界?》 by 子鱼
莫老师说,“如果没有触觉,感觉身体都不是自己的了,就像对着屏幕玩游戏一样”。钱老师补充,“没有触觉,不用123,直接木头人”。脑补一下,如果科技足够发达,可以把这些对于触觉的体验通过脑机接口传递给另一个人,那另一个人是否真能完全感知到呢(如果他失去了触觉)?退一步来说,就算能模拟相关接触反应,这是否会侵犯隐私或者违背伦理? 不扯这么远,就拿日常生活举例,失去触觉都是不可想象的。我们不但失去了爱的权利和亲密的可能,也失去了实地探索世界的机会,那将是一场极其逼真的AR探险,可以看可以闻却不可以触摸。长此以往,我们将失去对这个世界的基本信任,一切如梦幻泡影般,即使清晰如在眼前,却渺远如在未来。
4、《应对网络暴力》 by 小裴
所以第一点我们可以做的就是说话“温婉”一些。当然这不是说摒弃言辞犀利的批评与评论,而是将态度保存好,时刻以利器的姿态出场却不出招。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是造成压力与紧张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也和网络喷子有着同样的诉求,那就是宣泄自己的情绪,但又不能和他们一样以无故中伤他人为乐。喷子最喜欢的就是你的还击,最讨厌的就是我们的无视。看过了一笑而过是最好的处理方式。但有时我们确实会被它们钓上了钩,开始了还击。那就要打闪电战,速战速决抓紧拉黑屏蔽,把注意力转移到更值得的事情之上。
第二点就是尽量避免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虽然在国内我们已经是裸奔上网、毫无隐私可言的状态了,但是将这些信息的获取成本提高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减少在公共平台流露自己以及家人朋友的照片、减少使用账号关联的功能、有意识的使用多个账号进行操作和浏览都可以增加意图网络人肉者的成本。
第三,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坚持自己是正确的!
5、《Vol. 348 写日记的都是正经人(上)》 by 勺子
我喜欢写日记,是在上了初中之后。小学时我写字慢且难看,我妈妈准备的蓝黑钢笔又似乎总是蹭得到处都是墨水,更重要的是小学生的生活实在是太简单了,每天写 300 字确实是煎熬;直到初中,初窥文学门径之后,我才觉得写作还算是可以获得正向反馈的乐事,还有可能是因为当时跟我要好的朋友里有位文学少女,她甚至参加小说创作比赛获奖(然而我却一直没有看过她的小说)。
不过自从本科毕业之后,不再有人强制我以日记为体例写文章,我确实是很长时间没有正儿八经地写过日记。那时我醉心于社交网络。在那个微博客和 SNS 服务野蛮生长的时期,我经常到处好像拿着「大喇叭」似的告诉全世界我在做什么。最严重的时候似乎是念研究生的前两三年,我向来是用 Follow5 或微博通之类的工具全平台同步的,包括你可能已经想不起来甚至压根没听说过的平台,比如「叽歪」「和讯微博」「移动微博」之类的,内容可能毫无意义:「我下楼买了一瓶矿泉水」。
日记对不同的人作用不一样。有些人需要一个倾诉秘密的对象,比如小马。他似乎很想找一个倾倒伤春悲秋苦水的池塘,于是在年轻的时候用密码本写日记,在长大后用只有自己可见的饭否发状态。
而我,只是想记录而已。
6、《2022年的五月天》 by 安卓儿
作为东北社恐,我东北人的身份也是在离开东北之后才建立的。
曾经去过去一个东北人开的美甲店兼美容小馆子。老板娘是正宗东北人,亮嗓门儿,大高个儿踩着一双厚底儿拖鞋,假睫毛在大大的双眼皮下忽扇忽扇的。
去之前我涂了可以轻易用酒精卸掉的指甲油,她上来就喊我小妹儿,“卸指甲油我就不收你钱了”。
事实上大部分的店,可以说99.9%,卸指甲油都是免费的。
东北人就是这样,她能把理所当然的东西说成好像是特意为你安排的。
接着店里其他客人问她有火不,烟瘾上来想来一根儿。
她又忙忙叨叨去找火,问我你抽吗,我连连摆手说不会。
这种时刻,我觉得东北也很难融入。
在东北,好像所有人都比162的我高一些,所有人嗓门都比我大一些,所有人都比我敞亮一些,这种打开让我想缩成一小团。
倒是离开东北之后我遇到了热爱东北的朋友,她们说东北的事,讲东北的人。
我惊觉东北这块土地竟然这么有意思,东北人竟然这么可爱。
所以在北京别人问我是哪里人,我就说是东北的,好像是东北的就能概括我的很多特质。
希望对方根据我是东北人就能判断出我是可爱的人。
于是,我的精神和身体就这样有了故乡。
7、《大家对于农村“少奶奶”情况怎么看?》 by 枕头君
我自己就是农村的,从小就在农村妇女堆儿里打滚。长一辈儿的阿姨里,过得好一点的就是“农村少奶奶”,丈夫在外面打工定期寄钱回来,家里有老人帮衬着做家务跟农活儿,孩子上学接送都不用,做顿早饭就行了。每天的工作就是闲聊和打麻将。但是90年代绝大多数生活在农村的妇女都是要下地干农活的,非常之辛苦。有条件做“农村少奶奶”的,都是家里收入还行,在农村过得最好的那波家庭。
搁在现在,还留在农村结婚生子,无非是没钱在城市买房置业,不得不留在农村而已。这类人与其说是少奶奶,不如说是留守妇女,因为需要照顾小孩不得不留在农村没法出去工作罢了。
知乎描述的农村少奶奶,就是懒、爱玩、贪的代名词,但这些人是天性如此吗?恐怕不是吧。
人性都是差不多的,勤快人和懒人在人群里的分布也是差不多的。怎么城里的妇女个个要劳动,留在农村的就变成了“少奶奶”呢?中国高速城市化也没几年,是农村人进城之后基因突变了吗?
8、《伸展运动》 by 招财
因为最近开始腰疼,于是不得不开始对自己在家的工作环境进行了重新布置,把房间的桌子抬高了一丢丢,这样能让自己坐着的时候保持直着腰,这样对腰的压力会小一点。餐桌不敢久坐,因为会习惯性弯着腰,没多一会儿,我的腰就会对我发出警告。
于是顺便将房间这张桌子变得更适宜工作了一些,哈,原来总能更好的。就看在乎什么了。
最近因为腰疼总惦记着要开始运动起来,为生活所迫,已经不得不开始为健康做出更多考虑。这大概是迈入3开头生活的第一份大礼了。要了老命。
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其实是为了给自己进行一些心理疏导。最近总有飘在空中的感觉,很不喜欢。还有一些时不时冒出来的刻薄,让我不得不面对一些被压抑的什么东西。毕竟,除了身体健康之外,心理健康也很重要。
或者说,是家人的不健康,让我对这一切不得不重视起来。
9、《随便记录VOL.18》 by 兔园
上个星期其实一直沉迷于一种和成年以后认识的喜欢的人们成为小学同学的幻想中,主要是并不认识小学时候的他们,因为是自己喜欢的朋友所以很想知道对方小学的时候是怎么样的一个小孩。因此在想如果时光倒流去到另一个平行时空,我们都还在念小学并且都在一个学校相遇,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呢?
不过我大部分的朋友都没有get到我的点,甚至强烈反对表示再也不想上小学了!只有零星几位朋友陪我上小学(在我的脑海里),真是令人失落!不过我有和豆说倘若我们还在上小学,我们一定是在念小学三年级,你和我同班好了。豆则表示倘若我俩同班的话,一定会因为每天上课写太多的小纸条而被班主任扔出去罚站。
嘻嘻真浪漫!我一定要和她一起罚站~
10、《米虫生活记录1》 by Mikoto

11、《小孩子的爱恨情仇都写在脸上》 by 盛娇娇
原本熊姐就喜欢当姐姐,原本一起玩的另外三个小女孩,一个特别佛系,就是属于家里精神和物质都特别丰富,丰富到足以让她让渡一切,反正她基本都不在意,你要就给你;另外两个都年纪比较小,属于硬实力完全无法和熊姐抗衡的水平,所以基本熊姐都是以大姐姐的姿态照顾妹妹,当姐姐也当的很开心,反正对方抢也抢不过,打也打不过……
但是张一秒就不一样,首先人家本来是姐姐,人家脾气也很大,人家跟狗蛋也很要好……总之,势均力敌的双方出现了,你争我抢就开始了。原先,狗蛋在熊姐那里基本没有什么地位,因为她更喜欢小妹妹们,但是现在有了个外来者,她就要开始捍卫和狗蛋之间的关系……比如,牵手的时候,她俩都会去牵狗蛋的手,狗蛋就会大喊:“你们为什么都要来牵我?!!”这种凭实力单身的话就出来了。
12、《晋游记:五天四夜访古攻略》 by 威风堂堂
13、《养中华蜜蜂、捡熊猫便便、做魔芋豆腐:在秦岭深处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by 斜阳君
要让这么多玉米短时间从地里飞到屋檐下,工作量还真不小。乡村生活,对城里人来说,总带有一种浪漫的想象。但融入自然,并不是轻松的事。村民们需要随时关注天气、作物的变化,需要运用各种智慧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像掰玉米、串玉米这样的劳作,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体验,对他们来说就是日常生活。习惯了城市便利性的人,若一下子扔到大自然中,实在是无比脆弱。为了更好地捕捉这种差异,老李一直想找一天玩一玩生存游戏:不带吃的进山,就靠板栗和野果为生。当然,他的计划最终没有实现。我们也终于发现,山里头的智慧,属实深不可测。
摸鱼的写作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4 斜教年终拷问 & 教主致辞 (2人喜欢)
- 感觉自己像是海滩的砂石,身边的人像是浪潮 | 2023 斜教年终问答特刊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