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学好《周易》第二步,进阶版——“十翼”!
《周易》的重要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占卜演化卦象必备的部分。《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合称《十翼》。相传是孔子及其门生和各家易学大成者共同编著。
十翼即易传
《十翼》在民间传统之中,也被人们称为《易传》,是解释《周易》的著作,学派归属主要有两种一种道家说,一种孔子说,共有十篇,故称《十翼》。《易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书籍之一,在《周易》之前还有《连山易》、《归藏易》,“文王拘而演《周易》”,前篇已讲,此处不再细说。《周易》包括包括象(符号学相关)、数(数学科学相关)、理(哲学相关)、占(占卜预测)。
“十翼”,其实就是《易传》,它是对《易经》的解说,由于它共有十篇文章,就像是《易经》的翅膀,能够让《易经》飞起来,所以被称为“十翼”。
十翼分类介绍:
一、《彖传》。
《彖传》又称“彖(tuàn)辞”,分为上、下两篇,它是用来解说“易经六十四卦”卦辞的含义的;比如,“乾卦”的卦辞是“乾,元亨利贞”,而“彖辞”就是去解说“乾,元亨利贞”的。当然,除“乾卦”之外,其余的六十三卦,也都有各自的“彖辞”。
二、《象传》。
《象传》又称“象辞”,也分为上、下两篇,“象”者,“图像”也,“卦”和“爻”就是图像,而“象辞”就是根据“卦”与“爻”的象去解释“卦”与“爻”大意的。顺便多说一句,解释“卦”的,叫作“大象”,解释“爻”的,被称之为“小象”;每一“卦”,都有一个“大象”,每一“爻”,都有一个“小象”。
三、《文言》。
《文言》是专门用来解说“乾”、“坤”两卦的小论文,换句话说,除了“乾”、“坤”两卦之外,其余的六十二卦,是没有《文言》的。
四、《系辞》。
《系辞》是总体论述《易经》易理的一篇文章,一般附在“六十四卦”之后,主要解说的是“太极两仪生四象”,以及“一阴一阳谓之道”的深奥理论,它也分为上、下两篇。
五、《说卦》。
《说卦》解说的就是八个“基本卦”,即乾卦、兑卦、离卦、震卦、巽卦、坎卦、艮卦、坤卦。
六、《卦序》。
顾名思义,《卦序》解说的就是六十四卦的顺序,它从第一卦“乾卦”开始,一直到最后一挂“未济卦”结束,组成了一个万事万物周流不息、不可穷尽的运动序列,而且更加指出了一卦与一卦之间的关系。
七、《杂卦》。
《杂卦》是一篇非常简短的小论文,主要解说的是各个卦的大意,由于它的解说比较杂乱,所以就被称为《杂卦》;《杂卦》通常被放在《周易》全书的最后面。
以上就是“十翼”(《易传》),即《彖传》上下两篇、《象传》上下两篇、《系辞》上下两篇,《文言》一篇、《说卦》一篇、《卦序》一篇、《杂卦》一篇,共计十篇。
我们学习《周易》这门学问的时候,尤其不能对易传的意义而低估,没有易传,人们恐怕永远也不能解释《周易》经的部分,甚至经文本身也可能早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湮没了。但是传归根到底是为了解释经的,它应当纳入易学研究的的重点范畴,它的是非得失,最终要看它能否对经文做出正确的解释。
其实,周易经文不是什么巫辞妄语,而是一个无比严谨的、首尾连贯、环环相扣的体系,它描述了宇宙间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法则,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就其研究对象和方法而言,它无疑是一种哲学,只不过不同于现代的形式;它是一种最原始的哲学,更可能是一种未来的哲学,一种不仅能够概括和总结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成果,而且能够综合科学和艺术、融会情感和理智、包纳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达真善美境界的更高级的哲学。周易难于破解,根源在于卦体和易道,卦体和易道,是破解易经之谜的两大关键。文章由本人整理而成,有不妥之处还请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