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离型人格不快乐该怎么改变?
疏离型是回避型的一种
回避型分一般分为疏离型回避和恐惧型回避
心理研究表明,疏离型人格大多形成于一个人小的时候,在成长过程中,内心缺乏安全感,害怕被伤害,所以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就会刻意回避。
在感情生活方面,疏离型人格的人,他们的目标是消极的,既不想卷入其中,也不想让别人参与进来,更不想受别人的干涉或影响,所以如果想和疏离型人格的人恋爱,就一定接受他们这样的相处框架。
他们压抑所有情感的原因通常是早期在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想法破产之后,他们会开始和别人保持距离,所以凡是能让他们产生依赖的想法,兴趣或是快乐都会被他压抑,只要有一点点的接近就会让他们产生有威胁的可能,他们都会选择逃避,只有在他们自己的安全空间里,他们才会觉得安全和自由,任何的长期关系,他们都会觉得是对他们自由的限制。
通常情况下的主要表现:
1、疏离人群
情感冷漠:研究表明,疏离型人格的典型特征就是疏离他人。疏离型人格者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刻意远离人群,在这其中,他们会尽量保持一种神秘感,害怕因为过度地接近而产生对他人的依赖感,从而产生离不开的心理。疏离型人格者不愿意依靠他人做任何事,也不愿与他人产生交集,刻意避免“不必要”的情感支出。
2、内心极度矛盾纠结
人是社会化的生物,社交是一个人本能的需求,所以即使是回避型人格者,也渴望有稳定的社交关系。虽然在表面上,他们会对社交产生抗拒心理,但是当其他人离开他们的时候,他们又会非常地后悔和难过,渴望得到关注和爱。
那么如何改变人际疏远的情况呢?
如果你对亲密的关系有一些期待和渴望,或许可以试着做一些不一样的尝试。
1、试着反复、温柔、坚定、大声地说出自己的需要,重要的事情可以说三遍或三十遍
当你感觉到自己不需要的时候,可以试着坚定地表达出你的意愿。在这些中的一部分人或许真的会觉得你“变了”而离开你,但也会有一部分人会在试图尊重你的意愿前提下而继续跟你保持一段关系。
2、逐渐独立完善自我概念
不要根据别人的期待来改变自己,试着去想想自己真正想变成的样子,和现在的样子有什么差别,以及你可以从什么最简单的事情开始做,让自己的状态接近自己想要的模样。
3、建立一些更包容和多元的人际关系
试着交一些更包容和多元的朋友。包容的人际关系可以让你不为自己没达到某一个的“好的”标准而发愁,这样的关系是允许你换轨道、允许你尊重你自己的感受、允许你没那么努力的。当然好的关系可能是可遇不可求的,但也不要轻易放弃这样的可能性。
4、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一个匹配的心理咨询师,可能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包容和接纳的关系。在这样一段关系中,可以更确定地体验到自己的需求被允许、自己可以拒绝而不用“付出代价”、自己可以做自己而被祝福的感觉。
疏离型依恋者的防御机制第一层是对情绪,第二层是对关系,第三层是对深层自我认知。就算了解了自己的防御机制,有时也很难短时间内在关系中做出实质的改变,因为被压抑的情绪会转化成头脑中各种消极的想法和声音,时刻困扰着他们,使其对亲密关系产生抗拒。
如果要想治愈自己,疏离型依恋者就需要自己的情绪入手去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情绪模式、对情感的态度,还有在过往的家庭和亲密关系中是如何压抑自己的地
最好在咨询师和伴侣的的帮助下,去完成全面的自我认知,然后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识别情绪、处理情绪。
完成自我认知后,还需要向外进行探索,与人进行链接,学习与人沟通、理解他人情绪和背后的情感逻辑,从而才能一步一步地脱离假性亲密关系,走进自己的伴侣和人群,体验真实、丰富有存在感的情感世界。
对于如何和疏离型人格的人相处,我建议的有两点:
首先,明白他们不是只对你会有抵触和拒绝,长久以来的行为和思维模式让他们会自觉的产生拒绝行为。
明白这一点之后,如果你被这个人所吸引,那你就要尝试去接受他的行为。如果对你来说太难,请你不要去对他的行为进行其他的解释和误会。
你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并接受自己。我们能够做的,是努力去帮助他们更了解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情感反应的规律,比如在哪种情况下容易让他们产生回避,哪些是他们难以接受的亲密举动等等。如果你和他们相处往往在不舒服的感觉下结束,但却反复发生,导致你总是产生疑问:“怎么老是这样?”“他/她为什么总是躲着我?”这可能是因为你们一直在玩心理游戏,双方进入到一个无限循环的“套路”中,无法打破沟通模式。想要打破这种模式,我们需要察觉并表达出自己真实的需求,关注当下正在发生的时刻。
我们并不提倡一个人需要“纠正”自己的依恋模式。每一种依恋其实都是通过自身经历而形成的防御模式,一个人之所以会选择回避疏离,那一定是这种方式在之前的某一刻保护过Ta,产生了积极的反馈。依恋模式确实是影响深远的,但并不是完全固定不变。我们可以通过自省和调整,来减少依恋模式中带来负性影响的那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