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科幻研究实验室2022成员招募正式启动,仅15席!

Science Fiction
青年科幻研究实验室2022
成员招募
· 实验室简介 ·青年科幻研究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前身为“科幻研究及文化传播课题组”,是由“高校科幻平台”于2020年8月,联合腾讯科普、科幻空间等机构发起的科幻研究学术共研共创共享小组。实验室旨在培养科幻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组建以高校学子为主的科幻研究团队。实验室第一期共吸收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共计23名学员,其中博士生3名,硕士生10名,本科生10名。
2021年4月,在中国科幻研究中心、四川大学中国科幻研究院、《科普创作评论》杂志等共同举办的首届“科幻研究新星论坛”中,入选论坛并进行公开汇报的30篇学术论文有5篇由本实验室成员撰写完成。据不完全统计,第一期实验室成员在《科普创作评论》《世界科幻动态》《中国科技资源导刊》《探索与批评》《文艺报》《山西文学》等期刊平台发表文章10余篇,其中实验室部分成员作为主力参与编写《中国科幻发展报告(2015-2020)》《中国科幻发展年鉴》《北京科幻产业发展研究》等。实验室一直以来贯彻为中国科幻界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科幻学者的发展理念,坚持从“发现科幻爱好者”到“挖掘成员学术潜力”到“训练成员学术能力”到“完成人才培养”的发展路线。
现开启第二期实验室成员招募工作。
· 重磅导师 ·
本期实验室指导老师由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教师方舟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体育与人文艺术学院教师彭超共同担任,主要负责制定研究思路,规划研究方案,指导论文写作等。

方 舟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教师,青年科幻学者。武汉大学经济学本科,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硕士,武汉大学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联合培养文学博士。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文艺争鸣》《当代文坛》《江汉论坛》等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科幻小说、文化产业等。

彭 超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体育与人文艺术学院教师,青年科幻学者,“星火杯”全国高校科幻联合征文大赛评审委员会主席。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期间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辅修经济学,获经济学学士双学位。在《北京社会科学》《探索与争鸣》等期刊发表学术文章近40篇,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科幻文学、文学教育等。
· 日常工作安排 ·
1.每月举办一期学术研讨会,探讨论文写作心得;2.每月举办一期学术交流会,分享最新科幻资讯;3.不定期举办线上相关实用技能培训;4.不定期举办线上沙龙等文化交流活动。
· 成员招募 ·
本期拟计划招募成员15人,具体要求如下:1. 海内外高校在校生(含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不限专业;2. 热爱科幻研究,每周有不少于10小时时间参与实验室相关学术活动;3. 品行端正,认真负责,沟通协调能力强,善于团队合作;4. 有相关学术经验(科幻创作/科幻研究)者优先;5. 具有一定的数据搜集和处理能力。
· 申请程序 ·
1. 通过“高校科幻”微信公众号下载申请表,若有相关证明材料可附于表格后。填写后请发送至邮箱819452472@qq.com。申请表提交截止时间为8月5日24点。
2. 报名审核通过后进行网络面试环节,网络面试通过后正式进入实验室。网络面试将通过微信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