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你在干嘛呢?
你们觉得东升斑和多宝鱼有什么区别?我说的是价格以外的差别。
我妈买了一条160多的东升斑回来,我吃了几口觉得平平无奇,以前吃的时候我也没在意的,但因为前两天刚刚吃完一条40多的多宝鱼,一对比之下我既没有吃出鲜甜的感觉,也没有觉得很滑。于是我抱着好学的态度问了我妈那个问题。
“东升斑肯定是比多宝鱼好吃的啊”
“我就是没吃出来哪里好,所以才问你啊”
“你懂个屁”
“我这不就是因为不懂,才问嘛”
“东升斑肉比较多啊,比较鲜甜啊,人家卖那么贵,肯定是有道理啊。五星酒店也不一定好吃啊,但是大排档跟五星酒店能比吗?”
“去五星酒店的人并不是因为那里东西好吃,只是需要摆排场而已,我只是觉得我们没必要摆这种排场。”
我们的对话就此终结了。也许我妈去买东升斑并不是因为它好吃,只是想证明我们也能吃上,只是想当其他人提起的时候也能有谈资。所以你以为你喜欢的一样东西,也许只是因为你把别人认同的价值安放到自己身上,以此来靠近那个人(就像买明星同款一样)。这些事情的发生就像是自动导航一样,是不自知的,久而久之,人很容易就会产生一种虚无感。你不知道自己在干嘛,你觉得时间都以一种无意义的方式悄悄溜走了。
所以,这些事情具体指的是什么呢?下面可以再来看两个具体的例子,一个是来自于姜思达《DV计划》第六集与金婧的对话,一个是来自于我微博关注的一位心理咨询师今天发出来的一个分享。





无意义与虚无也许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注脚,因为我们很清楚这个社会要什么,但是却不清楚我们自己想要什么。我们总是把社会的规训,当成是自己的价值。一方面是“来都来了”这种顺水推舟的思想,一方面是从小我们的价值与感情就很少能得到肯定。
什么是“来都来了”?就是金婧说的她想要做情景喜剧的经历。现在有一个机会让你做一件事情,你似乎并不讨厌ta,那就去做呗,反正又什么什么损失。如果不是她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遭遇滑铁卢,也许她也不会停下来思考,我到底是不是发自内心想要去做情景喜剧。
而大心脏排排说的则是另外一个面向,正正是因为我们的价值没有得到过尊重,所以长大之后就变得很容易依附别人的价值。人一旦丧失了自我认同,就只能去成为别人/社会想要你成为的样子,来获取肯定与自我存在感。
你如果都不能成为你自己,你会开心吗?你感受的都是别人要你感受的,你会快乐吗?
如果你的内心现在生出一种“我到底在干嘛”的想法,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去重新思考,你在做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喜欢并愿意去做。有人问,什么叫真的喜欢?我的理解是,当你不带任何功利的目的去喜欢一件事的时候,就是真的喜欢。
但这恰恰是跟社会的主流是相反的,因为社会告诉我们,做事情是一定要有目的的。比如说有人问你为什么喜欢去美术馆,你说因为好看啊,美啊,然后别人大多会认为你在糊弄他们,就是为了装逼,因为欣赏“美”对于他们来说是不能产生任何附加价值的。
内卷不就是这么来的吗?当我们只认同一种价值的时候,每个人都争破头想要有个立足之地,于是门槛变得越来越高,你会发现自己的努力与结果是成反比的,能不焦虑吗?能不无力吗?
那为什么只能认同一种价值呢?如果这样做能给你带来安全感,那没有任何问题。可如果它让你总是产生负面的想法,那何不先暂时停下来,找到自己的内在小孩,跟ta聊聊天呢。
最后我想说的是,与众不同并不是一个贬义词,与众不同是勇敢与拥有自我价值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