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还不错,要求不要太高
《三国》已经刷了五遍了。从小我就是三国迷,8岁时就有一整套连环画,每天都翻,后面读了原著。读完了回姥爷家,看到不怎么认字的姥爷戴着眼镜看半部残破的《三国演义》,我还逗他: 老不读三国哦,姥爷说为什么?我说会老奸巨猾。
袁阔成的《三国演义》也听了好多遍。各种评点三国的也听了读了很多。老版《三国演义》也看了3遍左右。评新三国不是只看了一遍就来评的。
我觉得新《三国》拍的很不错,有情节,有故事,有节奏,有群像,人物形象比较丰满,不是老版的戏曲+话剧感可以比的。
新版最出彩的是重新塑造了鲁肃这个人物。老版总是换演员,还把鲁肃演成一个傻傻的烂好人。这点新版做的很好,剧中鲁肃的确当的起君子一称,为人实在、真诚,待人厚道,不虚情假意,为国鞠躬尽瘁。唯有如此,才对得上历史名臣,“外事不决问鲁肃”的托付。 其次是对刘备的塑造,刘备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好鲜衣,爱斗狗,性如烈火——根本不是老版《三国演义》那种软糯萌。这点新版还原历史的很好。我很喜欢于和伟的表演,刚开始看就觉得他的表演很有层次,体现在眼神上,台词更是加分。 第三是一系列的群像刻画,非常饱满成功,比如曹丕,汉献帝,陈宫,司马懿,许攸,许褚——这些人是用现代文学的笔法塑造的,非常成功。老版的只是型似,脸谱化表演,毫无灵魂可言,看了很多遍老版,依然对这些人印象不深。何况赵云居然找了两个演员演?本人表示接受不了。新版里聂远的赵云非常令人喜欢,眼神清澈见底,一身正气,勇猛无比,恰似其为人。一系列群像的演员亦都很有功底,比如演周瑜的那位台湾演员,台词功底非凡,在表演周瑜临死回望荆州那场戏时,将之悲愤、不甘刻画的淋漓尽致,值得一再回味。 第四是节奏好,故事叙事流畅,毫不乏味,编剧很厉害。孙权杀吕蒙,不着一字,但观众皆知是被孙权所杀,看的津津有味。许褚杀许攸,用笔不多,却十分出彩。有几个故事写的实在太好了: 孙权权谋周瑜鲁肃,曹操吓曹丕,曹丕试探司马懿,吕蒙之死,陆逊交印,曹植七步诗——这个故事给我都看哭了T﹏T。能把三国故事讲成这样,我已经很满足了。 新三国的缺点: 主要演员不太那么回事。形似神似也都不怎么贴边儿 比如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望之不似人君,又瘦又矮,陈建斌太霸气外露了,他是贴着老三国鲍国安老师演的——那导演就矛盾了: 既然拍三国志,人物就别贴三国演义啊。况且,鲍国安老师已封神,再抄作业也是照猫画虎。我也不喜欢看曹操撒尿,记得整部剧撒了三回尿。真讨厌,拍这种镜头干嘛,对曹操这个人物的塑造也没什么新意啊!但说实话陈的表演也不出戏,只不过有点儿遗憾他不够好罢了。 诸葛亮也是同样,不太出戏,但离好太遥远。无奈,很难,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也许是真实的诸葛亮,困境中人,不再多智近乎妖人。角色没问题,问题出在演员身上,陆毅外形扮相很贴,但他的表演不行啊,台词很生硬,好像读出来一样,晚年说台词更是刻意压低嗓门,很做作,眼睛毫无睿智可言。
尤其在哭周瑜这场戏里,陆毅演的很失败。政治家的眼泪很丰富,我们来分析一下诸葛亮当时的心理:
诸葛亮也许是真的故意气周瑜,但事后想来总是多有愧疚——周瑜一代名将,对联合抗曹又多有助益,算是刘备的恩人;诸葛亮气周瑜,虽然多是自保,但有些事儿做的总是不太厚道吧,比如那句“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多少是杀人诛心了。
诸葛亮有想要周瑜死吗?我认为没有,他只是想要和周瑜斗智斗勇,结果下手有点儿狠,最后周瑜气死了。诸葛亮作为谦谦君子一定是有后悔内疚的。所以他哭,这泪中也有英雄惜英雄的遗憾。也有表演给东吴将领看的意思;更是作秀: 告诉世人,我俩没有不合。刚开始可能是假哭,到后面一定是越哭越真、越哭越痛了。
这个层次陆毅没有演出来,尽管他台词很流利,可是感情不是那么回事儿,太薄了。让我想起小时候姑爷爷去世,我们11个小孩子都跪灵堂前,然后我亲姑姑——突然轮到她上场: 跪在地上哀哀地假哭: 姑爹啊我来晚了你怎么去了!!!!我们小孩子全笑了。陆毅演的就这感觉。


诸葛亮这个角色在大陆演员里其实找不出来人演,因为没几个演员面相大气厚重,高大帅气,还要正气凌然,又要飘逸似天外仙人——大陆有什么演员可以如此?陆毅外形没问题,据说他记台词也是又快又好,但他的表演不行。
其实,张智尧可以一试。
年轻时的郑伊健勉强可以一试——看上去很聪明又正气凌然,勉强带点儿仙气吧。他就是个儿矮了。 张飞——此人在历史上据说好画美人,写的一笔草书,哪里莽撞?明明有勇有谋。新版的张飞叽叽喳喳,遥远说台词的方式很装腔作势,太烦人讨厌了,和猛张飞这个形象不搭配,可能换个配音会没那么惹人讨厌。 关羽: 老版已封神。新版太做作,不提。 司马懿: 诡异,妖异,哪有一点点鹰视狼顾?倪大红的表演有点儿放飞自我了,塑造的太过了,导演没能力把他拉回来。 貂蝉: 哪里妖艳了?穿那么厚,头发又乱七八糟。四大美女,就这?就这服化道?唱歌好难听,跳舞更是小学生挥袖子,毫无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