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
昨天去了比利时的国庆节。这小半天的经历让我越发觉得,比利时是一个有点神奇的国家。
出了中央车站,往皇宫方向过去,整条皇家大街直到尽头的司法宫都布满了比利时各军政部门的展棚。海陆空三军、特种部队、医疗救援、通信兵、维和部队等等纷纷上阵,各种装甲车、野战车和我叫不上名字的作战车大敞四开,让民众坐进去体验,还有各种枪械、自动武器等等供大家把玩。作为动作片爱好者的我自然要去玩一玩。比利时的勃朗宁手枪名声在外,各种狙击步枪、自动步枪、手枪看得我爱不释手,但也是真沉啊。即便是经典的五七式手枪,上膛都要很用力,无弹夹的情况下单手持枪都挺重,在这种情况下抬手一枪就能命中目标,真需要很大的臂力和反复的练习,至于一些自动、半自动步枪,单手持枪更是吃力,像电影里一手自动步枪一手手枪还弹无虚发的场景大概只能靠剪辑了。还有各种迫击炮、榴弹炮等有装弹的体验,一个炮弹抱在手里相当沉重,而体验完成装弹、上膛的过程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也是晃晃悠悠,看来大兵哥们每天的训练也真是很辛苦很练肌肉啊。
三军里陆军展览最多,大概也能想到,毕竟海军空军的装备、舰船和战机等实在无法搬进来。但空军展台也是大排长队,走近一看才知道,大家排队等着坐进战斗机舱和戴上VR眼镜模拟飞行。但我还是更喜欢海军的棚子。海军蓝的颜色就很典雅高贵,各种海魂衫、海军蓝色的衣服、饰品让我爱不释手,最后我买了一枚纪念币和一个胸针。纪念币一面是一艘军舰的正脸,一面是海军徽章,最外圈一圈金色稻穗,内圈是比利时国旗配色的圆环,两面蓝白相间,煞是好看。
市政、警察、消防、医疗和反恐等部门也都布置了自己的棚子,消防车边聚集了很多孩子,消防员带着孩子拿高压水枪喷水,我对此不以为然,感觉在浪费水。市政部门有一些答题领奖活动,我和朋友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问卷乱写一气——其实也没有完全乱写,我也看懂了几个问题,还查了查,知道了几个电话号码。不过参与者人人有份,只要答题就有奖品,给了两个编织袋和一个随机的杯子。朋友拿的是运动杯,我的是马克杯。还看见有许多人领到了似乎是钓鱼用的小桶,可是我们找了半天都没找到可以领奖品的地方。快到司法宫的路段挤满了各种警车、警察,从几十年前的老式警车到现在先进的配置了平板电脑的警车,警察身上的装备也越来越多,日新月异。有几个身上挂着勋章的老警察大概是功勋干警,像吉祥物一样站着展览供人们参观。不过人们似乎对警察印象不太好,并没有什么人与他们交谈。老警察有点落寞地站在那。前不久看了一个讲六十年代罢工的纪录片,里面也有不少骑警、警察粗暴地打人抓人,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他们呢,他们至少也是知道或经历过这些的吧。
说起来比利时似乎也不避讳一些有的没的。有一条街,就叫Rue des Colonies,这条路接下去的就叫Rue de la Loi。这操作真骚啊。还有列奥波德二世的雕像也就那么堂而皇之地伫立在王宫一侧。我们在那附近的街道等着游行队伍经过,前后走了几拨警察、预备部队和疑似童子军的队伍,看他们表情似乎都生无可恋,走的步子不能说懒懒散散吧,整齐划一是肯定没有的,大致有个整齐的样子。说来也是,谁不烦这种表演任务呢,走个大老远,还得穿戴齐全,幸亏昨天不太热。
国庆活动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亲民。按理说皇宫、皇家大街、司法宫还有最后放焰火的五十周年纪念公园,都是比利时政权核心的标志所在,要慎之又慎。可是一路上几乎没有任何安检,只有五十年纪念公园的门口有警察象征性地看一下包,且没有任何电子安检设备,而且这一天比利时议会大楼还开放参观。大兵哥、警察、消防员、市政人员等等全都与民同乐,人人都能上手体验,和大兵哥们亲密合影。这些活动玩下来,至少知道了一些市政工作的基本知识,想去当兵或者投身市政也就可以理解了。了解过、看得见、摸得到,取消神秘感,才有可能赢得人民的心,才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还有一个感受是语言。比利时官方语言有三种,大多数文件至少有法语和荷兰语两种。而且比利时的官方语言没有一种是以国名命名的,这在整个欧洲也不多见。从这个角度上说大概比利时很难有什么国族认同,弗兰德人有弗兰德文化,瓦隆人有法语文化,Eupen人(比利时德语区)……我也不知道他们认同什么了。我朋友还提醒到一个事实,就是我们小半天下来,周围什么语言都听到了,讲法语的、讲其他语言的,就是没听到讲荷语的,不禁让我们怀疑,是不是国庆活动只是法语文化区的国情,弗兰德人并不care。但不管怎样,想在比利时吃得开,还是得会两种语言。晚上在五十年纪念公园的演唱会,四五个主持人你一言我一语,法语荷语英语交替进行,采访第一位歌手的时候也是荷语法语轮番上阵,但是歌手似乎只会法语和英语(她唱的歌又是英语的)荷语靠主持人解释。真是难为了表演者,也难为了观众,各种表演、节目都需要来回来去地翻译。
晚上的焰火要到十一点才开始,我们实在很累,就决定回去。九点多的夕阳下,欧盟总部附近冷冷清清,这种场景可能只有新冠封城初期才出现过吧。坐上回程火车,几乎一个人也没有,和来时人满为患行程鲜明对比,回到鲁汶,从火车站到市中心广场都没有任何活动或条幅,看来荷语区的人真的不太“爱国”。人们团结着,又疏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