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他人的感觉
回想起来,上学的时候,刚刚入职工作的时候,我对周围的很多人都有兴趣。和他们交往,想要了解他们。若干年之后,我的兴趣慢慢衰退,最后能继续吸引我的人几乎没了。身边有些钱、有些地位的人不少,但我对他们没了感觉。社会公众人物、媒体介绍的人更多,但我不觉得他们很真实,也没有什么感觉。没有感觉,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对于周围物质环境没了感觉,人就会觉得空虚;而对他人失去兴趣,难免会过度发挥排斥作用,灵魂会逐渐枯萎。
我这里说的感觉,不是两性之间的兴趣,也不是看到一幅画、听到一首曲子、遇见一处风景时产生的感觉。我说的感觉,是被他人言行感动,因而引发的对他品行的惊异和兴趣。类似的感觉,很多人都有,却不尽相同。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不同,同一个人不同年龄段也不同。很多人对媒体宣传的发了大财的成功人士很关注,但有的人对他们好像一点感觉也没有。不少人对于史书上记载的历史人物很是喜欢,但有的人没有那种感觉。有些人对于领袖人物很崇拜,很有感觉,而另外一些人则没有。可见,不同的人感觉不同。年轻人很容易崇拜影视或体育明星,这说明他们对自己喜爱的明显有感觉。但年轻时崇拜明星,成年后不再崇拜,这说明同一个人不同年龄感觉不同。
幸好有卢安克,他所做的事情、他说的话、他写出来的东西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就像黑夜中摸索的人看到了光明,看到卢老师,我一下子有了感觉。
感觉是很重要的。有了感觉,才会有兴趣,才会激发热情,去了解或去效仿。很多事情听上去就像是假的似的,因此就不可能有感觉,也激发不了兴趣。对某个真实人物有感觉有兴趣,人生自然就很充实。身边不缺少有感觉的人,这是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对他人的感觉是很特别的感觉,它将我们自己区分开来。有的人从来就不觉得有什么完美的人。在他们看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而另外一些人,也会寻找英雄,但很快放弃了,不再相信人世间有什么完美的人。再有的人对人的品质很敏锐,也很挑剔,为了找到完美的人,去了陌生的地方,阅读完全不同书籍,倾听全然不同的人生故事。
今天我想到的是,感觉是内在和外在相遇而触发的放电现象。对于人格的感觉也是这样:当你那里有了某种相对完美的人格雏形,遇到类似性格的人就会有感觉。前者是内在,后者是外在,二者相遇触发感觉。如果你那里有而且比较清晰,而周围人身上没有能触发你感觉的人格特征,那么你可能会有某种渴望,去寻找或实现这种人格。
-
香理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7-17 21:51:41
-
豆友vfBcpMKzvw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24 20:27:24
-
LinYJ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14 17:54:44
-
远云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21 12:4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