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
跟小朋友提要求,得不到反馈,就觉得不听话责怪她,她觉得委屈就会哭闹。想了想,工作对人的设置就是马上得到反馈,得不到反馈,甚至得不到有效的反馈,心理就容易失衡。
教育孩子是一件需要耐心的活,没法追溯童年,我肯定是用今天的认知来要求孩子,人是发展的动物,不能要求小朋友和你一个认知,记忆中都是老人们口口相传的自己的一点点闪光点,那只是生活的一点点啊,大部分时候也是很平凡的一个小朋友,各种小事遵从客观的规律。学东西有时快,有时慢,有的快,有的慢,有的感兴趣,有的讨厌,可能就会曲折中前进,需要耐心,需要不厌其烦的重复,毕竟18岁成年,有好长的时间可以慢慢来,不能着急。之前就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幼儿园和小学老师大部分都是女性,猜想是女性相比较男性更有耐心,启蒙教育需要很多的重复,适应性更好一点,或者说女性的共情力量更强,更能猜透小朋友的心思,理解他们的情绪。
此外,还是要在工作以及机器逻辑中保持一点反逻辑的思考,我们毕竟是人啊,机器逻辑训练多了,很容易变成一个个符号。时代的逻辑是——一旦获得成功,没有道理就可以获得更大的成功。同理,一旦收获了奚落,没有缘由就将收获更多的奚落,所以失败者始终是失败者。某个意义上说,我们活得像些符号,而不是一个个生动的、需要用足耐心予以理解的人。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