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在米兰当建筑师的日子说再见 2
上一篇感觉讲了好多负面情绪,但其实我是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在米兰享受着这每天平静舒适的生活模式,看着没有太多希望和薪水涨幅的明天。用我最喜欢的一句台湾时学的话:“没差”,是再适合不过我现在生活的状态了。
但作为建筑师,怎么能过着每天没差的生活呢?又怎么能每天琢磨着的只是这盏吊顶灯怎么左右挪个两公分抑或是要用什么品牌的桌子可以讨论上三个礼拜。有时候我不知道是我过去20几年所经历的过得太快,还是欧洲以衰老的姿态让时间过的如此的缓慢。台湾餐厅的老板娘和我说,你以后一定会想念意大利人的慢的。慢是为了把事情讨论的更清楚,而不是真的行动缓慢。许多事情需要的是时间才能解决,这是意大利人的智慧。 但当下的环境意大利年轻人都很难找到机会,更何况是我们这些外国人了。我还特地问了老板娘为什么在C事务所的台湾人在建筑方面可以那么的成功.. 老板娘想了一会儿知道了我说的是谁了,和我说她的成功你在建筑上你肯定是无法复制的。她读书毕业那会正赶上中意友好初期,加上认识了意大利某学校的老公,一把就加持到了一个很有资源的地位。这种快车道不是谁都赶得上的,所以说机会才是最重要的。
老板娘也经常和我感叹她三十年前离开台湾,去佛罗伦萨追求自己心中艺术的故事。臭骂民进党的种种以及感叹大陆的日新月异与发展上的优势。或许真是到了海外的台湾人比台湾人更看得清大陆是怎么一回事,可能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如此,站得远了或者高了才看得清前方的路。但委于经济的压力,艺术养不活生活,餐厅是一条正道,一开就二十年。而我,也在这吃了四年。这四年从疫情前到疫情中,再到疫情后,看着他们从疫情困难走了出来又遇上新的困难,通货膨胀。但还是那两个字,“没差”。
或许有时候需要和“没差”这两个字妥协,生活不就是这个样子吗?多一点少一点真的没差。桌子 电灯泡在预算长那样的情况下,再怎么变其实也没差。一个项目几万欧养活一个小团队,做的多一点少一点也没差。那天看完场地现况,我面露难色感觉这个项目还有很多之前没照顾到的地方,要改的地方有点多。老板笑笑说,这还难?这可是有人付钱的项目。
也是,想想那些没钱的项目,这还是有点差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