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状态调整——基于自我决定理论视角
最近在学习人的内在动机,结合自己的过去经验,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期末复习状态调整,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先说一个基本结论,期末复习最关键的是保持节奏——这里的节奏是学习的节奏、生活的节奏,关于学习方面的网络上很多文章都已经讲透了,我这里想分享的主要是生活的节奏
生活的节奏,这句话之所以看起来很简单、很没有信息量,任何人都懂的感觉,这是因为这是结论,如果我们不知道其背后支撑的理由,是不足以感受到其中的重要性的,所以下面是重点
基本需求与高级需求
学习是一种高级活动,不同于吃饭,睡觉,闲聊,它所体现的是一种高级需求——不仅需要你投入全部注意力和精力去思考、理解复杂的定义,还要熟练运用它们去解决复杂的问题,相当于是头脑的“重体力活”。
高级需求的满足首先需要满足基本需求,在自我决定理论中,只有满足了基本需求,人才会表现出积极向上、学习整合的倾向,这也正是我们期末学习中想要的状态。
基本需求分为两种,基本身体需求和基本心理需求,前者很容易明白——饮食均衡,作息规律,运动合理,做起来也很简单——三餐按时吃,睡眠时间保证7个小时,适量的运动-防止久坐造成的脊椎负担。后面的基本心理需求才是重点,分为三个——自我选择,做事效能,人际联结。
先说人际联结,因为这最简单。我们是群居性动物,来自人际关系的支持感和归属感是必不可缺的,即使是一个人的生活也要必须满足这些,满足这些也很简单——针对于期末复习三点一线的生活,我想可以晚上复习完后和舍友聊聊天,不局限于考试内容,还可以是趣事、闲聊甚至八卦,都行,关键在于你们沟通的过程,彼此知道让对方感到舒服——互相夸奖一番,为某一件趣事哈哈哈大笑一番,这个过程只要开心就行。如果舍友不行就可以去打个电话给亲近的人,可以抱怨,但目的不是抱怨,而是给最懂自己的人一个信息——“我最近可辛苦啦,给我点鼓励吧”,相信这样的一个人一定存在
第二个,是做事的效能。效能不是效率,不是做事的快慢,质量的好坏,而是对自己的一种自信,相信自己的努力可以带来一个好的结果。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第一个,考试技巧,大学里不同于高中,老师都希望你过,绝不希望你挂科,挂科对于彼此都是一种麻烦和否定,所以老师会根据班级的最低水平设计及格线。然后我们可以这样想,只要自己在对的方向一直努力,就绝对不会挂科,因为还有的人还在打游戏,有的人还在谈恋爱,老师的及格线是考虑他们的水平而设定的,而我在不断前进。第二点,同样是考试技巧,学会站在老师的角度出题,老师画的重点绝对是第一关键,在这些重点上给自己出题,同时找到往年的试卷,或者文库中关于这些重点的题型,围绕这些记忆,测试,订正,整理。再来一次这样的循环,我的经验告诉我这绝对不会差。
第三点,基于以上这两点,我相信这时的你有了底气和方向,而不会自我欺骗,导致努力到错误的方向。所以第三点是前进,知道了方向就好好继续下去,剩下的时间和精力才是关键。那么如何最大化学习的时间,如何拥有最多的精力呢,我的总结是保持节奏——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不要错过饭点,也不要睡过时。我发现学校的时间表本身就很合理,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轻微调整一下,按照平时上课下课的节奏,按时复习,课间稍作休息,拉伸一下,打个水。不要想着爆发,如同跑步加速的秘诀是加快频率而不是加大步幅,拉大步幅实际上是一种减速,它落地的倾角会出现一个反向作用的力,你向前的速度是大了但同时阻力也变大了,而加大频率则是保持阻力基本不变。追求爆发和拉大步幅一样,虽一时加速但是会让后面会越来越累,其实质上是一种透支,保持节奏才是连续战斗的关键。
最后一个基本心理需求——自我选择。这个概念不重要,关键是要想清楚你考试是为了谁,你这么努力是为了什么?做事之前我们需要给自己这样的一个答案,用来匹配自己准备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一开始你想着不挂科就行,那么即使你想拿出十足的精力去战斗也力不从心——你内心觉得不值得。自我选择的关键就是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并为自己负责,等价交换,想要的需要拿出对等的时间和精力去换取。
以上是自我决定理论中关于基本心理需求的部分。我从中收益良多,得出保持节奏这一答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