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的30岁,85后建筑师的困境

死了都要爱音乐:信乐团 - Shin

而立之年的80后
如果是70后是勇敢、坚强的一代,90后是自我、个性的一代,那么80后,被诸多媒体报道为“垮掉的一代”。截止到2017年,1980年出生的人,都已经37岁了,即使是89年出生的人也快到30岁,进入三十而立的阶段,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
旁人看来,80后赶上了计划生育,大都是独生子,家里的娇宝宝,过着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可事实上,“80后”一代甚至还没有心理准备,就被推向了一个没有依靠、弱肉强食的竞争时代,但是80后身上吃苦耐劳的品质都不太容易看见。
现在80后人已经展现出了在各个行业的能力与优势,成为了社会的中间力量,部分优秀人士甚至成为了行业精英,走入了世界前端。
你为什么选择建筑
这是大部分建筑人都曾经被问过的一个问题,得到的答案也五花八门。
建筑师比其他职业更具有创造性、更自由
建筑师的颜值高,气质佳
建筑师可以到处去“游荡”
可以与不同行业的人相接触,了解不同的世界
建筑师可以成为城市的主人
见证建筑从一堆材料到一栋崭新的大楼的形成过程很神奇
不管到了什么年龄,仍然相信各种可能性
…
…
但是对每个有想法的建筑学人而言,
在20岁时那年都曾在心里许下一个建筑大师梦!
成为建筑大师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对从事建筑行业的人而言,除了获得普利策奖、成为中国两院院士以外,在建筑领域的最高认可就是设计类的大师。
考虑到权威性,选取中国工程勘察设计评选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的建筑行业的获得者、中国建筑学会在2012年组织评选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每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中的建筑师为基础,分析发现,成为中国现在或未来潜在的建筑大师,在我看来有以下几个条件:
①本科、硕士及以上学历中至少一个为建筑老八校
②在学生阶段,设计能力强,参加过建筑设计竞赛且获奖
③对建筑有着极度热爱的心,绘画能力强,有着较高的艺术与人文修养等
④在30岁左右就崭露头角,得到大型项目的锻炼,甚至成为项目负责人
.....

来源:网络资料
60、70、80后建筑师的30岁
《时代建筑》曾经分别介绍了现在60后、70后、80后建筑师们。
边走边唱:60年代生中国建筑师(2013.1);海阔天空:70年代生中国建筑师(2013.4);个体叙事:80年代生中国建筑师(一)(2016.1)。

来源:《时代建筑》杂志
建筑行业大形势下,60后建筑师是大师涌现,70后建筑师是中流砥柱,80后是后起之秀,90后建筑师是新兴力量,这也正好对应了社会阶层中的60后、70后、80后、90后情况与现状。
时代的每次巨变,都会对社会各个阶层与行业有着影响。以人的出生时间来界定人群,肯定不是一种最为科学的方法,但是时间带给那一群人的经历与印记,却又契合与反应了当时的文化潮流。
60后、70后、80后建筑师在他们30岁时,呈现的是什么样的工作与学习状态呢?
60后建筑师在文革结束后,有志青年重新进入大学校园,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再加上祖国大力发展,大兴土木,大学毕业后获得了大量的实践机会。
70后建筑师恰逢改革开放,一股出国深造浪潮在国内兴起,学成归来,将国外的先进理念与设计手法引入国内,加上90年代掀起的“下海潮,也让更多的建筑师嗅到了机遇与挑战,以深圳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触点,在全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建筑实践。
80后建筑师处于科技发展与网络信息的时代,接受到大量的外部资讯,同时计算机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化,对于设计有着重大的影响,极大效率的提高了绘图的速度,改变了人们的思考与设计习惯,也为辅助人们实现更好的建筑创意。
80后的建筑路
作为80后的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三十而立的阶段,30岁左右的我们是否也有迷茫,是否也有不安,是怀才不遇,或是早已成名?
在建筑界,对于80后的建筑师关注也持续升温,在2014年之前,国内的建筑媒体与杂志对于80后建筑师的介绍还很少见,从2014年《新建筑》杂志由赖文波、穆威、宋刚、阮昊策划的80后新建筑师专题,到同济大学《时代建筑》杂志2016年1月刊出的80年代生中国建筑师(一),到2016年12月出版的《跨越的一代—中国当代80后青年建筑师访谈实录》,都对于刚过30岁的80后建筑师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解读,将更多的中国80后建筑师从幕后推上了前台,也涌现出了一批颜值爆表,设计能力突出的年轻先锋建筑师们。

来源:《新建筑》杂志、《跨越的一代—中国当代80后青年建筑师访谈实录》
困兽犹斗?
毫无疑问,现在的80后早已经改变了世人的看法,也逐渐用行动开始证明自己的能力,通过对建筑类学术杂志中,介绍80后建筑师文章的相关资料背景进行整理,可以看到在被记载的大约50名建筑师,除去3-4名为86后生人,大部分的年龄段都集中在85前。若是再对80后的建筑师们进行细分,那么可以发现,80-85年生人,似乎已经逐步走上正轨,一步步成为建筑大师,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现在的86-89生的建筑师们,面临着除去生活、社会压力之外的,更多的还有着行业内的竞争压力,但是在这样的困境中,不得不奋起拼搏。

来源:《时代建筑》
相较于85前的建筑师赶上了2004-2014的中国房地产黄金十年。那时候建筑市场设计需求量大,任务量重,设计院人才短缺,年轻的建筑师们“赶着鸭子上架”很快的成熟起来,慢慢的成为了项目负责人,若是在一些私人型事务所里面,摸爬滚打,比设计院里面成长的更快。
而从2015年起,建筑业开始逐渐萧条,建筑师也从以前的“挑活干”,变成了现在的“抢活干”,留给刚开始起步的85后建筑师的机会就开始减少,自身没有较为优秀的“成名作”,加上85后的建筑师们刚好遇到计算机与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爆炸,掌握的资讯更多,抄的对象更多,自身也忽略了对于基础技能和传统美学修养的沉淀,就更难进入未来建筑大师们的“圈子”里。
伴随着建筑设计方式及表现的多样化呈现,90后作为年轻一代,刚刚走出校园,初生牛犊不怕虎,在想法与行动力上更加大胆与前卫,同时行业对于建筑行业的要求更为夸张,带着一股子蛮劲,勇敢的闯出了一番天地。
在85后建筑师们“打怪升级”的道路中,前面被85前建筑师们阻挡,后面被90后建筑师们追赶,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在自身所面临的生活、经济压力,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变得彷徨与失落,忘却了曾经的梦想。
建筑师的那些年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即使已经30出头的我们,也曾有过20岁的青春年华。静下心来,回忆曾经对自己默默许下的承诺。
遥记起,18岁的我们刚入建筑门,雄心勃勃。当时出版的《安藤忠雄连败连战》、《安藤忠雄论建筑》、《建筑师的20岁》影响了大部分青年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是对处于人生最重要时期的我们,具有启发意义的好书。
《安藤忠雄论建筑》、《安藤忠雄连战连败》讲述安腾忠雄自己20来岁时的生活经历、苦恼以及如何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思考建筑的全过程。
2005年12月出版的《建筑师的20岁》,在当时更是十分应景,主要内容是在1998年,时任东京大学教授的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邀请了世界上六位炙手可热的建筑大师到东京大学和师生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畅谈他们年轻时的求学生涯和从业经历。书里介绍了大师们的20岁是如何选择、坚守他们的职业的,带给了不少在迷茫与彷徨期的青年信心与拼搏的勇气。

来源:建筑师的20岁》《安藤忠雄论建筑》、《安藤忠雄连战连败》
梦依旧!
那么到了30岁的时候,或许我们只是希望得到一些力量与思考, 关于建筑的选择和梦想,我们必须充分热爱自己的选择,修炼自己,不但有强烈的完善自己的愿望,还需要有不断改变自己的能力。
大师不能成,但至少也要成为自己孩子们心中的英雄,
未来,只要有梦,就能前行!
旋涡鸣人的梦想是超越火影,
路飞的梦想是成为海贼王,

吊车尾的鸣人已经成为火影了,而你呢?
你的梦想还在吗?
还会坚持么?
注:本文为自身与60、70、80、90后的建筑师接触后有感而发,难免有所偏颇。最重要的旨在为我们这批正在迷茫的85后建筑师们打气加油,挺过这最难熬的岁月,好日子就在前方,勿忘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