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曲》
最近小朋友们集体迷上歌曲《孤勇者》已成了一个网络热梗,因此许多大人都在网上感慨和发问:
「现在的小朋友怎么了?难道市场上已经没有属于儿童的歌曲了吗?」
我能理解现在的成人对流行歌曲审美错位的不解,但我认为去为所谓“儿童歌曲”的匮乏而心生哀叹,实属不必。
我始终相信,无论哪个现代国家的儿童,其实都会过早地接触到形形色色的流行歌曲,只是很多人都没意识到,当年自己接触流行音乐的时间点,其实也远比想象中要早得多。
人们对于小时候的记忆,时常是清晰而又模糊的。当我梳理年幼时的记忆时,虽然有时候清楚的记得一些细节,却时常难以准确定位具体的时空坐标。
大多数时候,我主要依靠地点来整理我的回忆相簿:譬如我三岁时曾经在四川生活过一段时间,小学中间曾转学过两次,因此我便可以依靠空间的差别来确定回忆发生的时间点。
但更多时候,我总是会长时间停留在同一个地方,有关于同一个地方的记忆却也千头万绪,于是我又会发现,原来我还可以依靠记忆中的流行歌曲来定位我的过去。
因为儿童歌曲的数量和发行时间总是难以具体考证,一代又一代的人似乎都是听着同样的儿歌长大,例如80后和90后似乎都会唱《让我们荡起双桨》,以至于让人记不清自己究竟是何时听到并学会了它们。
但流行歌曲却不同,因为它们大多总是短暂流行于特定的时间,所以当我们第一次记住某首流行歌曲时,往往也跟着记下了它对应的流行时间节点。
我从小就爱唱流行歌曲,更爱听流行歌曲,它和电视剧、电影、故事书、卡通一样,是构成我童年碎片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而说到我最早最早对流行歌曲的记忆,要追溯到我那早已过世的六姑姥爷重病期间。我小时曾随父母去探望过他最后一面,因为那时我十分年幼(约摸仅三四岁),所以那次探望,也成了我记忆里对于这位长辈仅存的一块记忆碎片。
我至今还记得,那天我被爸妈带到了姑姥爷的病床前,他慈祥地唤了我的名,而房间里正好播放着一首叫《好大一棵树》的流行歌曲:
“好大一棵树,绿色的祝福,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
我现在已完全不记得这位长辈的音容笑貌,不记得他具体过世的时间,提起来也恍如隔世。然而这唯一的模糊记忆,却因为《好大一棵树》的旋律,如此深刻地烙印在我的记忆里。
当我大了一些,到了念小学二年级那年,在四川做生意的父母回到老家,决意将我从外婆家接回自家生活。但每每到了假期,我总是愿意跑到外婆家去小住一阵子,刚好暑假时小姨妈回家了一趟,便顺便带我到了她工作的地方小住了几天。
那时小姨在市区码头的渔网市场里上班,每当她在照看门面生意的时候,我只好无聊摆弄桌子上的赵薇的专辑磁带,注意到磁带附赠的歌词小册子里其中有一首叫《拨浪鼓》的歌曲,歌词格外的天真有趣——
“我今天,陪爸爸,带着全家去玩耍;池塘边,荷叶下,躲着一只小青蛙.......”
我清楚地记得,这首歌成了后来我亲手抄在本子上的第一首歌词。
同一时期,还有另一首令我印象深刻的流行歌曲,叫做《窗外》,那会儿这首歌正风靡大街小巷,我在小姨工作的渔网市场里便反复听到过很多次。那时我虽然年纪小,却已经对流行音乐旋律格外敏感,即便不能完整记得整首歌词,却已然会不自觉地哼出歌曲的曲调来。
我至今还记得《窗外》这首歌曲的录影带里,男歌手总是落寞地坐在椅子上(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歌手是残疾人),而一个穿着漂亮红裙的大姐姐则在画面的一角里翩翩起舞。
当我第一次学会唱完《窗外》整首歌,是在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寒假。因为那时的冬天老家还没有空调或者取暖器,我只好总是和大堂姐成天蜷缩在大妈家二楼的被窝里,大堂姐无聊时就会找出自己的歌词本,一字一句地教会我唱这歌,其中便包括这首《窗外》:
“再见了~心爱的梦中女孩,我将要去远方寻找未来......”
这是我最早学会的情歌之一。
但年幼的我还根本不懂歌词描述的“情”为何物,只觉得这首歌的旋律实在是动人。而和大堂姐一起学唱歌的经历,也成了我童年时最快乐且难忘的的回忆之一。
此外,我另一个学习流行歌曲的渠道则是通过电视,它也是我最早接触流行歌曲的渠道:
譬如小时候专门播放动画片的教育台频道,经常也会播放的景冈山的《我的眼里只有你》——“我说我的眼里只有你,你是我生命中的奇迹”;
《还珠格格》的主题曲《当》——“让我们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
《流星花园》主题曲《情非得已》——“难以忘记初次见你,一双迷人的眼睛”;
.......
但我真正意义上成为流行音乐的歌迷,是上了小学五年级以后。
还记得升学的那年暑假,我和同学们都报名参加了语文老师办的毛笔书法培训班,那时候上课地点是在当时村头小市场(我们当地称作“师部”)的一家小卖部二楼,那时店主家每天都在一楼用VCD播放着一位歌手的专辑歌曲:
“他一定很爱你,也把我比下去,分手也只用了,一分钟而已......”
“天天看到你,却产生了距离,爱越热、心越冷的关系.......”
“哪个人在天桥下,留下等待工作的电话号码,我想问他,多少人打给他......”
歌手沙哑而深情的嗓音、伤感却动听的旋律在我的记忆深处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我就这样头一次为某个具体歌手的歌声入了迷。
转头没过多少日子,有天我到堂哥房间里玩,发现了一盘歌磁带,那盘磁带的名字叫做“当小刚遇到阿杜”。回头来看,它其实只是一盘厂家刻录的盗版磁带,里面的曲目甚至时长都是不完整的,每首歌都会在放到一半时渐渐淡出,直接切到播放下一首。
但对我来说,这盘磁带,却是让我真正意义上成为流行乐迷的开端。
堂哥那时已经上了中学,他很得意地将这盘磁带放给我听,并告诉我,这盘磁带在班上颇有人气,同学们都觉得他的这盘歌磁带好听云云。
于是,我也顺带知道了,原来我暑假时听到的那个歌手的声音,正来自磁带封面上留着长发的男歌手——“阿杜”。
我在堂哥房间里听了一整晚的歌磁带,因此我也疯狂迷恋上了阿杜的歌曲。后来堂哥便带着我去了市里的音像店,帮我挑选了我人生当中的第一盘歌磁带——歌手阿杜于2003年发布的专辑《哈啰》。
从此,我就拥有了我人生当中的第一位歌手偶像。
(印象中有那么一阵子,我甚至刻意想要弄坏自己的嗓子,好去模仿阿杜那嘶哑却极具成熟魅力的嗓音。)
流行歌曲是如此的奇妙,它慢慢地充斥了我的生活,也将我身边熟悉的人都串联到了一块儿。
第三次转学后我拥有了童年第一位死党,他名字叫做“文楚”,是一个平时有着几分腼腆、个性却温柔开朗的男孩子。我们自小学三年级做同桌起便开始熟识了,一直到后来,时不时就会重新又变成同桌,在一块念书和玩耍。
某天在午休间,我郑重地向他介绍我最近有了一个歌手偶像,而他的名字叫做“阿杜”。
出人意料的是,他听到后,一瞬间竟也满眼放光——“啊,原来你也喜欢阿杜呀,我也喜欢听他的歌!”
说完他便给我小声哼了几句阿杜的《他一定很爱你》以及《天黑》的副歌,我当时简直激动坏了。
这太巧了吧!
在没有接触流行音乐之前,我们就已经是最好的朋友,在接触了流行音乐之后,我们更加是无话不谈了,甚至是视对方为知音。
除了堂哥和死党,那时带我接触流行歌曲的还有我童年时另一个重要玩伴,便是大我几岁的表哥。
他暑期经常会在我家小住一段日子。他比我年长,也更早接触流行音乐,五年级升学的暑期,他知道我喜欢阿杜,就反复教我唱阿杜的《天天看到你》,还时不时就在我面前秀一段周杰伦的《双截棍》说唱。
我那时才知道,原来流行歌曲还有这么多有意思的分类和风格差异。
也是五年级时不可考证的某一天,当我在小伙伴家里看电视的时候,电视上的点播频道突然播放了一首三个女歌手演唱的歌曲,那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流行歌曲——节奏感十足的旋律、酷炫时尚的歌曲画面,搭配强劲的摇滚编排,一瞬间轰开了我的心门:
“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我只爱你,you are my super star......”
我记住了这三个女歌手的名字,知道了她们仨是一个歌唱组合,叫做S.H.E。
那天开始,我的流行音乐爱好不再仅限于男歌手,女歌手们的作品也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的某天,已经参加工作的大堂姐放假回到家,我们一起坐在大妈屋前门口的板凳上聊天,她听说我最近喜欢S.H.E的歌曲,就手拿着堂哥抄写的歌词本,开始教我唱这首《Super Star》。
那时我还没学过英文,26个字母都不认识,她极有耐心的一字一句教我学习副歌的英文单词发音。
现在回头来看,“You are my super star(你是我的超级巨星)”,这句歌词竟然也是我人生当中学会的第一句英文句子。
小学五年级到六年级,可以算是我全面接触流行音乐的开始。也是哪一阵子,一夜之间班上的同学好像都对老掉牙的儿歌失去了兴趣,都开始兴致勃勃谈论时下新潮的流行歌曲:
阿杜的《坚持到底》、《他一定很爱你》,与S.H.E的《Super Star》、《波斯猫》正是在这一时期风靡了我们整个班级。
记不清什么原因,那时我对新换的同桌女孩萌发了懵懵懂懂的好感,虽然我并不记得初恋是何时开始萌芽的,但因此我却隐约理解了流行歌曲里那些关于爱情的歌词描述。
尽管这时候的“初恋”,似乎单纯幼稚得可笑,可是那却是我第一次从流行歌曲里体会到那些甜蜜、伤感的复杂情绪。
我常常会想,是否因为提前接触到属于成人的流行歌曲,才让那时的我,总盼望着快快的长大呢?
S.H.E,阿杜,F4,周传雄,周杰伦.....这一时期的我,除了习惯将心事写在日记本里,也会将自己心爱的歌曲全数抄写在歌词本里。
同一时期,班上几乎四分之一的同学都拥有自己专属的歌词本,里面贴着各种明星酷炫的贴纸,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和花体字,抄满了一首又一首的流行歌词。
这些歌词本满载着我们年少时斑斓的幻想和难以启齿的秘密,好像它们具有着某种神奇的魔力,让我们与原本与我们无关的外界事物产生了关联。而我也习惯于透过一首又一首的流行歌曲,开始幻想和憧憬我的未来。
那时候我还没意识到,正是自此开始,日子就像是被拨快了的时钟,开始疯狂加速:
周杰伦发布《七里香》的时候,我一转眼已经小学毕业上了中学,那时候我放学后,会经常对着大姐送我的复读机卷着舌头苦练《我的地盘》里Jay那模糊不清的咬字;
林俊杰发布《编号89757》时,我有空就时常研究歌词本,沉迷在他歌曲那不可思议的幻想世界里,觉得自己仿佛跟着他的歌声历经了一场跨越千年的爱恋;
S.H.E的《不想长大》,全专复古而又华丽的编曲和欧式古典气质,让我的内心深处也住进了一个傲娇华丽的小王子;
.......
那时候我的抽屉里攒满了不同歌手的歌磁带,听歌成了我继看书和电视外最大的娱乐,每个周末和同学们穿梭在音像商店里淘不同的歌曲磁带,也成了我最明媚的青春记忆之一。
因为接触流行歌曲,我遇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分享着青春期那些懵懂而又幼稚的念头,在课间交换歌词本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歌曲;午休时、放学后,我们总在一起肆意欢笑,一起放声高歌。
现在回过头来看,流行歌曲对于我成长的意义显然远超出我的想象,许多难忘的记忆片段里,一首首熟悉的曲子,就像是QQ空间主页里植入的背景音乐,每当不经意点开,便会一次又一次在我的脑海里循环。
但是,我还没意识到,每一个出现在生命里的馈赠,同时往往意味着同样分量的失去。
还记得初二某天放学时,那个夕阳拉长了身影的下午,小学时最亲密的朋友文楚骑着单车行驶在我身旁,那时我们因为分班后经常不在一块,已经很久没有像从前一样成天腻在一起聊天和玩闹。
这一天,我们似乎也像往常一样,默默分享着那一段并不长的共同回家路线,然后在分叉路口处分道扬镳。
只是,那一天,他突然开口对我说了句——
“你知道吗?我现在已经很久没听过周围人再唱过《他一定很爱你》了。”
我愣了下,突然不知道应该如何回应。不知怎的,一股怅然所失的酸涩情绪突然在胸口蔓延。
是的,不知道有多久了,我们再也没讨论过共同的偶像阿杜,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也越来越短,早已经不再像小学时那般,会亲密无间地坐在一块唱歌和嬉戏了。
我心事满怀地看着远处,夕阳渐渐坠入地平线的画面,整个世界也随之开始变得黯淡无光。我陡然意识到,其实我们俩早已经不是小朋友了,也不再是当年会伏在课桌上小声合唱《天黑》的最亲密的死党了。
阿杜那首《天黑》的旋律一瞬间悄然蔓延过我的脑海里——
“整个世界突然一起天黑,爱在眼前无声崩溃。”
......
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曾经再好的朋友,终究也会渐行渐远,彼此逐渐变得陌生而疏离。
当晚,我重新翻出了阿杜的歌磁带,在一片黑暗中,听着磁带转动的沙沙细小声,泪水悄然盈满了我的眼眶。然而磁带里阿杜的声音却还是一如往昔,那样坚定而深情,温柔抚慰着我的心绪。怀着少年时那些莫名其妙的伤感中,我也终于沉沉睡去了。
“夜深了,深得只听见心跳;你睡了,睡得泪水都干了。”
……
这样细小而深刻的成长片段,我已经数不清在我的回忆里切割了多少道印痕,每一道都仿佛一个显眼的关键帧,记录着我生命中的失去和成长。
时光匆匆,又是十几年过去。现在当我重新回头重温年少时的那些流行音乐,熟悉的旋律总是会一次次自动唤醒、并弹出我年少时的回忆画面。让我渐渐想起,当年那些陪我一起听歌的、似乎已悄然淡忘的人,还有和他们有关的一件件小事。
另一个伴随而来的微妙诧异念头,则总是在我心头隐约萦绕:
「我竟然,已经不知不觉走了这么远的路了吗?」
我想,我的确应该去感谢,这一首首曾在我的成长中喧哗过的流行歌曲。
我应该感谢它们,在我还懵懂无知的时候,已经为我默默标注好了时间的锚;
在我一次次迷失在记忆长河的时候,它们就像是一股温柔而坚定的生活动力,陪我前行;
在我忘记了自己从何而来的时候,它们也总会伴随我回到那个清晰的时刻,告诉我:
「孩子,还记得吗?你这一路就是这样长大的。」
2022.7.13 夏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