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从风花雪月唱到柴米油盐
七月的天气,阳光刺目,天空很蓝,空气中弥漫着燥热与躁动,总有身影在烈日下奔波。
每年的这个季节,在闲适与繁忙中反复地切换频道。自从工作生物钟调整之后,经过短暂的不适,也在学会慢慢习惯节奏。在空调、wifi、手机的空间,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数着字数的快感,也在憧憬着明天,无论如何也要美好地继续。
一
点亮手机,一场在线演唱会正在进行中。
这是由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在北京现代“启航”20周年之际,推出特别企划“时光音乐大赏”,在线演唱会。

7月10日晚8:00,5位“时光金曲挚友”,带着横亘20余年的闪闪时光、流动着美好的时代之声,让我们回味曾经的时光,感染金曲在经历沧桑变幻之后,独有的人生体味。
在线演唱会,这不是第一次关注,上次因为罗大佑而停留。而这次不说张靓颖,也不聊毛不易,更不说自己根本没了解的“逃跑计划”,也暂不说周华健,而只为一人而欣赏,而分享。
他,就是老狼。
先来看看他演唱的歌单:
《同桌的你》《 模范情书》《恋恋风尘》《流浪歌手的情人》《睡在上铺的兄弟》
熟悉的自然熟悉,懂的自然也懂。现场伴奏,现场演唱。浅吟低唱,吉他贝斯的合鸣中,老狼,一如既往地温暖开腔,没有刻意遮眼的长发,同样坑坑氹氹的脸庞,一如二十多年前,那份磁性的声音,如今听起来,依然深情如初,也让人泪流满面。

那些熟悉的旋律,那些每句依旧不用重温,就能瞬间记起的歌词,时光在此刻不语,却回答了所有的问题。
前不久,民谣诗人沈庆意外去世,我写了一篇《“民谣诗人”沈庆走了,纪念那远去“青春”的校园民谣》,以此纪念校园民谣陪伴的那些年,那些歌。
我写道:“那时的老狼,和现在一样,留着长长的头发,用磁性和低深的声音讲述最简单的校园爱情,纯纯的相思,淡淡的相愁,青春的校园,也许就是这样一种味道。”
90年代的校园,文学和民谣是浪漫的主打;一首情诗可能会打动长发飘飘抑或白裙飘飘的女孩;一首民谣,会在侧耳倾听中沉醉。
校园民谣,让校园的浪漫变得更高级,让音乐能够成为信仰。没有摇滚的热烈,也没有其它通俗歌曲的跌宕起伏,深情款款。在一种无所谓的语调里,用着看似轻松,却是满情愁绪的腔调,校园民谣就是这样让人难忘。

那时的老狼,和现在一样,留着长长的头发,用磁性和低深的声音讲述最简单的校园爱情,纯纯的相思,淡淡的相愁,青春的校园,也许就是这样一种味道。
而时过境迁之后,老狼仍然在讲述属于自己的情怀,唱自己喜欢的歌。纵使在《驴得水》电影和任素汐合作的插曲《我要你》中,老狼仍旧是老狼,依然的云淡风轻,用实力和情怀过着无忧的小资生活,这就足够。
其实,离开校园这些年,我们曾经将重温校园民谣作为一种过往的怀旧,纪念那逝去的青春。但又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意识到怀旧是一剂毒药,他们让你麻醉,逃避现实的残酷。可是在有些时候,怀旧也是一种整理后的再出发,催人奋进。在怀念中让自己清醒,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走怎样的路,勇往直前之中,又没有忘记初心。
二
在线欣赏这场演唱会,是在结束一次聚会之后的休闲时光。
同学从沿海地区回来了,同学的孩子中考取得好成绩,两个由头就成了今天聚会的主题。
岁月就是这样神奇,我们就只是同窗三年,却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的时间,成为割舍不掉的纽带与延续。从最初的怀旧,到今天子女已经长大,一切都是操心不已的话题。

十多年前,我写道,同学聚会三步曲,先是怀念过去的一朝一暮,再是告知彼此的当下点点滴滴,最后是相约,我们此生不变割舍不了的牵挂。在浅吟低唱着校园民谣的快乐时光里,以为生知就是这样充满着浪漫与风花雪月。
我们曾经约定,每年相聚,却又发现,经历无所畏惧的青春岁月,结婚生子,为生计谋生后,生活的充斥着柴米油盐。
这并不是无趣,而是在成长之后,我们面对的远不是校园民谣歌颂的简单与小资。
在外当老总的同学有着自己的事业,在外人看似日入斗金的生活状态中,其实也有着自己的负累。孩子大学毕业,也在操心着如何让再一次考研顺利通过;高考志愿填报又是如何操尽了心;即将面临高考的孩子,又要如何全力以赴地支持;还有考上高中,即将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家长焦虑,似乎成为了当下我们相聚可畅聊,又难以言说的焦虑。

三年前的七月,放空自己,自驾去看了一下二十多年未见的同学。1500公里,停留9个服务区。车轮飞奔的旅程,从华北平原到秦巴山麓,行囊在不断的轻松中,又在不断的加重。或是匆匆一瞥,或是期望的长聊却在自醉中沉沦,摇晃的长镜头,总是以诗歌加影像以及错落的时空叙事,留下烈日下的温暖和不断前行的动力。
相聚时的甚欢,在杯觥交错中,无须多言,彼此却又读懂了各自的不易。生活在各处的我们,早已将各种酸甜苦辣自品。
岁月渐渐在洗去我们的铅华,那种单纯,那种执拗,总是拥有一种牵引的力量,用沉醉与清醒交换的视觉呈现与诗意表达,让我们行走在路上,声气相通。
生活的郁积,心事重重活得像幽灵,总会不由自主地膨胀放大;人生路上的行程,总觉是孤独奋斗的英雄。走着走着,花就开了,走着,走着,人生的长镜头让我们在时间和空间的交织中,找到了再一次出发的原力。
三
2022年,很流行一句话:生活不在别处,当下即是全部。
这也是短视频爆红时代的经典文案。语句虽很简单,却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那就是不要太过纠结于过往与将来,过好现实的每一天最为重要。

杨绛先生曾说:“在最艰难的时候,别老想着太远的将来,只要鼓励自己过好今天就行。这世间有太多的猝不及防,有些东西根本不配占有你情绪,人生就是一场体验,请你尽兴。”
这句话说得很实际,我们好好反思一下,没钱的时候,钱最好;没房的时候,房子最好;离别的时候,相聚最好;生病的时候,健康最好。
于是就有这样一种说法:来日不一定方长,再见不一定再见,没有永远的永远。
几年前,我喜欢用“诗和远方”为题,写了不少鸡血文。
其实“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大家耳熟能详的这句话,是高晓松说的。他是最不在乎眼前的苟且,而只在乎诗和远方的人。
他出生在中国最顶尖的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和梁思成林徽因做邻居,也是校园民谣的领军人物,阿里投资人,住着美国的大别墅,开着自己的杂书馆,办着电视节目,拍电影就跟好莱坞一大堆名人做朋友,喜欢音乐,就可以在世界上最顶尖的录音室录歌。
他不用操心担心生活的苟且,所以就能与小妻子说离婚就离婚,他仍然过得快乐逍遥,自然能够说“诗和远方”。

再往前一点,诗人海子写了一首名叫《远方》的诗。开头第一句就是”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他还说,更远的地方更孤独。海子终究没等到他诗中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几天,在看余秀华和小丈夫在网上的闹剧。这位脑瘫诗人最终也没逃离残酷的现实,生活远没有在诗歌的憧憬中的美好,一地鸡毛,连眼前的苟且都自顾不暇,哪有什么远方的田野。
曾经有一段时间,对于文学有着迷恋的特别的情愫。自认为这是世界上最简单的职业,十指纷飞,天马行空,就能轻松实现成为大家的梦想。
可当现实无情击碎,泡沫散尽,渐渐清醒,在所谓文学的路上,自知难与只配谈远方一众同行。于是只谈字数与收益的变现的连接,早已将崇高与理想抛却九霄云外,这就是现实,哪有诗和远方。
这个最好的时代,也是狼狈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寻找着自己快乐的方式,就如同这个周末,各自有着各自的方式在过好当下,在各种付出回报交换之间,无谓底线是否遵从之中,经营着自己的生活哲学。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谁又愿意安于当下?适应当下,去成就当下,生活如歌,从风花雪月唱到柴米油盐,没有《模范情书》,在《恋恋风尘》中,”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唤醒我的向往,温柔了寒窗,于是可以不回头地逆风飞翔,不怕心头有雨,眼底有霜“
-
此木无为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30 15:0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