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反思
人的改变,实际就是人生的参照系改变,关于生活的价值标准改变。
所谓的三观不合,所谓变成了自己曾经看不起的人,不外如是。
在生活中,在不同的阶段人面对着不同的人、事、物。
曾经以为会坚持下去的、属于年轻人的纯洁的东西,可能就不太适合。
所谓的纯洁、纯粹、坚持,大概率是在那个时候,那个年代,那种心情、那种阅读与体验的情境下,所诞生的一些对生活、生命的判断。
当年,在“摇滚就是反叛”的精神中,在“拒否”所带来的那种离经叛道的快感中,在张承志“纯洁的精神”的感召下,所练出来的那种标准、态度,我以为我会长期的坚持到死。
直到永远。
但是现在却发现,原来的标准,不适合当下的生活状态和生活需求。
从单身到恋爱,从恋爱到家庭,从两个人到有孩子。从青葱少年到斑斑白头,从青年人到中年人再到心力憔悴的老年。从挥斥方遒的意气风发到老无所依的荒诞感受。
时间很快的过去了,回想起来,年轻时候的一切都历历在目。
这个时候,再想起年轻的时候,才又一次懂得了《哈拉库图》里
时间啊,令人困惑的魔道,
我觉得儿时的一天漫长如绵绵几个世纪。
我觉得成人的暮秋似一次未曾快意的聚饮。
我仿佛觉得遥远的一切尚在昨日。
而生命脆薄本在转瞬即逝。
我每攀登一级山梯都要重历一次失落。
这一切的过程,其实从年龄的变化,身体的变化到心理的变化。
人就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适应社会。年轻的时候我们却以“社会化”为耻。长久地坚持着最早的最初的那种情绪、标准。
改变很痛苦的。不变可能会更痛苦。按照流行的话来说,就是“被社会毒打”的过程。你的需求你的生活你的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而你却得不到你想得到的事物,希望与失望之间巨大的落差,会让一个人的脸变得无神和晦暗。
社会化,换句话说,本来就是一个人生命中无法逃避的过程。
你不是一个人在活着,而是在和所有人相互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持续地活着。
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人面对社会开始改变的过程。
社会所逼迫着的改变,相对来说,可能更容易一些,还只是学习、提高、应用,是技能的提升。是技能提升后所得到的相应的报酬与回答。
而自己内心的改变,修改自己的标准,并在行动中修改自己的过去,否定自己的过去,否定那些想要让自己继续延续老路走下去的过去
你可以说是路径依赖
可以说是曾经的自己的舒适圈
可以说是过去长久以来的行为准则。
只有把自己的过去,收拾好,放在过去的回忆里,而不是影响到现在的行动里
也许,才会有真正的一些转变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