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去向险境发起挑战,就将无止境地重复着可以预见的未来而不可自拔 | 《极夜行》后记
人生中,有时你必须踏上旅程,去寻求一场胜负未卜的较量。
说是较量,却不是那种和他人的竞争,而是一场视自己为对手的挑战。所以那也将是和自己一决胜负、为之前的人生画上句号的旅程。
换句话说,你将投入以往获得的所有知识和见解,以旅行的方式让过去的自己接受考验。
对我来说,去旅行就是去冒险。既然是冒险,就必然要将生命置于险境,而且为了构成对自我的挑战,冒险还需要具有新意。因此,这样的旅行并不是年年都有的。但如果每隔几年不去展开一场这样的冒险,我便觉得自己在步向腐朽。
我害怕如果不去向险境发起挑战,自己就将永远苟且在过去的延长线上,无止境地重复着可以预见的未来而不可自拔。因此,为了防止腐化的发生,为了让身为表达主体的自己完成从过去迈向未来的蜕变,每隔几年我都会展开一趟以自我角逐为目标的旅程。
过去,我曾经历过两次同样性质的旅行。第一次是于2002年至2003年冬天在西藏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独自探险;第二次是在2009年至2010年间,同样是在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独自探险。虽说是在同一片土地上,但两次个人行所承载的愿望说是迥然相异也不为过。

“人生中至少要有一场这样的冒险,而我做到了。”——第一次旅行的动机完全源于我对自我标榜的执着。换句话说,那是还一事无成的年轻的我所采取的义无反顾又一意孤行的行动。
相比之下,第二次旅行时的心境则是为了给曾经对雅鲁藏布大峡谷义无反顾的青春画上终止符。那时的我已不再满足于第一次探险的成果,于是辞去了报社的工作,再次只身向西藏的无人之境发起了挑战。当时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这次秘境探险一定要做到让我自己满意。我想借由成功将自己从十多年来因雅鲁藏布而起的自我桎梏中解放出来,为人生找到新的方向。
尔后的第三次胜负较量,便是这次的极夜探险。
那么在这次极夜探险中,我又检验了哪些在过去取得的成果呢?首先,最大的一项便是我在35 岁以后逐渐形成的关于脱离体系的设想。我想把这种设想带到旅行中去,用行动将它表现出来。近10 年来的许多零碎想法构成了我现在的行动基石,我对此行的期望就是将这些想法带入旅行,通过旅行将它们表现出来并加以检验。
从这层意义上讲,此行不仅是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探险以后自己所取得成果的一次汇报,也是对自己迄今为止的探险生涯的一次总结。在本书中,我曾以类似工作论的角度提到,35 岁到40 岁这个阶段是决定一个人一生中最大成就的阶段。不可否认,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在此行开始前抱负极大。
另一大成果是个人生活上的变化。这次的极夜计划是以2014 年在加拿大剑桥湾的实验性极夜流浪拉开帷幕的,就在同年8 月,我结婚了。可以说,我是在完全无意识的情况下同时开始了极夜探险与婚姻生活这两件人生大事。不仅如此,第二年冬天孩子的出生仿佛也有意与格陵兰岛之行相重叠了。
在日常的时间线上,婚姻与孩子的出生为我带来了新的家人,让人生步入了新的阶段。而在另一条非日常的时间线上,我和狗儿正在为有朝一日能够踏遍黑暗世界的极夜之旅做着准备。极夜探险与我在无序中组建起来的家庭,这两者仿佛是两种我必须同时进行下去的人生历练,我很难将它们分开看待。特别是孩子的出生,我将它看作我“个人史”上的一场革命,也是令我重新审视人生意义的一个契机。
话虽如此,我却不认为组建家庭与极夜探险的主旨之间存在任何直接的关联,至少在此行结束以前是这样想的。在格陵兰岛与加拿大埃尔斯米尔岛之间,就像产妇的腹部,由宽大的柯恩海盆经由狭窄的海峡通道与北极海相连。因此,如果能够到达北极海,从地形上看, 大致相当于婴儿通过产道前往外部世界,我就是借助这种想象将这次探险与孩子的出生联系在一起的。

但我完全没有想到,在漫长极夜过后见到的太阳光芒会与婴儿在出生时见到的光芒有某种相似性。虽然把探险与家庭看成两条不可分割的人生路线,我却并未找到它们在主旨上的连接点,也从未想过会在这本写极夜探险的书中触及任何关于出生的事。
然而在返程途中,在冰盖上方经历暴风雪时无意间想起的妻子生产时的场面将一切都改变了。原来我穿过极夜的黑暗最终见到太阳, 是为了再次体验出生的过程。这次探险从根本上而言就是与家庭概念紧密相连的。极夜探险与组建家庭这两条平行线并非没有交集,事实上它们只是同一件事在不同侧面上的表现。
我记得当我理解到这一层时,身体是颤抖的。为什么这种稍微动动脑子就能想到的理所当然的事,我却一直没有想到呢?实在太不可思议了。意识到太阳的光芒与出生的关系后,这次探险意外地成了一场反映我个人生活变化的旅行。
不管怎么样,这次极夜之旅都是自雅鲁藏布探险以来在方方面面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旅行。我检验了这些年来取得的成果,也时隔多年再次与死亡擦身而过。我采取的那些真正值得称为探险的行动也是在雅鲁藏布探险之后都未曾有过的。虽然一直顶着冒险家的头衔, 但迄今能让我挺起胸膛说是真正冒险的也就只有雅鲁藏布探险罢了。
虽说除此以外也进行过远征新几内亚岛、寻找雪男、在加拿大北极圈内长期徒步旅行等冒险活动,但都是达不到冒险标准也不够格的冒险行为。唯独这次极夜探险,无疑是在任何人面前都不羞于提起、不折不扣的真正冒险。借由这次旅行,我终于如愿以偿,实现了人生的第二次冒险。

最关键的是,这趟旅行和雅鲁藏布探险一样,也和我的人生密切相关。在不断展开极夜计划的同时,我时常会思索这趟旅行于我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生剩余的时间,也就是距离肉体衰退后无法再进行高强度探险的时间又要如何对待,对此我也要时常加以思考。以当下最佳的身心状态投入到这项计划中去是我强烈的愿望。
如果说以雅鲁藏布探险为蓝本写成的《空白的五英里》是一部对青春的记录, 那么这本《极夜行》就是一个年过不惑、人生基调已定的男人对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所能达到的顶峰的一次摸索。
通过在极夜里的探寻,我试图将我的探险生涯的巅峰书写出来。唯有这件事,我无论如何都要将它完成。这份心情或许与我在26 岁那年冬天决意向雅鲁藏布大峡谷踏出最初一步时的心情无比接近。在这本书业已完成的现在,我有理由相信,自己终于写出了出道之作《空白的五英里》的理想续篇。
推荐阅读

《极夜行》
【日】角幡唯介 著
丁楠 译
丛书:启真·闲读馆
2022.7
作为一名当代探险家,想要在这个世界找到不为人知的地方前去探索已经变得越来越难。日本探险家、纪实作家角幡唯介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了极夜中的北极,当作挑战的目标。从大学时代起,角幡唯介就已经试图在各种未知当中探索,近年来更是 每到冬季就会去北极,目的就在于体验受困于极夜的未知闭锁空间。
角幡说,“极夜——那是你无法见到太阳渐渐沉入地平线,漫长的、漫长的漆黑长夜。而我曾经在那样的夜晚,在那样的地方整整待了三个多月”。他被“你是从太阳来的”,还是“从月亮来的”这句格陵兰岛上小小村落的传说吸引,于是做了整整数年的准备,拒绝GPS、仅靠一条狗、自己和狗的食物以及过去的种种探险经验,试图去感受北极圈内长达半年的黑夜和恐怖,想要知道极夜结束之后升起的太阳是何模样。在经历了种种意外之后,顶住极寒中的暴风雪,食物也濒临耗尽时,漫长的夜晚终于结束……
目录
在东京医科牙齿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产房里 4 极北的村落 14 暴风的瀑布 41 邂逅北极星之神 73 暗夜迷宫 100 月神的嘲笑 125 极夜的内院 168 遭遇悬浮发光体 199 曙光 224 极夜的延长战 238 太阳 268 后记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