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内心平和的普通人
【原来发在拖延症组,后来被锁了,移到这里来记录下近几年的心态变化】
2020.11.5开贴,当时的想法应该是“我打算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不再强求自己”,以下是原文: 啊啊啊啊啊,我是真的被自己烦死了。 小学我就是拖拉大王,作业一定拖到放假最后一天晚上(甚至凌晨)才能做完。初中关系好的班长对我说,你那么聪明随便学学就考到前几名,如果你能更努力一些一定前途不可限量,我不认同,聪明不就是不用学就能成绩好吗?高中成绩跌宕起伏,太烂的时候就努努力,好一点就开始飘飘然。大学考的不好,甚至上了大学之后找不准自己的定位,在这种大学里也拿不到奖学金,过了稀里糊涂的四年。考研失败后惊醒,想追寻自己要的生活,开始努力奋发,考上了心仪的名校研究生。读研之后一方面因被同学碾压感到痛苦和焦虑,一方面寻找轻松的实习以寻求片刻的安逸。不知不觉毕业了工作了,努力过,后来觉得努力和收获似乎没有成正比,慢慢开始放松,慢慢又开始陷入泥潭。 好痛苦,每天觉得自己这不行那不行,不能坦然的摸鱼,也没办法投入工作。 在一个迫切的需要立刻给出成果的工作结束后,我总是会陷入一个漫长的拖延状态,每天上班之后就在刷微信刷网页盼着下班,下班后带娃也不专心一直在刷手机不想睡觉,睡前总在想明天一定怎样怎样,然后第二天仍然恶性循环。 尝试改变,失败,躺平,等积累一定勇气和改变的欲望时,再爬起来尝试。 真的烦死了,我是真的不努力,就这么地吧。 就这么按部就班的,每天按时上班,按时下班,保住自己的工作。别想着晋升,别想着跳槽,做完今天的事情就行。
====================下面是更新=====================
2020.12.2更新 我重新拜读了“巴赫爱喝胡辣汤”的一系列情绪类文章,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了自己这篇帖子,发现自己在发泄情绪的时候仍然没有停止在指责自己,甚至通过这一系列的“从小到大”的描述,试图证明“我本性如此”的道理。但我忽然清醒过来,我不应该给自己贴这么多标签,人是在动态变化的,我在成长过程中,有过惨败,但也有过成功和辉煌。允许自己失败,允许自己慢慢去锻炼“在废墟上重建”的能力。 附今天引发我开始行动的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lzMraNbe9eCDcrXhjg-Hw
2020.12.4 更新 拖延的本质是害怕。还有侥幸心理。
2020.12.11 更新 马上就31岁了,我似乎仍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目标。我在读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也是“巴赫”推荐的。我前些年读一些文章,也做过一些作业,比如记事本圆梦计划的梦想金字塔,以及今年上半年时间管理老师所讲的“人生目标”,详细描绘过自己对未来的设想,但执行起来总觉得动力缺乏。可能原因在于,我以前所设想的人生目标大多来自外在评价,比如“希望家人和同事觉得自己可靠”“成为一个开明的妈妈”等,但“巴赫”提到,真正的人生目标应该围绕着自己!
2020.12.17 更新 《遇见未知的自己》已经粗读了一遍,在重读第二遍。书中部分理论,尤其是引用的一些实验结论我不认同,但核心观点我是赞同的。 工作仍然每天都在做,比上个月好太多,有点分不清是deadline引发还是我的思想观念转变的结果。
2020.12.21 更新 周末和家人去苏州度假了,周一整个人有点不在状态,是明确的痛苦,如坐针毡如芒在背。
2020.12.25更新 稳定的情绪来自于稳定的自我价值。 衡量自我价值的标尺,不应该是别人的评价,而应该是自己的目标。(注意陷阱,你的人生目标必须是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而不是“成为孩子的榜样”、“成为父母的骄傲”) 树立人生目标是需要慢慢摸索的,需要花费时间金钱人脉等成本,一点点尝试,一点点排除。 1. 发现自己的兴趣并具体分析。“你最喜欢做什么事?”“做什么事让你最有成就感、沉浸感?”“这件事中的哪个步骤更吸引你的注意?” 2. 尝试,去实践,找到身边相关的资源去参加相关的活动,确认需要 参考文档:《为什么我比身边的很多人都优秀,但是却依然很自卑?》https://mp.weixin.qq.com/s/UIQHvHWL-YvYusCZ7TrBOw
2021.1.5 更新 《遇见未知的自己》中启发到我的观点: 1. 【真我】和【小我】。 在婴儿时期,我们曾经拥有过【真我】,后来我们失去了和真我的连接,但人类需要“自我感”,所以发展出了【小我】(ego),是“我认为的自己”。 我们失去了来自真我的、源源不断的能量来源,所以不停的向外求取能量,甚至是夺取别人的能量,比如控制他人、获得他人的关注和喜爱、或者证明自己的对的好的等。 2. 【阴影投射】。 当我们对某一类人或是行为特别有意见的时候,就是一种自我的阴影投射行为,也是一种逃避策略,他们的那些缺点我们都有,只是不承认罢了。
2021.1.12更新 想写写我最近的变化。 1. 我可以和大家正常的打招呼了。不知道你们能不能想象得到,以前的我总是低着头弯着腰目光躲闪,生怕别人问我最近工作情况,为了不遇到领导和相关对接的同事,甚至故意慢下脚步乘下一部电梯。变化的契机在于,我突然观察到了我的“思想”。我以前总是想,“啊,他又来问我进度了,他心里肯定在想,你怎么这么不靠谱,说好的事情又没完成”,实际上我是把对自己的焦虑情绪投射到对方身上。 2. 我在尝试和我的拖延和平相处。最近一个月,大部分时间都有在推进工作,效率时高时低,偶尔遇到绊脚石。但我不再指责自己了。我告诉自己,这是正常的,人的情绪是会起起落落的,我不可能、也不需要一直保持自律积极的状态,我想拖就再拖一会儿吧。这样处理之后,拖延的情况反而有了好转,短则半天长则两天之后,不知不觉的就找到了工作状态。
2021.4.21更新 张德芬的书读到第二本的时候关注了她的公众号,越看越觉得她现在方向有点跑偏了(卖课卖仪器好像XX),连带着有点不信任她的书,不太想读了。但仔细想想,是我在恰当的时间遇到了《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从中理解并实践了一些工具,比如【识别并接纳负面情绪】【观察自己的思想】,我以前或多或少对这些工具有接触,但真正理解和使用是从读《遇见未知的自己》开始的。现在在读的书是《告别情绪性进食的DBT方法》,是为了自助治疗我的暴食问题。事实上,我的拖延问题也常来自于情绪失控,面临任务压力时产生的羞愧、自责、焦虑、恐惧等情绪让我感觉不适,试图逃避这种情绪,于是采取“刷网页”“和人聊天”“吃东西”等方式去暂时缓解,但过了这短暂的愉悦后,又是无尽的自责和痛苦。希望我从这本书能学到更多知识,更好的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
2021.6.13更新 我知道一些怎么解决拖延症的“技术方法”,比如,现在开始做五分钟,清空环境,日记复盘闪光点。但好像没有办法去开始第一步,就像有一个魔鬼不停的在我耳边低语“你不行的”“你做不到”“你比别人差太多了”“再不做大家都会看不起你”“你就是又懒又蠢情商低”…… 我跟父母的关系也出现了很大的裂痕。我不想跟他们联络,不想听他们说话。妈妈总是担心我,会说,自己多喝点水,要注意锻炼,一定不要再吃甜食喝饮料。我知道他们关心我,但这些话到我耳朵里就变成了责怪“你看你就是不会照顾自己”“你太懒了从来不运动”“那么贪吃怪不得这么胖以后病了要拖累大家的”
2021.8.18更新 距离开贴已经快一年了,我有什么变化吗? 似乎是没有的,只是在不停的重复一个循环,拖延-痛苦-继续拖延-不得不开始(契机不定,一般是临近或者超过deadline)-忙碌-暴饮暴食缓解压力-完成节点-继续拖延
2021.9.13更新 刚过了一个迷迷糊糊的周末,孩子回老家了,周六我和老公去看了一场喜剧表演,剩下时间几乎都窝在家里刷手机。无意义感笼罩着我,让我十分焦虑。我尝试用微颗粒积木拼哆啦A梦,因为太丑在最后封顶的时候放弃了。我洗了床单被罩,还让扫地机器人重新跑了地图。
2021.10.13更新 当我因为无所事事感到焦虑并攻击自己的时候,当我对自己的“懒惰”“拖延”进行反省的时候,当我看到了身体里的“小怪兽”并用尝试去安抚它的时候,当我对过去的一些选择感到懊恼的时候,当我谈论自己过去的成就的时候,当我列举出今年十大目标并幻想目标达成的时候,当我在知乎上搜索“不想上班怎么办”的时候,当我为和父母、爱人、女儿之间的关系感到苦恼的时候、其实都是中了小我(即《当下的力量》里提到的思维)的诡计。 小我(思维)是大脑不停思考创造出来的虚假的自我,会不断投射出恐惧和苦难的阴影。小我存活于过去和未来,它在过去中寻找认同感,并且在未来寻找满足的心理。 你要做的,仅仅是关注当下,对你当前所处的环境、必须要做的事情,说“好的”,关闭“思维”这个嘈杂的背景音乐,充分利用你的五官,感受你的身体。 最近读书似乎有点感悟,沉浸于当下的时刻,让我可以充分享受工作,以及和孩子相处的快乐时光,而不是在工作的时候想着什么时候才能下班,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想着买的快递是否到了。 另外,对于仍未能恢复运动这个问题,虽然还有疑问,觉得“关注当下”“臣服于事实”这样的理论不能解决我这个具体的问题,但今天在看知乎问答的时候又有了一点理解,亦即: 1. 问出“怎么才能开始运动”这样的问题没有意义,这仍是小我狭隘的思考。 2. 当意识到自己不想运动只想吃些甜食或者躺着休息的时候,我需要关注当下,充分的感受甜食的口感、味道,感受放松的身体,享受,而非一边吃一边批判自己的“意志不坚定”。 3. 当想到“我应该去运动”这样事情时,不要去预判未来“如果我运动了就可以很健康,可以瘦下来穿好看的裙子”,而是回归当下“我想体验运动的感觉”,重要的是过程,不是结果。
【一些突然的插入】 突然意识到,这期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件,那就是2021.12月开始我参加了人马君的饮食营,断断续续做了三四个月的饮食和体重记录,减去了20斤的体重。饮食营的小贺老师对心理学很有研究,所以我从她那里开始理解正念的态度,开始直面自己的现状,也渐渐开始相信自己有一些能力去做一点点改变。正是对正念有了新的认识,于是我在2022.3月刷到微博顾老师的推广时,几乎没有犹豫的就参加了暂停实验室的课程。
2022.7.8 更新 这是我参加的第四期暂停实验室的练习,我能察觉到自己的思维发生了一些改变,今天早上听课程答疑的时候突然有了一些感悟。回顾自己两年前开贴的时候对自己的评价,现在的想法是接纳(也可以说承认),承认自己从小有拖延的习惯,承认自己不短不长的人生经历中,有过很多失败的痛苦经验,也有过高光时刻。承认了这些事实,然后呢? 我不需要改变自己,不需要扭转自己的想法,不需要成为一个“自制力强”“雷厉风行”的人,而是去面对现实中遇到的困难。我可以带着“我不想工作啊”“这个东西太难了啊”的想法,带着痛苦和焦虑的体验,直面困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耐下心来穿越困难。 暂停实验室对我的帮助体现在两点(这也充分说明了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一个是正念练习不断锻炼的能力可以让我从想法中抽离出来(比如我以前经常陷入和想法的纠缠而不自知或者觉察到了但不知道怎样操作才能回到当下),另一个就是认知调整方面可以更有逻辑的去分析旧想法。
2022.7.27 更新 没想到这篇个人日记还收获了几个点赞,可能是跟我有同感的豆友,希望能给你们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吧。 第4期练习结营了,后测结束对比了下上期的情况,自主感有显著的提高,其他情绪水平都有一些回调,这也很正常,毕竟是在考试前的心理测试。自己的感觉呢,是对于情绪压力、消极情绪的处理有了更清晰的思路,也越来越觉得自己有选择的自由。生活是不会一帆风顺的,我们总会面临一些困难时刻,事实上这些困难时刻才是我们成长的机会。听起来像鸡汤哈,但这就是我目前理解到的“接纳”,承认现实,接受客观规律,带着自主感去选择去行动,接受可能带来的后果,然后继续选择前进或是转弯。
-
张张笑嘿嘿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29 23:34:07
-
Mercury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28 22:57:58
-
葡葡萄萄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27 17:02:18
-
豆友WpWL5gr3pg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26 22:56:19
-
豆友177567581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24 03:45:51
-
企鹅村的名侦探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19 19:34:18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16 15:10:46
-
起风了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16 11:24:20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11 1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