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在“车里雅宾斯克陨石爆炸”的尘埃中发现了前所未见的晶体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9年前,一块巨大的太空岩石在俄罗斯的车里雅宾斯克市上空爆炸,留下了一些尘埃。近日,研究人员在保存完好的陨石尘埃的微小颗粒中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晶体。

2013年2月15日,一颗直径59英尺(18米)、重12125吨的小行星以大约41600英里/小时(66950公里/小时)的速度进入地球大气层。幸运的是,这颗流星在俄罗斯南部车里雅宾斯克市上空约14.5英里(23.3公里)处爆炸,使周围地区布满了小陨石,避免了与地表发生巨大碰撞。当时的专家称,这一事件为小行星对地球构成的危险敲响了警钟。
车里雅宾斯克流星爆炸是自1908年通古斯事件以来地球大气层中发生的最大的流星爆炸。据美国宇航局称,它的爆炸威力是广岛原子弹爆炸威力的30倍。据媒体此前报道,该事件的视频片段显示,太空岩石燃烧时发出的闪光一度比太阳还亮,然后产生了强大的音爆,打破了玻璃,破坏了建筑物,并导致该城市约1200人受伤。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陨石爆炸后留下的一些微小的太空岩石碎片,即陨石尘埃。通常情况下,流星在燃烧时会产生少量的尘埃,但这些微小的颗粒要么因为太小而找不到,要么被风吹散,要么落入水中,造成了环境污染。然而,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称,车里雅宾斯克流星爆炸后,一片巨大的尘埃云在大气中悬浮了四天多,最终落到地球表面。幸运的是,地震前后落下的大雪将一些灰尘样本困住并保存了下来,直到科学家们重新找到它们。

* 2013年车里雅宾斯克流星爆炸的尘埃云模型
研究人员在标准显微镜下观察尘埃颗粒时偶然发现了这种新型晶体。其中一个微小的结构仅够在显微镜下看到,当一个团队成员通过目镜观察时,它恰好聚焦在其中一张幻灯片的中心。据《科学新闻》报道,如果它出现在其他任何地方,该团队都可能会错过它。
在用更强大的电子显微镜分析尘埃之后,研究人员发现了更多这样的晶体,并对它们进行了更详细的检查。然而,“由于它们的尺寸小,使用电子显微镜寻找晶体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研究人员在他们的论文中写道,这篇论文发表在5月7日的《欧洲物理杂志》上。
新的晶体有两种不同的形状,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写道,准球形或“几乎球形”的贝壳和六边形的棒状物体,两者都是“独特的形态特征”。
进一步的X射线分析显示,这些晶体是由石墨层构成的。石墨是一种由重叠的原子片构成的碳,通常用于制造铅笔,它围绕着晶体中心的一个纳米簇。研究人员提出,这些纳米团簇最可能是巴克敏斯特富勒烯(C60)——一种笼状的碳原子球,或多环十六烷(C18H12)——一种由碳和氢组成的分子。

研究小组怀疑,这些晶体是在流星分裂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尽管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在未来,科学家们希望追踪来自其他太空岩石的其他陨石尘埃样本,看看这些晶体是流星分裂的常见副产品,还是车里雅宾斯克流星爆炸的特有产物。
(科幻世界 独家编译)
本文来自: 太空网
欢迎查看更多精彩栏目,请戳->中国数字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