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香港记忆
查看话题 >关于香港的一点记忆

香港还是17年去的,跟ZZ的一年几约。她在深圳。
那次,我们一起把网红路线都去了一遍,天星小轮、维多利亚港、中环......甚至去了一趟重庆大厦,在里面碰到一个印度菜馆,吃了顿咖喱。但没有去飞鹅山,没有去南丫岛……我们约好会再去。
一晃五年过去了。
当时香港给我的印象是街道狭窄,楼宇密布,但海面开阔,夜景惊为天人。
去年有个认识的朋友,转去香港工作。拍了一张香港夜跑下的景。
时光又被拉回几年前。
眼前的夜景,星河璀璨,像极了一把钻石扔在光里的感觉。每一个切面都是完美的。
我承认,对香港有滤镜。希望能再去。
毕竟那么多TVB剧不是白看的。某种程度上,这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输出。无论多大年纪都会牵挂,都会想去看一眼。
在物质条件方面,九十年代香港普通人有的,现在内地才逐渐有。在人文,求同存异,思想更具有包容性,没有动不动开始对立引战,是更加开放的世界;社会福利方面做得出色,理念前卫,尤其是社工系统发达。
印象比较深是最近TVB的一个综艺《寻人记》。其中有一集关于如何学习做父母。讲到有个防止虐待儿童会的好妈妈培训班,课程设计的内容:引导儿童掌握、分析事物、寻找真相的好奇心;与孩子一起成长,适当时候放下、淡出等等。
什么时候我们也能近距离拥有这样的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帮助父母学习如何做父母。
尤其现在倡导三胎,更需要政府和社会单位参与育儿事业。设立相关机构和匹配人员、资金参与,而不是一味为了提升出生率,纯粹鼓励让大家生,配套措施远远不足。
可以说,在一些方面,香港走在我们前面。
希望香港能再度繁荣,我们再相逢。

2017年维多利亚港,与ZZ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