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数30岁的日子》第一篇-生日
我,今年28岁周岁。如果按照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4月21日)来算,我刚好28周岁2月零4天。事实上我的生日不是这个,但为了解释与好记,我就默认了这个生日。生日的概念在我的脑海中很单薄,直到我实名注册了某些app软件后,身份证上生日就被它们“真诚”地记住了。那一天,我会收到很多它们的祝福,以至于我既感动又落寞。毕竟除了程序的问候之外,我未曾收到一个真人的问候。也不对,至少那天我会郑重地对自己说:生日快乐!没有蛋糕,也没有好菜,活脱脱是一个缺少仪式感的人。 记忆中我只正式地过过两次生日,一次是12岁的时候,一次是上大学的时候。前者比后者更有仪式感。12岁那年,村里刚开始兴起过生日的风潮。隔壁邻居的孩子与我是同一天出生,所以当他们家准备给孩子过生日的风声进入母亲的耳朵时,她便立刻做了一个决定:好好的弄一场“生日宴”。得知要过生日时,我无比地开心,因为知道可以吃到蛋糕啦。那时候的蛋糕很稀有,是比任何零食都好吃的东西。从那开始我便有了主角心态,时常挂着洋洋得意的神情。 后来母亲果然办了一场“浩大”的生日宴,把全村的人都请来了,也包括我姥姥姥爷、舅舅大姨,他们几大家子的人,一块吃起了大席。当我看到这个仗势时,实属惊讶了不少。从未“直面”那么多人的祝福和礼物的我,显得不知所措,小小的心脏竟然有些受不住,砰砰直跳,更有些忘乎所以。第一次吃那么大的蛋糕,第一次“奢侈”地用蛋糕糊脸,第一次在生日上用表姐的相机拍照,也是第一次接受礼物。那一天给了我很多美好的记忆,以至于我未曾忘记。 7年后,在我大一回家过年的时候,嫂子买了一份蛋糕提前帮我过生日,还做了一桌好菜。那时候的我还未学会如何感谢亲人,只是有些木讷地和嫂子说声谢谢。我不知道嫂子是如何知道我的生日的,但我想那时她一定花了很多心思。而直到我开始工作时,才有余心去回馈嫂子与母亲的疼爱。 往后的9年,我再也没有过一次生日。会忘记,也会在想起时觉得没必要。一个人总是想着简单就好,简单到任何重要的日子都没有了痕迹。直到今年我才突然意识到这个“简单”的理念正在悄无声息地消磨着我对生活的热情。那些如同粘贴复制般的日子,占据并麻木我的大脑,让人不得不冒出“生活只能这样”的想法,看起来有些无奈但其实很傻。当施虐者与忍受者是同一个人的时候,确实让人很难分清,更别提改变什么了。我或许真的要感谢这偶尔有些分裂的精神,会用质疑地语气与另一个自己说话,并发现了这个问题。自我对话,是我在孤独的时候练就的本领,因为练得太多,以至于让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有些天赋。反过来看,也许是因为太孤单了吧,哈哈。 去年的时候,我给老爸过了一次生日,那是他50多年来第一次过生日。虽然他嘴上说浪费,但明显看得出他很激动和高兴,不知所措的样子有点像孩子。今年母亲的生日,因为疫情,我不能回家,后来当我给她发红包时,她有些惊讶,显然不知道自己的生日到了,她有些责怪地对我说:我从来不过生日,别浪费钱了。但其言语里却透漏着开心。后面还有哥哥、嫂子和侄子的生日,我试图记住家里的人所有的生日,并想要在这些”重要“的日子里给他们留下一些美好的记忆,就像他们曾经给我的记忆一样。被人记住是一种幸福啊。 而我,以后也要多多记住自己啊,使劲得在生活的进程里留下一些痕迹。美好也罢,痛苦也罢,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