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回伊收藏(民国篇)
一年多来无法出京,开始在网上淘一些回伊旧物,现在陆续分享给大家。先发几个民国时期的。
民国时期的正兴德茶叶罐,品相还可以,信息量也挺大的。里面写着当时正兴德总店是天津市北门外竹竿巷,分店在法租界梨栈大街路东。当时正兴德在北平、保定和沧县有分号,制窨厂则分布在福州、苏口、杭州、淳安、徽州、黄山、霍山、街源。 上面还写着茶叶罐是正兴德制罐部自制,天津北门内志成花铁印纸厂印。



“回民造”马灯。虽然没有查到这个马灯的来历,但它确实是非常独特的。德式马灯在民国时期大量装备在军队上,不仅国啊军,连红啊军都会配备。我的这个马灯有可能是当时回民支队使用的,并且跟随打过仗。 首先能看到,马灯的玻璃罩上写着“美最时”和美最时的商标。美最时是清末民国时期著名的德商洋行,向国内经销了大量马灯。我淘的这个马灯和同一时期的民国三道箍美最时马灯形制基本是一样的,但底座上的字就完全不同了。 一般的美最时马灯底座上都会写“美最时”或者“美最时德国造”,上面会写德文“FEUERHAND”和火手的商标。Feuerhand火手是民国时期世界最大的马灯生产商,基本等同于马灯的代名词,然后右边会有马灯的型号,一般有201、252、270等等。最上面则是英文的“MADE IN GERMAN ”,但我淘的这个却不是这样。 我淘的马灯底座上写着“军舰牌回民造”,中间的商标看不清楚,好像也是一艘在海上的军舰。我查了很久都没有查到一个叫“军舰”的马灯牌子。再上面写着“HWAHSO”,这个似乎是火手马灯的转音,然后上面写的是“MADE CHINA”中国制造。






“张北县城西套里庄”的清真祥义成南式贡点。 套里庄位于张家口坝上草原,最初是察哈尔蒙古部的牧场,清雍正年后开始有回民移居开垦,现在套里庄西城夭的清真古寺就始建于雍正年间。


1935年左右长春长通路清真寺的明信片。长春当时是伪满洲国的首都新京,长通路清真寺也是伪满洲国伊斯兰教的总寺。 伪满洲国时期日本发行了不少长春长通路清真寺的明信片,我淘的这张相对比较清晰,门上的字“满洲伊斯兰协会新京分会”都能看的清楚,还能看到寺里拉的电线和寺门口的拴马柱。满洲伊协成立于1934年,总裁是川村狂堂,当时拥有146个分会。1936年改名满洲回教协会,增加到182个分会。1938年由日本关东军改组协会取消总裁,由伪满洲国陆军上将,营口回民王殿忠任总监,伪满政府治安部调拨经费,1942年分会增加到192个。 明信片是日本和歌山县(WAKAYAMA)生产的,牌子叫“TAISHO”。这个牌子是个鸽子的商标,和大正制药“TAISHO”的老鹰商标不一样,所以我也没查出来到底是哪个牌子。 长通路清真寺始建于1824年,之后多次扩建,是长春极少见的清代建筑。最早迁到长春的回民称为“山东帮”,山东泰安韩家寨的韩家和李家于1800年后最早来到长春厅衙门所在的长春堡定居。1825年长春厅迁往宽城子后,韩家和李家也随之入城。此后不断有来自山东和河北的回民迁来长春。




侵华日军使用的军邮明信片,正面是随军记者拍摄的呼和浩特清真大寺大殿,右边写着“(蒙古厚和)清真大寺回教礼拜堂”,背面写着"郵便はがき"和"军事邮便"。1937年德王在归绥成立蒙古联盟自治政府,改归绥市为厚和豪特市,简称厚和市,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后改回归绥市。



我拍的呼和浩特清真寺大殿,可以见到现如今大殿内的楹联和太斯米匾额没有变化,但是米哈拉布及两侧的门扇已经无存了。




瑞香阁卫生香水香包装,地址是北京崇文门外花市东北小市口二七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