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4 渐进
最近在寻找一条路,或者说是一种模式、一种态度。之前自己有说到三条路
向左:你不是应该找点真正能够发挥自己能力的事情去做成自己的事业,这才是人生最好的归宿,也很容易在此过程中获得心流、获得幸福
向右:你就是个普通人、平凡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肩负好自己的家庭责任,再小的事情也能获得心流,存在没有固定的意义,存在本身就是意义
向后:躺平,纯自然流,活在当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到哪是哪,该死就死
我想起自己很早以前常用的一个词:逻辑渐进。展开说说
1、人生规划(战略层)
我想在人生规划上,我既没有规划的能力,也没有规划的态度,这方面骨子里我是一个比较消极的人,也缺乏一技之长,既没有建功立业的目标,也找不到技术专家的路线。承认这一点这也没有什么好羞耻的,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主流意义上的“成功”也只是一种价值观,不代表所有,喜欢的当然也可以选择,不喜欢的也可以不选,我也不说不上不喜欢,但就因为七七八八的各种原因就不去选择了。
人生究竟能不能规划,这不能下定论,成王败寇,赢的人当然可以“塑造”历史、说成是“规划”而来,虽然我也相信有真正的“强人”能逆天改命,但大多数人恐怕也是“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所以我想在这个世界、人生,不确性定要远远大于确定性,追求人生的确定性就是一个谬论,“拥抱不确定性”这种说法也显得非常鸡汤,本性都是害怕变化、渴望掌控的,不要那么害怕变化、平和接纳就不错了。
综上,在人生规划上,我选择躺平。每个人一步一步走到各自的境地,基于各种各样的资源、禀赋和博弈,这些因素,与其说是规划、不如说是“采掘”,颠倒关系无意义。
2、生活规划和计划(战术层)
如果说人生规划上的躺平是顺势而为,那生活规划和计划则是逆流而上。一顺一逆也是一种平衡,全顺或者全逆那都不是普通人的活法。
我们生活在一个“沉默的大多数”的世界,做“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员当然是一种活法,但是否是自己的“最佳活法”那就因人而异,我显然是有些格格不入的,所以这么多年痛苦与抗争下来,不能说就全是个人神经症的因素,还是有时代做背景的。我们深处一个信息爆炸又封闭、选择极多又极少的时代,对个人生活的甄别和内化其实提出很高的要求(其实每个时代要选择个人生活都不是易事,几十年前就容易吗?)
“大道至简”,全才有、少。且一定有个过程,就是从什么都有兴趣都去尝试,到逐渐缩小范围、聚焦于极少的几个点,“三三”我感觉已经顶破天了——三个核心点、三个次核心点。”点”的概念,可以是一项技能、一种行为、一个理念、一个目标,在纯消遣时间相对合理的情况下,核心点越少越好,这样参与或投入的有效时间就越多、“玩得越深”越容易产生心流、也可能顺带间接“出圈”。其实有很多“玩点”和“饭点”还是可以结合的,不说一定非要商业化,但好的“东西”一定是有价值、“有市场”(不一定大)、有人识货的,关键还是在于内在的“品质”如何。
核心点因人而异,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一定有个过程,在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做减法中,生活走向简单、平和、深刻。
3、过生活(执行层)
其实执行层还是挺难的,就跟无数大部头一样,无论前面分析得多么精彩,到提出解决方案时,可操作性都是令人一声叹息。生活规划很主观,过生活则是客观与主观的直接碰撞与并肩前行,背景既有世俗社会的大江大河、也有永恒的不确定性陪伴、更有亘古不变的人之本性,把做减法的理念落实为行动,看似一码事其实也很不相同,这个社会形形色色的有趣、引欲、起念之事太多,信息爆炸又封闭、选择极多又极少并不是一句空谈。
最近的心得是,不要在生活规划上一片茫然,想明白大概的方向后,一定要切换到“具体目标设立-达成“的循环上去,态度明确、目标优先、过程专注才能在一个又一个的节点上实现有效积累,最终不是为了实现目标、过生活才是目标,但生活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良好生活一定是建立在核心点的一次又一次良好实践之上
4、幸福快乐是不是人生目标
(1)幸福没有唯一定义(2)幸福≠快乐(3)快乐不是人生目标(4)心流是幸福,幸福不是心流(5)越大的幸福可能以越多的痛苦为积累(6)有时幸福就像蝴蝶、追逐而不得,停下休息时,却悄悄落在你身肩
5、逻辑渐进(渐进主义有“主义”之嫌)
所以,什么是逻辑渐进?
一句话概之:没有人生规划、爱咋咋滴,做好生活规划、因人制宜,世上本没有路,边走边看、边学边改,努力走好每一步,每一步都争取算数,在渐进中动态平衡,收获充实而平和之内心,兼顾价值展示与实践,已是人生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