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20220602-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II
6月9日
* 虔信派(欧陆)
虔信派对得救的确据有着根本性的关切,以至于即便把得救预定论和救恩证据论之间的整个联系看成是虔信派对加尔文原始建议的发展,也是完全正当的。
虔信派原则只要不发展成情感性默祷,不沉入迷醉和歇斯底里,他的实际效果就是对职业行为进行更加严格的禁欲主义控制,从而为职业伦理提供过一种比普通归正宗教徒那种单纯世俗声望更加坚实的宗教基础。
他们有着履行天职劳动时最出类拔萃的禁欲。
德国虔信派的禁欲主义宗教基础有点摇摆不定,他们生活的理性化反而不如加尔文宗。
* 循道宗(盎格鲁-萨克逊诸民族)
卫斯理把从情感上确认得救作为信仰的直接结果视为救恩的当然证据。但在完成皈依之后,循道宗并不是按照情感型虔信主义方式去虔诚享受与上帝的合一,而是相反,这种情感一旦觉醒,就会投入到为追求完善而进行的理性斗争中去。
情感的亢奋具有宗教狂热的形式,能带来强力震撼,但它绝不会摧毁行为的其他理性性质。循道宗的重生观,仅仅是为纯粹的善举教义创造了一个补充,为得救预定论被抛弃之后的禁欲主义行为创造了一个宗教依据。
* 浸礼宗
浸礼宗彻底否认了一切圣事对于得救的作用,以最极端的形式完成了对尘世的宗教理性化。甚至神在《圣经》中的那些启示,也只有借助持续启示的内在之光才能真正被人理解。浸礼宗共同体都希望成为纯洁的教派,真诚地摒弃尘世利益。
善行是必不可少的确据,这点其实就是加尔文宗观点的翻版。
浸礼宗否认预定论,它的独特理性性质在心理上特别依赖于期待圣灵降临的观念。这种默默等待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一切冲动的和无理性的东西,克服自然人的激情和主观欲望。贵格会教徒的行为,就具有这种沉静、平和、既有责任感的性质。
浸礼宗认为良知的作用具有极端重要性,这使他们履行世俗天职的行为产生了一种对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性质。
* 小结
尽管不同教义中获得救恩的手段不同,但它绝不是靠圣事、忏悔和善举获得,只有通过确实有别人自然人生活方式的特殊行为类型加以证明。由此,才产生出对于个人的推动力,使之条理性地监督自身行为所达到的救恩状态,从而使禁欲主义渗透到行为之中。
禁欲主义不再是一种不堪重负的义务,而是每一个确信能够得救的人都可以做到的事。当修道大门关上的时候,禁欲主义开始把自己的条理性渗透进生活的常轨,由此而造就了一种尘世生活。这种生活既不属于尘世,也不是为了尘世。
6月10日
* 禁欲主义与资本主义精神
路德从来没有摆脱保罗式的冷淡性,在他的观念领域里,根本找不到关于改造世界的伦理原则。个人在上帝给他指定的位置上不逾矩,置身尘世随遇而安,就是一种对天职的尽忠。
而对清教徒而言,履行天职,需要一种系统性和条理性。你需要为上帝劳动致富,但不可为肉体和罪孽。人应该遵从上帝的召唤承担天职,获取财富。只有当财富诱使人无所事事、耽于享乐时,它在道德上才是有害的。
强调固定天职的禁欲主义意义,为现代的专业化劳动分工提供了一个道德依据。同样以天命观来解释盈利行为,也为实业家提供了正当理由。
新教禁欲主义约束着消费,尤其是奢侈品的消费,另一方面又有着把获取财产从传统主义伦理观的禁锢中解脱出来的心理效果。它把获利冲动看作是上帝的意志使然。如贵格会巴克利所言,这不是一场反对理性获利活动的斗争,而是一场反对无理性利用财富的活动。卫斯理的总结更有代表性:那些获得了能够获得的一切,同时也节省了能够节省的一切,也应该是能够奉献一切的人,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恩宠。
另外由于节制自度的清教徒厌恶封建贵族的生活方式,因此累积的财富不会用于土地投资和穷奢极欲,这就非常有利于一种理性的资产阶级经济生活的发展。
概括:现代资本主义精神乃至整个现代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就是天职概念基础上的理性行为,它的源头则是基督教的禁欲主义精神。
* 反思
当禁欲主义开始重塑尘世并贯彻它的理想,当物质财富对人类的生存开始获得绝对的控制力量时,资本主义就不再需要这种精神支持了。如果履行天职已不再与最崇高的精神和文化价值观发生直接联系,那它就只剩下一具空壳,仅仅成为了一种经济强制力。
韦伯:专家已没有精神,纵欲者也没有了心肝,但这具躯壳却在幻想着自己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文明水准。(这段好深刻)
* 中译本总结
基督教的禁欲主义传统,经由新教各教派独辟蹊径的持续努力,终于从隐修主义宗教精英的拒世动力转变为一种从来世着眼、从今世着手的平信徒的入世信仰,并被大规模地投入了改造尘世的过程。因此,从逻辑和事实上都可以说,新教伦理是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精神前驱。
同时韦伯也担忧大获全胜的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否会彻底抛弃以往被它作为精神动力的文化价值观,仅仅凭着技术意义上的高度理性化和财富的空前支配力,把这种现代文明形态变为一具强大的行尸走肉。
6月11日
* 美国往事
20世纪初的美国,得到教会会众的接纳等于是公认一个绅士的道德品质,特别是商业事务所要求的那些品质,几乎可以取得无限信任。只有加入教派,才有可能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当时美国地产开发商的策略,通常是先建造教堂,然后到神学院物高薪色传道人,最后鼓动人们把房子住满。邻居的道德可信赖度在当时至关重要,可以说是“教区房”了。
这些教会联合体是使社会成员向上进入积极创业的中产阶级行列的典型媒介。它们有助于在中产阶级的各个阶层,扩散和保持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商业精神气质。美国大多数老一代的工业巨头、托拉斯大王、千万富翁都是教派成员。
一个典型的美国人,整个一生都是在一系列的排他性俱乐部中度过的。美国就是一个由严格排他而又自愿加入的联合体组成的综合体。在欧洲你需要有土地和贵族身份,而在美国你要的是晋身一个上流社会的同好团体,要么是名牌大学,要么是著名教派。
* 精气神
清教信奉“信徒的教会”原则, 这意味着它是由真正圣洁、与世无争的人们自愿组成的联合体。教会的主宰不是高阶僧侣阶层,而是教会内部模范基督徒(虔信派)的秘密集会,或者是宗教“正式公民”的共同体。
新教各教派的教会纪律,首先是掌握在平信徒手里,其次,它是通过一个人必须有立足之地这一需要而发挥作用的。最后,它培育的是品质。为了在这个圈子里保持不坠,成员必须反复证明自己的这些品质,就像在彼岸天堂一样。由此得到的奖赏就是:
1. 能在上帝面前证明自己获得了救赎
2. 在同胞面前证明自己的清教教派内部保持了地位
这两方面相互补充,加上禁欲主义的条理化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产生现代资本主义精神,有助于产生现代资产阶级的中产阶级精神气质。
* 双向作用
韦伯在文中略显绝对地突出了思想与伦理力量的作用,对此可能也需要一些补充。
文艺复兴的政治思想、英国16世纪财政危机以及价格水平变化引起的货币外汇投机,在瓦解传统主义态度方面也发挥了同样的作用。
加尔文主义本身未必具有一元化的性质,况且它也是一场普遍思想运动的组成部分。韦伯所说与资本主义精神有亲和力的应该是在荷兰、英国发展出的第二阶段的加尔文主义(个人主义阶段)。
循韦伯的思路追溯宗教观念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很有意义,但理解一个时代公认的经济秩序对支配着宗教领域的舆论所产生的影响,也同样重要。
* 欧洲经验差异的其他方面
1. 家政经营分离。如在中国,扩大了的亲属单元提供了主要的经济合作形式,因此限制了行会与个人经营活动的影响。
2. 西方城市的发展。后中世纪欧洲,城市共同体达到了高度的政治自治,从而使得“市民”社会从农业封建制度下脱颖而出。但在东方文明中,亲属网络的影响阻断了城乡分化,城市始终更深地植根于地方性农业经济中。
3. 罗马法提供了比任何地方都更完整、更发达的司法实践理性化。同时也使得民族国家和全职官僚行政的发展成为可能,为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一个总体框架。
4. 复式簿记的发展。
6月12日
* 扩展 I
韦伯的后期著作中,概括了两种理性资本主义的社会学成分:
1. 通向入世的禁欲主义宗教伦理的宗教途径;
2. 政治途径。包裹官僚制国家的兴起,以及与之抗衡的、作为法定私有财产制度之基础的民主化公民权。
韦伯认为如果没有非人格的官僚制铁笼,那就不可能出现建立在理性化大规模生产这个经济基础上的现代生活。但是官僚制本是可能会压制一切私人首创精神,因此,必须有另一种因素与之抗衡,即某种程度的民主政治,一种公民权制度。
* 扩展 II
同样的现代资本主义因素,早在300年前的修道院经济中就已存在了。中世纪天主教的改革者们,除了仪式,也有一种宗教伦理,看中的是禁欲主义和刻苦劳动。他们不再把主要精力用于仪式和祈祷,而是不断努力地控制生活。
同时天主教也是官僚制的先驱,组织形式以法典化的规则与章程为核心,重视档案保管,具有抽象的非个人性质。
最重要的是,修道院打破了家族和家庭关系占支配地位的社会结构。它改造了财产法,成了一种新型的组织,一个积累修道士劳动成果的法人单元。中世纪的修道院是最早的商业公司。
没有第一次修道院运动的“天主教伦理”以及中世纪的经济繁荣,就不会出现韦伯所说的第二次大潮。
* 姊妹篇
韦伯在《新教教派与资本主义精神》中,理论基调发生了一个变化。就是他强调重要的社会组织与生活行为,而不是宗教教义。教派贬低了教义的重要性,他们反对受神学家支配。
也就是说,新教伦理不光是一种信仰方式,更是一种行为方式。这是韦伯最具社会学意义的要旨。
* 三核心
1. 克服自然状态和入世禁欲主义的出现
2. 新教伦理的今世取向
3. 使以往的世俗功利主义活动成为天意的反映
* 延续
在道德行为的宗教根基遭到削弱以后,清教徒的道德价值观超越了最初的社会载体 - 禁欲主义新教教会与教派 - 而扩展到了另一个载体群:新教徒家庭。这些价值观在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一系列道德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就是这样代代相传的。
这时新教的教派精神已经被程式化了,变成了一些行为准则、共同体规范与价值观、家庭习俗和传统,在富兰克林的殖民地美国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kenny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读书笔记-20250501-《与社会学同游:人文主义的视角》I (1人喜欢)
- 哆啦a梦 (12人喜欢)
- 读书笔记-20250201-《记忆的性别:农村妇女和中国集体化历史》I (2人喜欢)
- 新年会 (1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