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制两千年》读书笔记
因为疫情的各种(guiyi)现象,所以想读读类似事件的历史,电子书是找不到的,毕竟是非主流。幸好小区因疫情成立了读书群,找邻居借到了想看的书。
这类型非主流书不适合写什么读书笔记,毕竟作者是一派胡言(dajishi),从中学到最大的收获有三::
其一,需要多方面了解事件与人物,正面的、反面的、中间的,只有多维度的知识系统才能构建相对理性的判断;
其二,事件只是一些底层系统机制的结果,不光要了解事件本身,还需要去了解造成这些事件的底层逻辑;
其三,人在不同角色、不同处境时行为绝大多数皆有不同,优先考虑自己利益是人之本性,考虑事情时,要学会不同立场、角色、利益机制背后的换位思考。
读完此书后,把《秦制两千年》这本书也顺便读了一下,这本书可以稍详细做读书记录。这本书名第一次看到是在小区读书群中,有两位我个人认为思维比较有见地的邻居的书架都有这本书,当时想此书应该不错。这么快读了,是源于这本书对于上一本书,即(mubei)中事件背后底层逻辑有一定的解释,即人民的底层思维延续是源自近两千年的皇权统治下的思维模式,当然两本书在事件上是毫无关联的。
书全名:《秦制两千年:封建帝王的权利规则》,从名字即可得知是讲述自秦代建立起的封建帝王权利规则在近两千年朝代中的使用轨迹。这种皇权统治的政策起源于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其主要核心思想是:国富而贫治,民愚则易治。即皇权与官僚集团在施政中的主要主张是:尽可能提高汲取人力与物力的强度与总量。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致力于消灭一切有影响力的人与组织(包括控制、消灭官僚集团内部的“朋党化”、什伍、连坐与告奸等对民众的强控等),追求散沙化与原子化的扁平社会结构。这一制度在两千年的封建制度中对统治阶层的政权稳定极有裨益,故在两千年封建时期被不同时代君主以类似方式在实施。该书从另一个视角剖析了汉武帝时期“盐铁政策”、唐代贞观之治”等正统中受人歌颂历史时期的背后机制。这是一个历朝帝王绝大多数都维护的机制,历史上越是残暴的君主越是维护,比如朱元璋、雍正等。整体看下来,民众生活最好时期还是宋代初中期,那时文人志士非常活跃,欧阳修、苏轼、王安石、陆游、辛弃疾等大文豪也都产自那时。
封建时期的统治者意识形态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百姓自然而然是被这些统治意识所培育,成为那可任意被烹饪的羔羊。
读着书,流着汗,暗暗感叹万幸,不是那朝那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