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高考
那个每年暑假都来玩的少年,今年高考了。那个原来还不到我肩膀高的小男孩,今年高考了。看着他的还十分稚嫩的脸上冒出几处胡茬,孤零零的趴在人中的两侧。他的青春期早就开始了,只是我没见证。 高考一结束,我姐就在操心他填志愿的事了。 我相信,这几天我姐和姐夫日子都不好过。他们认为他们需要筛选很多学校信息。这次外甥到蚌埠来,就随身带着2021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外甥也估分了,大概在理科一本线上挂着。省内的很多一本学校是没有希望了。 他们一家对填志愿,有自己的想法。看看家里有没有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将来可以对孩子的事业有所帮助。比如姐夫家有一个人在安徽省立医院做牙科医生,他们寄希望将来这个人出来开牙科诊所,收纳他们的儿子去当牙科医生。又比如,我弟弟在银行工作,他们希望小孩去学金融。 本来他们一心一意要孩子学医,牙科专业这几年都很火,省内安医、蚌医、皖南医学院牙科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很高。外甥的成绩一直悬浮于一本线左右,考这三所学校不太可能。于是,姐姐姐夫经过高人指点,准备报专科类的医学院校。 透过这件事,我发觉,我毕业时,父母嘴里面提的最多的词,又被我外甥提起,这个词就是稳定。稳定,正在扼杀多少年轻人的创造性和闯劲。我姐的思维是典型的底层人思维,迷信所谓大佬的作用,透过她的思维逻辑,也不得不承认在小城市生活,摆脱不了各种关系网。 一代又一代的人,重复着相同模式的生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很敢于给孩子寄寓更高层次的想象,说不定将来能培养出一个朗朗呢。真正到了就业择业这一人生关口,我们又十分保守,希望稳定点,生活好点,不要去干急难险重,不要有冒险思维。孩子在还不懂得选择的年纪,接受了父母给他的选择,没有跳脱出固有的圈子,等到觉醒的时候,想改变已经很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