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自传02|从极端家庭走出的人生成长30年
特别提示: 本文涉及到儿童家庭暴力描述,请谨慎阅读,关注自己感受,避免产生不适。 如有不适,请退出或将文章拉到底,查看相关处理办法。 强烈谴责一切暴力行径!
棍棒底下出孝子
我的父母把“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个点做到了极致。
这就是对我,对我们三姊妹最大的伤害!
我们家基本上是三天一大打,两天一小打。我童年很多的印象都是被殴打。
我爸打人是有规律的,就是你只要成绩好,好好听课,老师不怎么样,他就不会打你。
我就跟小动物一样,找到生存的支撑点,摸透我爸打我的规律,是可预知的。
这可以给我安全感。
但是我妈打人是没有理由的,更多是她的情绪化。
只要她心情不好,你做错事打你,你没错她也要打你,所以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不会被她打。
我们三姊妹都是这样子。
因为这样,我五年级的时候是想过去自sha的。
那个时候就在床上一直哭,想着要不吃安眠药吧,但我一个五年级小学生大概率是买不到的。
然后就想要不跳个楼跳个河。
后来又想,可是我《火影忍者》还没追完,那时候看漫画。
所以现在我对于这种少女少年去看小说漫画,我是非常支持的。我经常会跟一些父母说,你永远不知道什么可能会成为孩子生命的一个支点。
我就因为没追完漫画《火影忍者》,我说不行,我不能死。
于是我就开始选择——
活下去。
你看过电影里面追高利贷的那种吗,会拿凳子抽你,拿棍子打你,或者直接让你整个人躺在地下去踹你。
我妈就是那样打我的。
我觉得小孩子很神奇,就是兄弟姐妹的情绪感知其实是黏在一起。
我被打的时候,因为我弟我妹也被打过,他们就会下跪求我妈别打了,他们会害怕会不会把姐姐打死。然后她打我弟的时候,我跟我妹也会自动跪下去。打我妹的时候我就跟我弟跪下去。
我有个印象很深刻的事。小时候周末去学校学画画,有一天我就突然觉得阳光很灿烂,春光很美,我就不想去上课。
我也不知道为啥。可能就觉得阳光太灿烂了,我突然有了勇气,平时肯定是不敢的。
我就想出去玩一下,然后我就背着那个画板没去上课。可能也抱着侥幸心理,觉得老师不会说啥。
为什么那天印象特别深刻?因为那天属于天堂跟地狱的结合。
应该是春夏交接。一栋一栋的小院子连在一起,院子有篱笆,缠绕了很多藤蔓植物,开了很多的喇叭花,还有那种小星星的花,漂亮极了!
我就很开心,开心到一边走一边唱歌,就用手去摸着那些花。
我就慢悠悠晃了一上午,下午的时候我就假装上完课回家了。
回到家,地狱模式就开启了。
老师打座机给我妈,她知道了我没去上学。那个时候,我爸我妈两个人,左右开弓地打我。
我画板都还没来得及放下来,就直接整个人被踹倒躺在地上。两个人全是用脚踢,踢了十几、二十分钟,很狠。
我弟弟妹妹就跪在旁边,一直在求他们不要打我了。
还有一次因为一些原因她抓着我头发直接往墙上撞,很用力,我当时整个人就晕了。印象中就记得我妹妹可能在对面坐着,也整个人懵掉了。
还有很多的罚跪,我的整个童年就是这样子,我弟我妹都是这样子。
我们在无止境的暴力中,长大。
恐惧
我很害怕我妈,很恐惧,从小就很恐惧。
我们学客体关系(注:object-relations,是心理动力取向的人格发展理论,关注外部客体(父母和孩子世界中的其他重要的人)对于建立内部心理的影响。是在精神分析的理论框架中探讨人际关系,更强调环境的影响。)里面经常说 good mother 还有 bad mother ,但是我妈妈身上是没有好的,我觉得她就是一个恶魔,从小就对她有这样的恐惧。
我对我爸则很失望,觉得他很软弱。因为我妈妈是我们家绝对说一不二的人,有非常强的控制欲,她控制着家中所有的成员。
每次我被打,总希望我爸爸可以出面,可以去阻止一下我妈,但是他没有,而且大部分时间他扮演一个帮凶的角色。
当他们夫妻关系处理不好的时候,就会转移到我们孩子的身上。
我以前看到一篇文章,就是有个孩子写了他被打,希望他爸爸能救他一下,但是没有,他就在被窝里哭。
就写了这一小段话,我就哭到泪崩,我就觉得,天呐,跟我是一模一样的!
我对我爸妈的恐惧到什么程度呢?你看我这里有个疤,烫伤的疤,包括我脖子这里的颈纹,因为我这里20岁的时候换过一次皮肤。
那时是我上初一,春冬交接,穿得还挺厚,有回我刚打完热水,脚一滑,就摔下去了。
100°的滚开水,先倒到我伤疤这里,然后我摔到地上又浇到我脖子。
你知道吗?人家都说烫伤会是很多伤痛里非常高等级的一种,我那个时候虽然觉得很痛,但我第一反应就是不能让爸爸妈妈知道,因为让他们知道之后更多的可能是被指责。
所以你说人的心理暗示是有多强大,才十几岁,那么重的痛都能挨过去。
因为觉得爸妈的指责会比这种身体上的痛更厉害。
那天晚上我没法洗澡,就拿那个牙膏去抹,但创面是很大很深的。抹了以后我就整夜在哭,睡不着,太疼了。
第二天去上学,我就穿那种高领毛衣挡住伤口。
后来第三天开始溃烂,我爸知道之后,第一件事就给了我一个很大的耳光,我从台阶上就直接摔下去了。
那个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确认了先前的预想,就不应该让他们知道。
后来带着我去打点滴,因为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伤疤就一直留着。
当我长大以后,我就觉得自己怎么那么傻,女孩子不都是爱美的吗?大不了被揍一顿,也比留下丑陋的伤疤强。
但我们做了心理学这一行才知道,其实人的心理能量是非常大的。这种心理的恐惧跟身体的伤痛比起来,它可能就不值一提了。
而且你看,当我爸知道这个事情后,他的反应不是跟我预料是一样吗,是没有关怀的,他只会让你更加伤心,更加痛苦。
所以整个童年,我是非常恐惧的,我觉得我弟弟妹妹应该也是这样子,我们都是在恐惧当中长大的。
像那个什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最底层需求就是生理和安全的需求,对吧?后面再说什么社交、自尊和自我实现。
我现在想,我整个童年其实都在安全那一块挣扎,就像小动物一样。
我常常想,我会不会被我爸妈打死?我活在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可能呢?
现在的孩子,可能觉得我需要爸爸妈妈的关注跟爱,但在我们的童年,我们只会关注自己能不能活下去,还没有到上面的奢求爱。
你知道电视里面一耳光打过去嘴巴流血,这个事情是真的。还有我弟弟去网吧上网,被我爸爸就真的是捆起来拖在大街上游街,然后回家吊起来打。反正童年的印象,不是我被打,就是我弟、我妹被打,轮着来。
但我们做错了什么呢?不知道。
反正打着打着就打大了呗。
第一次反抗
大概是在高一,我妈有次当着很多外人的面给了我一耳光,我很生气,很愤怒,就离家出走了,去我以前初中同学家住了三天两夜。
我对我妈是很恐惧的,然后再长大一点就是恨她,但我对我爸一直都是很矛盾的。
就像离家出走这事,很矛盾的是我妈根本不 care ,但我爸来找我了。
我爸找到我的时候,我看见他那双皮鞋前面都开口了,整个人风尘仆仆,眼睛里全是红血丝。
我们父女俩看到彼此的第一眼同时都哭了。
现在想起来,觉得我爸跟我一样,你懂吗?
他好像不是一个丈夫,不是这些孩子的父亲,他可能就是我大哥。
我妈控制了下面所有的人,我们就像两头小兽一样,你明白吗?我觉得我没有办法去指望我爸拯救我,他连他自己都救不了。
回家路上还心惊胆战,我跟我爸都心惊胆战。
后来我才知道,我爸妈以为我拿了他们的钱,回老家去了,就打电话给我爷爷奶奶。
我爷爷可着急了,赶到我家,当着我妈的面把刚熬好的一锅辣椒酱全部打翻,说如果我孙女没了,你也别想活了。
言语暴力
挨打的这种暴力行为,大概停止在初三左右,后面就演变成语言上的暴力。
比如说,初中时候女孩子爱美,我就打了一个耳钉。到现在我还印象很深刻,我妈就一直在羞辱我,说我是娼妇,是妓女,说我要去勾引别人。
那个时候我只是爱美,我的同学都打了耳钉,我也只是打了一个耳钉而已,她就是要用这样的言语侮辱你。
包括我离家出走回到家也是一样。
“有本事你不要回来,你为什么要回来?你不是很能干嘛?你现在都会离家出走啦!”
非常非常多的言语侮辱。
所以这正是童年当中,这种暴力对我们姊妹三人造成的伤害,一个是直接的身体暴力,一个就是言语侮辱。
不打你的时候就天天都是辱骂,那种你完全没有办法......就现在我自己都说不出口的那些话。
你就完全不能理解,这个人她怎么会是你妈?
她肯定不是你妈妈,你妈妈会这样子去打你?
你妈妈会用这种非常肮脏的话放在你身上?
其实你根本什么都没做。
而且我在小时候已经是很压抑自己了,她要我往东,我绝对不会往西,我已经是这样子了,都还是去侮辱我。
没有自由
我是家里的长姐,所以父母亲会对我有要求,什么都要做到榜样,放了学就得回家。
大概高一的时候,我们家就在县城里买了个120平的房子,他们确实很勤劳,很努力在挣钱。
我爸挺喜欢阅读的,就拿了一个房间出来专门做书房,房子外面安了防盗铁窗。
我持续到19岁的印象就是,永远对着那个铁窗,我就是笼中的小鸟,我出不去。
我在19岁之前从来没有跟人出去玩过,他们会把门反锁不能出去,我弟我妹还反抗过,直接撬了出去,大不了回家就被揍一顿呗。
但只要我乖乖坐到桌子前,我看书也好还是怎么样也好,我就会被嘉奖,当着我弟弟妹妹的面去表扬,所以我弟弟妹妹也挺讨厌我的。
失去自由的影响
可能因为童年没有自由,所以我现在就特别喜欢旅游。
我找所有工作时都会跟我领导谈得很清楚,隔一段时间我就要出去放风,要不然我就不行了,我就很崩溃,很焦躁很烦,就啥也干不了。
没有自由,我觉得就是牢笼般的生活。
就像我们家那个房子,它在一楼,下面是一个车库,光是照不进来的,整个都是暗暗的。
我对我家的印象永远都是这种阴沉沉的,整个家的氛围也是阴沉沉的,是紧张的,所以我现在租房子,一定要大太阳洒进来。
重男轻女
有一个事情我记得很深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记得那么深刻。
读初中的一天,我爸爸买了香蕉,可能不是当季的,特别难买到。每人就分两根,平均分。
我就吃了一根,还有一根我就想放着晚点吃。我弟我妹唰一下就消灭了,然后我弟弟看到我的香蕉,我爸妈就让我给他,还跟我说你是姐姐,你不吃没关系。
那个事情我记到现在你知道吗?我觉得非常不公平。
但是这样的事情在我家每天都会发生,包括现在也是一样。
大家成了家,所有最好的也是给弟弟。当然了,我长大了,已经不在乎这些了。
童年的成长环境
主要就是这三个点,第一是无休止的不可预知的暴力,殴打的,言语侮辱的。有过自sha的想法,也有离家出走。
第二个就是没有自由,永远都被关在那个阴沉沉的牢笼里面。
第三个就是永远不公平的对待。
所以我的童年是没有快乐的,只想逃离这个家。
爸爸妈妈关系那么差,我妈每次一哭闹都说是因为你们姊妹三个人,要不然我早离婚怎么样,把所有的责任推在我们身上。
所以我们又带着很沉重的负罪感。
那个家里,高控制欲的妈妈,软弱的爸爸。
所以你想,在这样家庭环境中,成长出来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呢?
她是没有安全感的。
她很难信任这个世界、信任关系,因为最原初的关系只带来了无止境的伤害。
她有完美主义倾向,因为她是家里的长姐,什么都要做的最好,那是唯一的活路。
同时她还要去讨好。
只要做得足够好,她就可以免于责备、免于鞭打,甚至还可能获得一点点嘉奖。
为学习花钱
但是这里面也有矛盾的部分,矛盾的点在于他们愿意为孩子花钱。
长大一些我就知道挣钱不容易。在这种家庭当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通常学业都不会太好,因为他所有能量都用在思考“我要如何活下去”,他所有的能量是没有办法用在学业上面的,专注是不够的。
所以我成绩并不好,但我爸妈非常看重成绩,我妈就会托关系花钱把我调到最好的学校里最好的文科尖子班。
可我又是那个吊车尾。
我在家里不快乐,在学校也不快乐。
为什么?因为频繁得换学校,从小到大可能七八次,数不清。
老是要去适应环境,老是被欺负,再加上性格阴沉又不爱吭声,所以我没有固定的朋友。
在高中我调到那个最好的班级,可能我还有自尊心,就很努力很刻苦地去学。
我要读书!逃离家庭!
还有一个点是什么?就是我那个时候脑海里突然有了一个认知:
我要好好读书,考出去,离我爹妈越远越好。
这就是我的驱动力:逃离家庭。
那时候可刻苦了,早自习永远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离开。
而且我还买了个小台灯,十一点半宿舍熄灯后,我就趴在被子里面去背那个文言文,疯狂背疯狂做习题。
我整个高中全是这样子的,就是这种动力在支撑着我。
我每天大概就睡3到4个小时,所以我的视力疯狂下降。第二天起不来,我只能多躺半个小时,然后起床继续非常疯狂地去刷那些习题。
这再一次证明了人的潜能。后来月考,我就从吊车尾到了中游。
那个时候我是很难接受失败的。
如果说哪一次月考不好,我整个人就崩溃掉,没法上课了,我就一定要回家睡觉,一定要休周末,跟老师招呼都不打,就直接回家了。
后来我就养成一个习惯,只要考砸我就会哭,因为就离我的梦想——离开这个家,又远了一步。
我妈那个时候每天给我送饭,但我觉得我的爸爸妈妈根本不关心我们,只关心我们能不能考得上好学校,拿到好成绩。
我没考好就哭,他们也跟着我哭。那个时候我还被贴上了一个学习刻苦的标签,其实我的刻苦都是为了逃离那个家。
梦想成真
其实我的本科是一个三本,高考成绩也就四百多分,离二本线大概还差三四十分。
我数学真的太差了,就考了 85 分。
后来知道那个信息的时候,我就在床上哭,然后我妈也哭,我们都哭。
但是可能因为那一年我真的太刻苦了,所以他们也觉得你已经尽全力了,也没什么好说。但不管怎么说,我离这个家远了对不对?我的童年在这个时候才真正结束。
我觉得这是我生命中独立的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所以一个没有安全感、对世界充满了不信任感、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会讨好、但又想控制,这样的一个人就正式进入她的叛逆期。
(未完待续)
晓梦想对你说的话
TO YOU
如果你经历了和我曾经一样的遭遇,请一定
1.努力发展出至少一个兴趣爱好,可以支撑着我们的精神世界。比如阅读,看到更大的世界,幻想长大了可以去探索。那个时候也会看漫画,主角的正能量、开朗的性格和打不死的小强精神,对我人格的影响也是极大的。
2.努力找到一个合理宣泄情绪的窗口。
a.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匿名写下你的经历和创伤,会有很多好心人给你能量。
b.可以去找到很多免费的、专业的心理咨询平台,去倾诉你的痛苦,当能够有地方宣泄这些压抑的痛苦,你也会感受好一些。
c.可以写日记。用语言记录你的悲伤和愤怒,同时写下幻想着未来能够去做的事情,但是一定要确保你的日记本不会被父母找到。
d.如果你的老师值得信任,可以寻求帮助,或许成年人会有很多的方式去协助你。
免费心理咨询热线
和光心理热线:400-8922-111
(核实过的热线,接线咨询师温柔治愈)
妇女儿童及青少年保护
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12355
妇女儿童心理咨询热线:12338
心理卫生热线:12320
青少年及青春热线:
中国青年报“青春热线”010-64015039 64032233转2440
危机干预机构联系方式
中国心理危机与自杀干预中心救助热线 8008101117、010-82951332
北京1980阳光部落心理治疗/咨询热线
(010)68001980
北京危机干预中心
800-8101-117、010-82951332
北京协和启迪救助热线
010-65132928
生命热线
00852-23820000
撒玛利亚热线
00852-28960000(香港)
深圳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0755-25629459
广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热线
020-83182110
上海市危机干预中心
021-64383562
南京生命求助热线
025-86528082
杭州心理研究与干预中心救助热线
0571-85029595
石家庄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0311-6799116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危机干预中心救助热线
(027)85844666
天津市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022-96051199
四川省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热线
028-87577510
湖南省《法制周报》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热线
( 0731)4839110
重庆市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023-6664449
苏州西园寺观世音心理疏导热线
0512-65833539
青岛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热线
0532-85659516
心理热线并不能代替心理咨询,如有必要请联系当地专业心理服务机构,如需网络咨询服务可私信留言并留下联系方式,我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国际不打小孩日(International Spank-Out Day)
比较严肃的说法为“国际反体罚日”(The International Day to End Corporal Punishmen)
日期为每年4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