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全国卷甲卷,梦回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他说
现在我们来到了信息时代的大观园,人还是那些人,房产也还是那些房产,只是时代的车轮把我们带到了21世纪的南京。今日,园中亭子的匾额题名成了贾府头等大事,贾老夫人命人在微博上发了征名启示,这让贾府上下不少腹中有点墨之人为了在微博上可以得到微博大V的点赞是无所不用其极,各种奇思妙想如雨后春笋。奉行“拿来主义”者直接借用了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中的“有亭翼然”,取“翼然”二字,既显得有文采,又保险不会出错,也收获了不少路人的赞;贾政作为家族群群主,更加看重家族运势,此亭应压水,“泻于两峰之间”,故借一个“泻”和宝玉出生含与口中传奇的玉,题为“泻玉”,这既顾了风水又不忘宣扬家族传奇,一举两得。有这等热闹之事,宝玉自然是不会错过,当天就发了微博,只“沁芳”二字,点出了山水佳境,这太符合贾宝玉富二代玩世不恭的态度,王思聪立马在他的微博下也点了赞,应该是心心相惜。不出一日,这简单的一个“园中小亭征名”收获了上万条转发和点赞收获了近10万条投稿,其中不乏创新雅致的名字,让贾府难以取舍,当然还混杂很多俗气甚至借此机会辱骂贾府的名字。最后这场匾额提名的活动在微博热度持续了三天,最后贾母还是选择了贾宝玉的“沁芳”,这波操作让贾府赚足了流量,最后又得网友一阵唏嘘。
信息社会,鱼龙混杂,优质信息和糟粕并存。人们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情景独创,到底哪一种吸取信息的方式是最适合当下呢?无论是“翼然”、“泻玉”还是“沁芳”都有可取之处,只是不同的利益出发点和个人经历造就了不同的选择。
作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从过去传统的纸媒到现代的抖音、微博、微信,甚至我们坐的交通工具到处都充斥着各式各样的信息,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大,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这是一把双刃剑。所以当我们在筛选网络上的信息的时候一定要去思考每一种声音背后的价值观、利益取向,而不是一股脑的接受。
回望2022年的春夏之交,上海因为疫情饱受社会诟病,网络上疯狂开始造句,因为疫情前期的判断失误,让这个偌大的魔都限于两难境地。现在分析看来无外乎也是直接用,化用甚至是独创,艺术创作上没问题,但是作为新闻事实传播上,这些披着“艺术手法”外衣的各类信息,我们一定要客观理性分析。5月25日,一个名为“iPaulCanada”的中文账号发帖,声称“上海因为疫情封控太久,复工后发现百盛商场里售卖的皮具都发霉了”。他煞有其事地声称,这是黄浦区淮海中路上的百盛商场内专柜的场景,并发布了几张货架上的皮包、皮鞋商品都布满了白色霉斑的照片。当我们不明所以的时候,看到这个配上发霉图片的时候,大多数外省的人民都会认为上海疫情导致哀鸿遍野,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即将水深火热,最后还是外媒证传图片实际发生在2020年5月份的马来西亚,这种行为好听点叫做拿来主义,不好听就是舆论造假,这背后的价值取向是一些反华势力希望把中国的疫情管控当做跳梁小丑在国内外媒体展示出来,好证明“躺平”的政策才是最好的政策。拿来主义的另一种后果就是版权问题,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学术创新,如果拿来主义特别的轻松,并且很容易赚得盆满钵满,那么对于苦心创作的人而言是非常不公平的。
此外,创作的“沁芳”是不是在新闻传播上就没问题了呢?创作固然是好事,是一个国家的科技文化的推动力,传播信息的基础是基于事实,如果没有了事实的基础的创作就变成胡编乱造,那带来的后果更加不堪设想,回顾2011年副导核泄漏事件,有些网友发挥个人“创意”,认为大量的屯盐可以抗辐射,当时一段时间超市里的盐都被卖到断货。这样的”创作”将科学事实完全抛诸脑后,作为新时代”网名”更要仔细甄别。
元妃省亲之时,大观园里各处景观最后都用了宝玉题的匾额,是因为宝玉取的好么?非也,这还不是因为宝玉地位高,一个地方会被如何命名,归更到底和财富地位有关。现在社会信息鱼龙混杂,若只听他人说,那我们就被舆论牵着鼻子走,若我们能看清楚这些信息背后的“艺术手法”,我们可以从他说,变成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