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小结
发现一个小小的规律,如果当天我早起,大概率我能clock更多的学习时间,这一天也会过得比较顺利,相反如果我起晚了,这一天的学习效率就相对较差,我自己也会觉得浪费了好多时间,还是要逼迫自己早起,其实也就是那一刻被懒神掌控,真的起来了也还好。对我来说,还有一个好处是当天可以早点睡着。
还有一个淡淡的感觉是我很想抓住并保持住的,就是有种想了解更多的好奇心,最近读外刊就有这种感觉,经济学人读累了我转去看彭博,发现很有意思!轻松也不乏深度,有些文章的内容很好玩。纽约客也有意思,我从这里挖掘到好多有趣的书和剧,三种风格各不相同,都很值得看!我还有好些别的外刊在待读清单里,等我继续挖掘!
回到我说的这种对知识的渴求感,我觉得很棒,可是并不是那么容易一直存在,支持自己不断学习,一个很大的阻碍就是获取知识的复杂度和难度,没有目标和有效的方法做支持,就很容易只是一时兴起,没有太大的用处。要怎么形成容易坚持方便积累的体系,我还要再琢磨下。
从今年开始clock以来,我发现计划中的事,有的能够完成,有的就始终做不到,比如阅读。有些书一开始我是怀抱着很大热情去读的,然后慢慢就不再读了,然后我发现了另一本有趣的书,新的书通常也面临着一样的命运。有时候我想着周末或是假期我有大块时间可以阅读,可是通常这些时候我根本不去读,还不如平时工作日读得多,时间流逝地快得惊人。我把这归咎于懒于思考,有的书读起来并不那么容易,我就会容易飘走,这次读了一部分,下次就不容易再拿起来。
这个原因也许也适用于我另一件始终做得不太够的事,复盘。复盘也是一件我看起来很麻烦的事,因为也需要思考,要总结,这也会对之后的完成情况有帮助。我一方面认识到不去复盘就很难有长足的进步,一方面潜意识里又不想去做,于是一直拖延。而且拖延的时间越久,要复盘的东西就越多,它们变成庞然大物,让我更加不想开始。偶尔完成一次并不能带来持之以恒的行动。
怎么办呢?之前看到友邻转的一个广播,是说要把写论文当成更新网文一样,不管怎么样都每天写个一章,就是你写得很糟糕的东西也许之后都能派上用场。我觉得还挺有道理,每天给自己一个定额,不管自己想不想,完成这点量就行,高兴的话还可以多更新几章哈哈,我也想这么试试,看看6月份成果如何!

-
ZSYF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6-06 13: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