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人的自信是从什么时候丢掉的?(八)留学真的可以镀金吗?
22岁,我出国了,很庆幸,那时候还没有这个令人抓狂的病毒。我是学传媒的,想告劝说不小心看我文章的你们,如果你们恰好还有选择专业的机会,不要选择传媒! 不要选择传媒! 不要选择传媒!
如果你不小心正在攻读传媒学士,你可以忽略我的屁话~也可以考虑双学位!请你考虑双学位!
理由很简单,”传媒无学“,大概率你也听过这样的说法,我认为传媒是日积月累的”天赋“+实践获得的”真知“,而不是靠所谓的传媒学专业课,无意冒犯,仅代表本人不成熟观点。
圆规正转,我出国了,在身边同学大多去英国攻读金融的时候,我继续读了传媒学。
学术篇——
不得不说,满绩点的我在波士顿成绩一般,主要还是语言障碍,尽管我托福和GRE都不错,但是刚开始的课程,我基本只能听懂一半,让我非常尴尬的就是当教授讲一个小笑话,我完全get不到。笔记我也不知道如何记录,很多单词甚至只能音译……
我喜欢演讲课还有法律课。前者让我每周花时间进行英语speech和录制,锻炼写作和口语,同时提升自信心,后者让我有更加solid的传媒法基础知识。我还选修了某些代码课程、设计课程、摄影等,想想也是很多样化。
在学校,我应聘了教授的助理,帮助教授做研究,批改作业,赚外快;参加了某个Lab,被分配到真实的客户,成为客户的ad agency;校外我也自己去采访戒D组织和XD者甚至还有法LG组织;曾经花了2个月拍摄凌晨的地铁站, 记录形形色色的人群和故事;也参加过电影的拍摄直到烛火点燃了我的衣服,凌晨四点我独自在医院急诊;拍摄过布满D品和Q支的 trailer park,这里的居民被称作white trash,我认识了家里被书籍堆满但是现在沉迷烟酒的硕士,被家暴但是对生活充满爱的女孩。这些有趣的经历短暂的成为了我面试的谈资。
传媒意味着大量的写作,你需要非常了解当地的文化和历史才能够有深刻的报道,而我只能够停留在好奇和记录故事。出国读书对我的学术能力并没有太多的提高,我羡慕部分美国人课堂上即使不知道答案也积极回答问题的自信;即使不认真参与小组作业,最后也可以张口就来的自信;更加倾佩十分努力的美国同学,这让我知道,我几乎不可能在美国拥有传媒相关的事业。
实习篇——
我在波士顿找过华人报纸的实习,见识了华人媒体微弱的影响力;参与了区块链创业公司的创始过程,让我意识到我对于团队工作0-1充满激情;做过mkt的实习,这个实习我甚至忘记了我都做了什么。基本是打杂的,但是感受了一下美国企业的工作氛围。
总结来看,在国外我并没有什么值钱的实习,基本上我的简历投出去就是石沉大海。而这,是身边中国同学的共同经历。你很难找到实习,更别谈找到工作了。个人的局限性在我换了一个国家,换了一个城市后,更加凸显了,在这座遍地白人精英的城市,我输在了起跑线上。
生活篇——
出国前,我暗自发誓,我不要做只和中国人玩的留学生,我要走出舒适圈!事实证明,我迫不及待地躲在中国朋友的身边……我不知道如何向你们解释,我没法融入的这个事实哈哈哈。
不是完全没有合得来的朋友,只是他们是亚洲人而已。人在异乡遇到朋友的陪伴弥足珍贵,这一点确实只有非本地的人才会更加理解,尤其是当我失恋,当我因为上课完全听不懂而沮丧,当我因为实习被批评,这些朋友一直陪伴着我,形影不离。
dating我也尝试过。在我分手的时候,脸书上认识了一个澳洲男生,他开车带我去海边散步,我们聊得很合拍。但是当他想要牵手,甚至更进一步的时候,我条件反射的拒绝了。
遇到了台湾”大叔“, 温柔儒雅,我们一起出去拍摄,吃饭,散步,看球。上课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奶狗弟弟,两个人都曾让我动心过,但当两个人和我认识没多久就开始表达心意后,我瞬间就没了兴趣。是我的问题,在经历上一段可以说是PUA的感情后,我没法说服自己认识1个月的他们真的了解我并喜欢我,毕竟一般来说公司实习期都要3-6个月呢,对吧~
如果爱情是陪伴的心理诉求,那么我身边的朋友给足了我这样的陪伴,我没有那么需要一段爱情。
其他篇—— 偶尔我也会和朋友们出去旅行,我喜欢旅行,旅行满足我的好奇和对故事的探索。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旅行都是开心的,我在墨西哥浮潜,这个潜水员X骚扰我,上下其手,也想办法制造摩擦的机会,由于我游泳技术很差,在水里我并不敢说些什么。当我安全回到船上,鼓足勇气和旁边一位墨西哥姐姐说了这个事情,她很严肃的说,我应该告诉船长。
因为这个女生船长和猥亵男都不会英文,这个墨西哥姐姐就帮我和船长讲述了我的经历,万万没想到!船长和猥亵男是情侣!俩人劈里啪啦吵了起来,时不时看向我,5分钟后,开始忘我的亲吻,留我自己???
我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但是我没有得到任何抱歉。耿耿于怀,于是拨打了当地旅游局电话投诉,结果由于这个船是个黑船,无疾而终,倒是挺黑色幽默。
我也试图加入圣经班,每周去学习圣经,我并没有成为基督徒,但是学习圣经的过程让我对这位多了一些好奇和敬意。
留学对我来说究竟意味:我不被选中是常常发生的事情。
1. 留学不是镀金。至少21世纪,留学生的英文都未必是很流利的。找工作和其他人一样困难,我有幸工作第一年轮岗做过HR相关工作,我见识过留学生的desperate,我也并不认为面试中他们有多少优势。我时常后悔,这个投入产出的入不敷出。
2. 留学可以打开你的眼界。这很cliche,但是你见识了不同的文化和生活,心态会平和,你知道每个人的不同都是有自己的long way here。留学让我变得包容,当然也多了些谈资。这一点,我相信只要你喜欢旅行,也可以获得。
3. 学习欧美先进的传媒经验?传媒无学。但是传媒在美国起源早,至少我学习了传媒历史以及国内没有的传媒法。但我没法掉书袋,这些停留在我的潜意识,时不时会蹦出来提醒我,I knew it. 这让我更好的理解一些事情。
4. I AM NOBODY. 越长大,或者走向更大的世界,我就愈加发现自己的渺小。没有人在意你是谁,你做了什么,你想要什么,这也是为什么你在大街上不管有什么奇装异服或者奇怪的个性,都没有什么人在意你,众人称为”自由“,而我觉得大家只是更关注自己。欧美所谓的民主自由,让我感受到 I AM ON MY OWN. 这没什么不好。
如果你是为了更好的就业,留学本身并不可以帮助你,期间你做的事情可以;如果你是为了出去玩,那么100万,你可以去很多国家了;如果你只是想拖延就业的时间,那么请你再想想,家财万贯的话,当我没说;如果好巧不巧,你真的是为了学术追求,那么,我给不了你答案, how should I k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