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不懂文章了,不想阅读了?那我劝你还是读一读吧
最近读完了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一些信息值得深思。
在阅读一本书之前我们需要搞清楚两个问题:
一个是为什么我要阅读?
一个是这本书为什么我要阅读?
一个人短浅的一生,接触到的人和事物都是有限的,普通人可能也会很少接触到大人物,大世纪,那么怎么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打开眼界自己呢?
一本书可能浓缩了一个文学家半辈子的人生阅历,一个科技工作者研究多年的科技理论,一个心理学家学习多年的方法和结果……
这样快速获取知识的方式,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打破认知的最便捷的途径。
如果你的阅读目标是获得利益,你就得保持主动,同时还要做一番努力,而这番努力是会有回馈的。
这本书告诉我们:“如果你问一本书一个问题,你就必须自己回答这个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这本书就跟自然或世界一样。当你提出问题时,只有等你自己做了思考与分析之后,才会在书本上找到答案。”
好,那我们就来自己回答这个问题。
这本书列出了阅读的四大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有人问,为什么阅读还要分层次?如果抱着把一本书的每句话每个词都读通透的想法去阅读,可能一本书要读十年,那对我们来说得不偿失,也不值得;如果用粗略阅读就好了的方法去阅读每一本书,一本书可能一小时就读完了,但是获取的有效信息不足以支撑我们阅读的需求,也是一种浪费。
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所以我们用四种层次结合的方法阅读,来得更为高效。

四大层次
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简单来说,是每一个人学习阅读的第一个阶段,对字、词语、标点符号有一个初步的认知。这个认知基本上成年的我们都可以做到,但这个程度只是可以看懂文字的程度,距离我们阅读,还有一段路要走。
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这个层次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粗浅地阅读,帮助我们对这本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或者是穿插在我们阅读的各个阶段里,帮助我们提升效率。
方法是什么呢?
(1) 快速地看书名页,如果有序就先看序。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的相关说明,这一步帮助我们了解书的宗旨。
(2) 看目录页,这一步帮助我们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
(3) 快速读一下索引,这一步帮助我们评估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
(4) 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过往。
(5) 根据前面四步,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仔细地阅读这些篇章的摘要说明。
(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
总之,阅读的速度并非只有单一的一种,重点在如何读出不同的速度感,知道在阅读某种读物时该用什么样的速度。
超快的速读法是引人怀疑的一种成就,那只是表现你在阅读一种根本不值得读的读物。更好的秘方是: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慢不该慢到不值得,快不该快到有损于满足与理解。
不要过于关注阅读的速度,不论是快还是慢,只不过是阅读问题一个微小的部分而已。
下面我们来回答刚刚那个问题:为什么我要阅读这本书?
作者指出,读每一本书,都一定要弄明白以下四个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找出这本书的主题,作者如何发展这个主题,从核心主题分解出分支议题来。
(2)作者分支议题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找出主要的想法与论点,这些组合成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讯息。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这些资讯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
尤其最后一个问题,是主题阅读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在想要回答最后一个问题之前,你得先回答前三个问题。
在阅读过程中,养成提出这四问题的习惯,然后精准、正确地回答问题,这就是阅读这本书的意义所在。如此训练而来的能力,就是阅读的艺术。
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我们来到了更深一个层次,这个层次的阅读我们会对这本书有一个深度的了解,与读者有一次深度的对话。
下面读者提到了分析阅读要遵循的几大规则:
规则一: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
这本书是实用性的还是理论性的,是哪种分类的书籍。
规则二: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几句话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例如《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一本告诉我们如何用四个层次阅读一本书的书。
规则三: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要想驾驭复杂的内容的方法就是,为它拟一份大纲。
一个作品应该有整体感,清楚明白,前后连贯。清楚明白,就是跟纲要是否清楚有关,前后连贯,就是能把不同的重点条理有序地排列出来。
我们要找出其间的纲要,每一个纲要之间的顺序。
规则四: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
一本书的作者在开始写作时,都是有一个问题或一连串的问题,而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一个答案,或许多答案。
规则五:抓住书中重要的单字,搞清楚作者是如何使用这个单字的。
举个例子:
让我们用X来代表“阅读”这两个字,而三种意义以a,b,c来代替。那么Xa,Xb,Xc代表什么?
如果作者在一个地方写了Xa,而你读起来却是Xb,那会妨碍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沟通。只有两者想得一样,两者之间才有共同的思想。
判断单字的意义分三步:首先,要判断这个字是有一个还是多重意义。如果有多重意义,要看这些意义之间的关系如何。最后,要注意这些字在某个地方出现时,使用的是其中哪一种意义。
规则六: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
规则七: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
这两个过程一起说,将一本书的各个部分细分出来,就可以找出主旨与论述。
然后你再分析一个论述由哪些主旨,甚至词义而构成。
等这两个步骤你都完成时,就可以说是真的了解一本书的内容了。
当然,这个过程对一个阅读者来说,有一些文法的知识是必要的。
你可以用自己的话来复述一遍这句话,是测验你懂不懂一个句子的主旨的最佳方法。
规则八:找出作者的解答
这个解答,就是规则四里我们所对应的解答。你在应用这个规则诠释作品时,你可以很清楚地感觉到自己已经开始在了解这本书了。
接下来,作者又介绍了一些分析阅读的规则,也非常重要,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这里我就不多做阐述了,大家可以自己阅读。
以上是本书给书的分析阅读的规则,那么本书按照纵向给出了分析阅读的三个阶段。
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
(1) 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2) 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4) 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1)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2)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3)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4)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1)不要轻易批评
(2)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3)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4)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5)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6)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7)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是最高层次的阅读,也是难度最高的,需要根据一本书的主题联想到多个书的主题,从而辩证的客观深度解读主题。
在主题阅读时,第一个要求就是知道: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来说,所牵涉的绝对不是一本书而已。
第二个要求是:要知道就总的来说,应该读的是哪些书?
看起来似乎主题是在阅读之前就已经定下了,但随着阅读继续,理解会改变,主题也会改变。
所以,检视阅读与分析阅读也可以当作是进入主题阅读的前置作业或准备动作。
主题阅读可以说有两种,一种是单独使用的主题阅读,一种是与主题工具一起并用。
作者把主题阅读的步骤归结为下面几步:
主题阅读步骤一:找到相关的章节
在主题阅读中,你及你关心的主题才是基本的重点,而不是你阅读的书。
在你已经确定哪些书是相关的之后,主题阅读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把这些书整体检视阅读一遍。你的目标是找出书中与你的主题极为相关的章节。
主题阅读步骤二: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主题阅读是把作者的语言翻译成自己的语言,所以是带引着作者和自己的理解达成共识。
主题阅读步骤三:理清问题
诠释阅读的第二个规则是要我们找出作者的关键句子。然后从中逐步了解作者的主旨。
主题阅读步骤四:界定议题
作者的主旨是要讨论分析什么议题,是哪种类型的。
主题阅读步骤五:分析讨论
所以和总体的阅读原则一致,都会要我们回答一个问题:这本书在说些什么?是如何说明的?
作者按照纵向给出了主题阅读的几大阶段:
一、 主题阅读的准备阶段
(1) 针对你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目。你可以参考图书馆目录、专家的建议与书中的书目索引。
(2) 浏览这份书目上所有的书,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就你的主题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二、阅读所有第一阶段收集到的书籍
(1) 浏览所有在第一阶段被认定与你主题相关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2) 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无论作者是否实际用到这些词汇,所有的作者,或至少绝大部分的作者都可以用这套词汇来诠释。
(3) 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
(4) 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然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
(5) 分析这些讨论。这得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突显主题。比较有共通性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有共通性的议题之前。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楚地界定出来。
这本书中给了一些我们阅读的时候遇到难题的技巧和解决方法,总结如下:
阅读的一些技巧
遇到书籍读不懂怎么办?
1、你可以把自己想成是一个侦探,找寻一本书的主题或思想的线索。随时保持敏感,就很容易让一切状况清楚。
2、不论是多难读的书,只要原来就是想写给大众读者看的,那就不该有望之却步的理由。
3、这个规则很简单: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4、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不要为一些没法立即了解的东西而停顿。继续读下去,略过那些不懂的部分,很快你会读到你看得懂的地方。集中精神在这个部分。继续这样读下去。将全书读完,不要被一个看不懂的章节、注解、评论或参考资料阻挠或泄气。如果你让自己被困住了,如果你容许自己被某个顽固的段落绑住了,你就是被打败了。在大多数情况里,你一旦和它纠缠,就很难脱颖而出。在读第二遍的时候,你对那个地方的了解可能会多一些,但是在那之前,你必须至少将这本书先从头到尾读一遍才行。
怎么更快速且注意力集中地阅读?
因为我们的头脑跟眼睛不一样,并不需要一次只“读”一个字或一个句子。我们的头脑是个惊人的工具,可以在“一瞥”之间掌握住一个句子或段落—只要眼睛能提供足够的资讯。
你可以自己做这样的训练:将大拇指与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用这个“指针”顺着一行一行的字移动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觉的还要快一点。强迫自己的眼睛跟着手部的动作移动。一旦你的眼睛能跟着手移动时,你就能读到那些字句了。继续练习下去,继续增快手的动作,等到你发觉以前,你的速度已经可以比以前快两三倍了。
但是专心并不一定等于理解力—如果大家对“理解力”并没有误解的话。理解力,是比回答书本内容一些简单问题还要多一点的东西。
为什么对阅读来说,在书上做笔记是不可或缺的事?
第一,那会让你保持清醒—不只是不昏睡,还是非常清醒。其次,阅读,如果是主动的,就是一种思考,而思考倾向于用语言表达出来—不管是用讲的还是写的。一个人如果说他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却说不出来,通常是他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第三,将你的感想写下来,能帮助你记住作者的思想。
要怎样才能知道你是否适当地运用自己的经验,来帮助你读懂一本书呢?
最确定的测验方式就是我们讨论过的方式,跟测验你的理解力一样,问问你自己:在你觉得自己了解了的某一点上,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来?
运用工具书的条件
你必须知道你想要找的是什么,在哪一种工具书中能找到这样的东西。你也要知道如何在工具书中找到你要的资料,还要能确定该书的编者或作者知道哪个答案。在你使用工具书之前,这些都是你应该清楚知道的事。对一无所知的人来说,工具书可说是毫无用处。工具书并不是茫然无知的指南。
文中说,阅读一本书,是一种对话。感恩你的阅读,跟我的对话。
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
典典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6-08 11:3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