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类獭祭5.30 古缠头曲
鹍弦铁拨世无有,乐府旧工惟尚叟。一生喙硬眼无人,坐此困穷今白首。
翠鬟女子年十七,指法已似呼韩妇。轻帆渡海风掣回,满面尘沙和泪垢。
青衫不逢湓浦客,红袖漫插曹纲手。尔来一见哀骀佗,便著臂韝躬井臼。
我惭贫病百不足,强对黄花饮白酒。转关濩索动有神,雷辊空堂战窗牖。
四弦一抹拥袂立,再拜十分为我寿。世人只解锦缠头,与汝作诗传不朽。
《苏轼诗集》第535页。
很类似《琵琶行》的一个故事,诗中写了两个人,一位年老乐师,一位朱颜女子。
“青衫不逢湓浦客,红袖漫插曹纲手”,“世人只解锦缠头,与汝作诗传不朽”,元和十一年的浔阳江畔,教坊女娘年华老去嫁做人妇,自此知音萧瑟。仿佛一个回旋的潮头,熙宁七年,亦有一乐师,虽未遇江州司马堕泪,得见坡公以诗传唱,也是幸事。
苏轼集中不乏为平民、僧道题写的诗歌,只是所记僧道多与文士交往,又寄名图经寺志中,算不上真正的籍籍无名,所以读到这首第一个回想起的,是诗集卷首的《郭纶》。
河西猛士无人识,日暮津亭阅过船。路人但觉骢马瘦,不知铁槊大如椽。
因言西方久不战,截发愿作万骑先。我当凭轼与寓目,看君飞矢集蛮毡。
少公也有一首《郭纶》,敷衍得更长更细致,主要在写郭纶在战场上的英勇,后四句是“予不识郭纶,闻此为敛容。一夫何足言,窃恐悲群雄。此非介子推,安肯不计功。郭纶未尝败,用之可前锋。” 整首诗的重心落在了嘉奖和推荐上。较之而言,我更喜欢坡公激情满怀的一句“我当凭轼与寓目,看君飞矢集蛮毡。” 这样就不是站在高处评价,而是与这位下级士兵共同置身战场的锋镝流矢之中,饱含着信任和期待。千百年后隔着纸面,东坡胸臆中流出的开阔赤诚也是极为动人的。
再回到缠头曲,
翠鬟女子年十七,指法已似呼韩妇。轻帆渡海风掣回,满面尘沙和泪垢。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曲罢曾教善才服
小人物
琵琶行 背诗的快乐 细细咀嚼
同柳子玉游鹤林、招隐,醉归,呈景纯 安得道人携笛去,一声吹裂翠崖冈
听大人弹琴
找苏轼听琴的
声无哀乐论
手机备忘录里
宋叔达家听琵琶(1071年) 北宋 · 苏轼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数弦已品龙香拨,半面犹遮凤尾槽。 新曲从翻《玉连锁》,旧声终爱郁轮袍。 梦回只记归舟字,赋罢双垂紫锦绦。 何异乌孙送公主,碧天无际雁行高。
舟中听大人弹琴(1059年) 北宋 · 苏轼 押阳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宜宾市
弹琴江浦夜漏永,敛衽窃听独激昂。 风松瀑布已清绝,更爱玉佩声琅珰。 自从郑、卫乱雅乐,古器残缺世已忘。 千家寥落独琴在,有如老仙不死阅兴亡。 世人不容独反古,强以新曲求铿锵。 微音淡弄忽变转,数声浮脆如笙簧。 无情枯木今尚尔,何况古意堕渺茫。 江空月出人响绝,夜阑更请弹《文王》。
听贤师琴(1072年) 北宋 · 苏轼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大弦春温和且平,小弦廉折亮以清。 平生未识宫与角,但闻牛鸣盎中雉登木。 门前剥啄谁叩门,山僧未闲君勿嗔。 归家且觅千斛水,净洗从前筝笛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