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前,嫩叶轻拂夜
樋口一叶,在读她的书之前,对她只有印在五千日元纸币上的女作家这个印象。今年春天开始读她的作品,然后沉醉在她的文字里。在细雨连绵的五月读完樋口一叶的《五月雨》,和之前读的《青梅竹马》里收录的其他文章一样,整个故事都笼罩着一层透明的哀伤,细腻,惆怅,拨动你的心弦却又戛然而止。简单介绍几个喜欢的短篇。
《埋木》
读到的第一个短篇,可以说读到的一瞬间就被深深吸引,不停地感慨一叶的文字真的太美了。这个短篇讲述了在物欲横流,艺术家浮躁,一切创作仅是为了钱而作的社会,一个执着于钻研技术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贫困的陶画工入江籁三及其妹妹阿蝶,在遇到其师弟辰雄后发生的故事。辰雄就像一束光照进这破落的小院,让一切都焕发了生机,一个对自己的手艺能够得到世人的认可满怀希望,一个则陷入了甜蜜的恋爱。然而没想到这黑暗中的曙光,却让他们陷入了更深的黑暗。
故事很简单,但是里面的人物却刻画得特别好,摘取几段阿蝶恋爱后的心理变化:
她虽然在忙这忙那,可恋情这东西真古怪,不时掀起波澜。她不希望那人厌倦自己,想要他喜欢和爱自己,想着要怎样才能获得永世不灭的爱,让自己和他都度过完满的一生。她想要的越来越多,心中涌现各种各样的想象,见到他,心喜之,却又怀疑他的话语背后有其他究竟,不禁叹息着责怪自己。一颗心的一半属于辰雄,喜怒哀乐皆由他而起,善恶黑白全凭他指点,爱的阴影笼罩了心。
这个人一笑,便有无限喜悦,这个人流一滴泪,便有万觞的忧愁。一颗心总是牵系着他,如同比形体更清晰的影子。
魔王借了辰雄的形貌,篠原的声音,有时邀来春风,让花开满园,有时指向秋云,让月色晦暗。少女将喜忧藏在心中,魔王牵着她的衣袂,究竟要带她到何方?
《青梅竹马》
讲述了两个不同境遇,不同性格的人彼此吸引却无疾而终的故事。
信如是寺庙方丈的儿子,原本性格温和,说些意见,家人却不听,总之万事都显得无趣,父亲的做法,母亲的举动,姐姐的教育,在他看来都是错的。但他放弃了,知道自己说了他们也不会听,便总是带着些悲伤和沮丧。朋友们认为他是个怪人,性格不好。他知道,自己一颗消沉的心,其实是脆弱的。虽然仅有15岁,但却显出和年龄不符的早熟。大家都相信总有一天他会剃度,讲衣袖染成僧袍的墨色。
美登利小小年纪就展示出了惊人的美貌,她姐姐是妓院的头牌,正值盛时,她沾了姐姐的光,接受各路来人的奉承和讨好,钱财来的容易,也格外不珍惜。对她来说,华丽就是好的,无法任意而为就是可怜的,她尚不懂事,让她来判断事理还早。美登利幼小的心只看到眼前的色彩纷呈,生来不肯服输的性子又恣意地展开,让她做着不切实际的梦。她并不懂得当头牌的姐姐的种种伤心与难过,女人们揽客学老鼠叫,在格子窗念咒,送客时如何拍客人的肩背,这些秘密,她不过是听得有趣罢了。她在街上用青楼里的讲话方式,也不觉羞耻。
两人在同一个校舍读书,互相吸引却渐行渐远。不觉间,两人之间宛如隔了一条大河,无论是小船还是筏子都过不了这条河,他们各自沿着河岸走去,只能在无人的角落独自舔舐自己那颗单恋的受伤的心。就如那寄托了情思,带一抹红色的友禅染碎布,以楚楚可怜的姿态,无用地停留在格子门外。
一个结霜的早上,有人把一枝人造水仙花从格子门外插在门上。虽然不知道是谁留下的,美登利不知怎的心生依恋。她把那枝花插在多宝格的细颈瓶里,欣赏它寂寥又秀丽的模样。后来她在无意中听说,就在她捡到花的第二天,信如穿上黑僧袍,去了某某学林。
《五月雨》
这个短篇讲述了一段三角恋爱,整个故事都笼罩着一层透明的哀伤,细腻又惆怅。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主仆,优子和八重。优子是一个大臣的女儿,容貌秀丽,不闻凡间俗世,唯有松间清风与她的古琴相合,悠闲自在。 侍女八重小她一岁,家道中落,双亲相继病故,辗转来到东京寻找失散的恋人,是个活泼可爱的姑娘。两人形影不离,亲密非常。
然而在招待过某一客人之后,优子初次品尝了思恋,郁郁寡欢。相思入骨,朝朝暮暮。心似双丝网,剪不断,理还乱。在八重的追问下,优子道出自己的相思“他是我一生的心愿,但是我不打算把这颗心告诉他。我从未奢望能从他那里得到回应。”八重决心帮忙优子,促成优子的好事。然而在问出优子的心上人的时候,却发现优子的心上人就是自己昔日的恋人杉原三郎,不禁悲从中来。在报答恩情与寻回自己的爱情中挣扎,最终选择了恩情,给昔日恋人写了一封信。
事隔经年,三郎同八重相见,两人相顾无言,千言万语道不尽相思之情。尽管八重十分决绝地把信件塞给三郎,眼泪却不听话地滑落。
“我期盼能和你再次相见,想要对你诉说迄今为止的遭遇和困苦。但是现在我只想报答小姐的恩情,不管是小姐的恋情还是我的恋情,都分不清谁更多。我会守口如瓶,不会让小姐知道我们之间的事情,希望你也能够允许我报恩,我想让小姐开心起来。我决定舍弃自我,不要想一些无意义的事情。但是,但是,我还是记挂着你。”
信送出后,主仆两人等候多日才收到一封匪夷所思的和歌”茂密的树叶遮盖了空中的月影,我不知如何才能看到你。“此后杉原三郎不再登门,也再无任何消息,主仆两人各怀心事,相看泪眼。漫长的梅雨季,也让两人渐渐平复了心绪。微雨初晴时,两人一同外出散心,满眼的绿,娇艳的花终于让两人露出了笑脸。返家途中,却见微凉月色下有一行脚僧人缓步而来。遥遥望见僧人的背影,无端感到几许清逸味道,但是看到斗笠下的脸,两个人全都吓得大惊失色。
这个故事太惊艳了,三个人都特别可爱,特别纯真。看到中间我一直在猜想故事如何发展,想着会不会又是一个李寻欢似的悲剧。然而结局出乎我的意料,戛然而止,又意味深长。
《嫩叶下》
《青梅竹马》这本书里翻译了一叶的日记,非常感激。这本日记一叶给它取名《嫩叶下》,记录一个人栖身于嫩叶之下下所思所想。短短24年的人生,却经历了家道中变,亲人去世,恋人叛变等重创,而后以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一家生计,在理想与现实之中苦苦挣扎。日记是沉重也是悲伤的,有对人生的思考,对爱情的迷茫,对友情的珍重,还有对文学的思量。读到因为《浊江》忽然一夜成名之后,本想着家境可以改善,没想到却依然还是贫苦过日,甚至还有随之而来的诽谤,老师的嫉妒,应接不暇的来访,读着日记只想感慨文坛也好复杂。日记最后戛然而止,4个月后过世,让人惋惜。
我现在写的一堆小说,没有一篇是怀着痛快的心情写的。然后那些个所谓的学者,有着评论家之名的人们,都来批判和攻击我的小说,可我根本没法对他们进行反击。因为,我不是为了自己的名誉写小说,是为了赡养父母弟妹而写。为了扶养家人受的批评,那就只能接受了。如果有朝一日,我能随心所欲地写小说,我是绝对不会接受他们的批评的。”
就算揣着手憧憬风花雪月,没了油盐酱醋,便无法颐养天年,而且文学不该是糊口的工具。神思所至,心念所及,才为之提笔。今后我将不再走糊口文学之路,而是开始做起买卖,让算盘珠都沾上汗水。就像忘了去年春天的梦,我得忘掉从前那种簪花玩耍的宫廷人的日子。......只要能让一家三口糊口便足矣。若有余暇便观月、赏花,兴之所至便咏歌、撰文、写小说。
这人世间就好比搁在架子上的达摩像,是睡是起,全不由人。
生活贫困潦倒时,发现小说可以获得些许报酬来家用,一叶开始了大量写作,却又在一次次写作中怀疑自己,起初的写作可能是为了兴趣为了理想,而今却成了维生手段。在以文为生和以文为理想之间挣扎,而后放弃以文为生,变卖家当,和妹妹一起开了间小卖部,却因生意不升,草草收场。
俗话说,“穷困潦倒泪沾袖,方知人心”。从前我家衣食丰足,我便以为这世上人人都情深义重,从不改变。人世的行路难,要到人情反复无常之际方显现。父兄还在世的从前,和我们落魄至此地的今天,人们看上去像是没变,但若是窥其内心,正如世事变迁,他们的心彻底变了。
夜深人静时静心想来,我还是过去的我,我家也和从前一个样,当我如浮萍般起起落落,人们究竟是根据什么改变态度呢?这个人世既容易,又不容小觑。就好比人若发声,声音大时可以响彻千里,声音低时连邻居也无从听见。
古人说“有苦才有乐”,并非如此,苦到深处便是乐。
从家境富裕,到破产,得到哥哥,父亲过世,也不过短短的几年,却人走茶凉。经历了如此多,也难怪一叶的笔下总是笼罩着一层忧伤。
对他如此眷恋和怀念,而在他跟前,我并不道出所思,也不表露忧伤,越是压抑着一颗心,心思越是萌动,就如同想要堵住大河,河水却漫出来一般。我想,从此就像兄妹一样,维持着世人不懂的清白洁净过完这一生吧。
人们在虚妄的世间讲些虚妄的话,许下诺言,如同梦中的游戏。他们与我,原本是在“一时的朋友”这一名义下交往。在尘世的契约之中,朋友关系是多么的轻巧。可就是这轻巧的誓约,又会不会长久呢?更不用说那些沉湎于情沉醉于爱的人,将会因为对方变心而痛苦吧。
他们不过是望着流水上的落花、想要暂时留住春天的人,怎么会是永远的朋友呢?
我们昨天还是陌生人,今天是好友,明天又会是什么呢?明知花总会凋落,却仍怀有暮春的惋惜。
日记里也描述了一叶和半井的相识与相处,以及一叶成名之后来往的友人和大人物。人和人之间的感情说深也深,说浅也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