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非要追求有明
因为在追求的有明标准之下的无明中无法好好生活,所以才追求有明,且相信有明是唯一的解决途径,以为自己在追求某种真实或者说更好的生活方式。
具体来说,爱思考且相信自己的头脑,想要追求某种确定感,于是带出了很多问题。之后呢,将问题归结为思考的不够真实或不够全面, 以为需要更多思考和觉察, 于是开始通过冥想保持时刻觉察,破除思想上的无明、达到没有思想限制的圆通,以为这样便解决了问题。但,对问题的定义和原因归结真的是对的吗?我直觉感到这样的思考是局限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
举个与面对问题时思考相反的例子。如果我们选择不把玩问题,即放过问题。那么问题是不是就不存在了。哪怕我们曾以为是问题的问题反复出现,但只要我们不定义它,是不是就会随着时间或者某种我们无法知晓的底层秩序,不断变换,成为了其他的模样。
我越来越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解决了问题,但实际上并不是问题被我们解决了,只是到某一个时间点,某种条件满足了,或者更简单的就是时间到了,然后问题就变了。但我们从现象层面上却将这种变化归因于自己的某种作用。这种归因,我愿称之为人类的生存需要——试图明确什么以保证生存,这种需要并不可耻,很实际,关于生存。但我注意到有一些人,非要将之上升到某种哲学或生活的正确指导,然后以为自己把握真实,在其中沾沾自喜,比如劝人冥想、看人都是无明。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和之前大不同的感想——毕竟我自己曾长期追求有明且以为是正确的道路,因为我最近发现引发自己焦灼状态的源头,竟是追求有明。而且正是因为这种追求,处处、时时定义问题,然后一头扎进自己所定义的问题海洋中、兴奋地解决,可那片问题海洋真的存在吗?
有时候,感觉很多思考,不过是自己和自己玩的把戏,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自得其乐,并没有在追求什么真实,也不是追求什么幸福。换言之,我享受思考,哪怕思考带来痛苦,却无法享受不思考之外的东西,更直接地说,我害怕不思考,也不知道不思考时怎么生活。
不可否认,作为个体,我们的思想观念上是有很多的陈旧和错漏,但抓住它们然后试图解决,真的是对的吗?问题被解决了,真的意味我们做对了吗?也许在一开始其实有另一个选择:放过问题,没有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