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母亲
今天大暴雨,气象局发布了红色暴雨信号。
午休一觉醒来,外面暴雨如注,收到儿子叮嘱我的短信:下班开车慢些。瞬间,一股暖流流遍全身。
儿子是姥姥带大的,手把手带的。姥姥脾气好,亲手带的外孙脾气也超级好,还特别会关心人。
儿子从小就会关心姥姥。五六岁不到就开始照顾姥姥了,姥姥身体虚弱,时常咳嗽。每次听到姥姥咳嗽,哪怕是轻轻的一声,儿子都会扎巴着小脚跑到药柜前,拉开抽屉,找出板蓝根,泡上一包,端到姥姥跟前,给姥姥喝。
有一次晚饭后姥姥急性肠胃炎发作,很危险。当时我在楼下散步,那次是儿子跑下楼告诉我的。因为送医院及时,才没有耽误治疗。那一年,儿子也就是7、8岁。
下雨了,儿子如果发现我没有在家,就会拿着雨伞到楼下找我,给我送伞。
晚饭后我有散步的习惯,有一次我楼下散步,儿子跟一帮小朋友在一楼的一个同事家的院子里玩。玩着玩着,突然一阵急雨。别的小朋友呼啦一下子散了, 各自跑回了家。唯独我儿子回头跟同事借了把伞,然后拿着伞去找我。我当时在一棵树下避雨,当时跟我一起避雨的还有几个老师,一起散步的。
当时我看到儿子拿着伞朝我走过来,并没有特别感觉,因为习惯了,也没去想那伞是哪里来的,儿子什么也都没跟我说,包括把伞还给我同事这事,他也没说。是后来同事告诉我的。她说:很奇怪,下雨了,别的小孩都跑了,唯独我儿子没走,还跟她借伞,但没有告诉她借伞给谁。她就观察她,后来发现是送伞给我。让她吃了一惊,没想到这么个小孩还有这样的心思。
这件事,让我从儿子身上看到了姥姥言传身教的作用,这就是姥姥带出来的孩子。
姥姥脾气好是闻名乡里的。其实姥姥不仅脾气好,也是有能力的。
姥姥很有思想,还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姥姥不认识字,因为小时候没有条件上学。如果能上几年学,哪怕是小学毕业,多认识一些字,我觉得她都可以当妇女主任,连写带说的那种。
小时候家里穷,没有条件上学。嫁人后,爷爷是老师,可以学识字了,但没有时间了,维持一家人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转,几乎就占据了她的全部时间。
对家庭付出这种劳动,对于每一个像母亲这样的妇女来说是最吃亏的,它没有可存下来的任何劳动成果,因而也就没有任何成就感。
她每天的活动常常是没有留下任何形式的。比如做好的饭当天被吃掉了。做好的衣服穿在身上也不会留存多久。我小时候就特别费鞋,一双鞋一年不到就穿坏了,因为好动,一天到晚疯跑疯玩。我小时候的衣服,都是母亲做的,现在一件也没有了,都穿烂了,没穿烂的部分,撕成布片打成袼褙,晒干了做鞋底用,鞋穿烂了,统统卖给收破烂的,即使剩个鞋邦也卖了,总之,最后什么都没有了。反正现在是找不到任何痕迹—能够用来证明母亲的劳动成果。
最能证明像母亲这样一个家庭妇女的劳动成果的就是她的子女了,一辈子含辛茹苦养育的子女。可是子女们长大后,也是一个个离开家、离开她,走进社会,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子女是到目前为止,唯一能够找到的,且能拿出来证明母亲的一生辛劳的,子女就是她的劳动成果。按说有劳动成果,就应该有回报。但子女是这个世上回报率最拿不准、最没有确定性的劳动成果。
除此之外,她的一生,能证明她辛劳的,就没有什么了。不像知识分子,有论文、著作;教师有学生,有的人还桃李满天下,还可以通过评讲师、教授、院士…..这些都可以拿来证明他们的劳动。
作为家庭妇女的母亲,她的人生有一种无名氏的特征。这种特征,让她从人世间消失的时候,消失的特别彻底、特别干净,干干净净的,什么都留不下,除了墓碑上有一个她的名字,证明她曾在人世间走过一遭, 其他就什么都没有了。她的子女、还有她的孙子们全部消失的时候,就更没有什么可拿来证明的了——证明世上曾有这么一个人存在过。(我的奶奶那代女人更可怜,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墓碑上只有姓,没有名。墓碑上奶奶就是潘氏。)
我的母亲,她的思想、她的习惯、她的生活、她的为人等等她的一切——都曾经是那么的鲜活、那么的有生气、那么的色彩鲜明、那么的层次分明……
她的人际关系是那么的纯粹——纯感情式的,不会掺杂任何政治的、权力的因素。为此,她没有一个敌人,都是朋友,区别只在于感情亲疏不同而已。
我家和金兰婶子家前后院。农闲时,母亲就找金兰婶子聊天。夏天,金兰婶子家的后半门子就会打开,站在我家院子说话,金兰婶子在家里就能听到。
我母亲和金兰婶子两人关系好,她俩瞅着空就说话拉呱。夏天,两人会跨着后半门子,一里一外,倾着身子斜坐在后半门子上,脸对着脸,低语轻声地一聊就是半天,每次聊得都很投入,也很放松,这是她们难得的、不多的放松机会,也可以说这就是她们唯有的娱乐方式———面对面啦个呱。
但是所有这一切,就是这简简单单的一切,现在都随着她的消失而消失了。
母亲的一生是这样一种存在:一种无可名状的、波动的、模糊的、被动的存在,一生都在被动地向前向前,就像湖水的波纹在风和外力的推动下向湖边荡漾、荡漾……最后消失在岸边,看不出任何存留痕迹。
2022.5.27于家中
-
我爱自己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5-27 19: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