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纯个人随想
年少轻狂时不觉得梁伟文了不起,买了他的吹水集看完撇撇嘴扔一边,对朋友说,半壁江山,不过如此。朋友笑问,另一个伟文呢,如何评价。我继续大放厥词,那个伟文啊,生力军罢。
少时眼界高,总觉得我们可以再进一步,还有空间更上一层楼,会迎来加倍耀眼的才人辈出,得到更加享受的文娱盛宴。回首方知,当时以为不过尔尔的已是整个纪代最高一颗璀璨明珠。
我对梁生谈不上多偏爱的原因是我觉得他作为领军人物带着整个港乐生态义无反顾地扎进徒然缅怀大厦倾塌的漩涡,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其实,时代的车轮哪是某一个人可以左右的,我也只是管中窥豹罢了。
且不论立场高下,起码他有直面自己溃烂伤口,亲手切割铺陈血肉,从哀叹中长出一杆笔的勇气。他词中的细腻视角、幽微心声,与这份勇敢是密不可分的。若人不能剖开自己,不能接纳心底的渴盼与阴私,不能体察常常被人们忽略的事情,不能共感那些未经语言落实的思维与心情,该凭借什么写出令人动容的歌词呢。
所以也没必要喟叹各人的选择。无论如何,这便是他,无可取缔。
“愉快少年事”这个题目,让我从自己的曲库里选一首港乐其实有点绞尽脑汁。可能是基于以上我对当代港乐的偏见吧,也可能是我本人一直以来想要从粤语歌里汲取的情感跟“愉快少年事”这个主题不太存在交集,我好像很少听过那种元气满满朝气勃勃的粤语歌。当然武侠音乐的大部分还是很敞亮的,而且武侠故事的主人公基本都是少年人居多,但是我觉得《声生》后面肯定会有一个武侠专场,所以我有意不想现在就涉及这个大类。
不过既然无可避免谈到了,还是稍微插一嘴。其实港乐里面的话,我最先想到的青春回忆是《追梦人》这首歌,也就是另一个版本的《天若有情》。所以我听到Coco唱这首歌还蛮意外的,尤其她是通过不同于我的视角的另一维度的影视来诠释的,就真的很不一样。我其实跟很多港乐爱好者的经历背景差别很大,北方孩子没看过TVB的剧,能有个自己的MP3已经是我学生时代的电子文化自由的极限。我第一次听到《追梦人》是在午夜电台,也是因为那个电台节目,我对《追梦人》的影视捆绑记忆一直有且只有《雪山飞狐》,那么我就自然把它归到武侠音乐的那个范畴里面。然后我那个时期前后刚巧很沉迷金庸,并且刚巧很喜欢程灵素这个角色,大概是她的故事诠释了我心中的一部分浪漫细菌吧,让我感受到一种极致英勇的爱,所以想到少年事,第一反应是《追梦人》这首歌。但是其实再稍微长大一点后我就觉得自己中二时期的品味很不忍直视,就是最喜欢的金庸人物都是这种爱而不得然后默默内伤的卑微单恋人,同理还有李文秀和余鱼同,哈哈哈哈。而且程灵素是这三个人里面最不酷、最出让自我的一个,甚至有些类似现在人们调侃的“抹布女”,哈哈哈。所以说,人们的价值观渐渐演化,看问题的视角增添了更多的维度,过去的一些文艺形象或许的确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已经都是时代的眼泪啦。
言归正传。有关少年事的粤语歌,除了武侠之外,涌上我心头的更多是一些叛逆的固执(“别问最爱我的人/伤我有多深”“我是张不妥协的单人床/从来流浪碰撞”),一些被迫早熟的自舔伤口(“谁说会与我骑回旋木马/天黑透了伴我一起归家”“明明绿灯转眼变成红灯/假使相当勇敢怎可挽回自身”),抑或是多年后回望的种种遗憾(“曾是琐碎一天/今天方觉得/如此重要”“不再技痒/筑起四面墙/天真与善良/不知去向”)。当然我不否定成长的烦恼或者少年时做的傻事错事也都是每个人青春回忆中很重要的一笔,但是这些毕竟很难称得上是纯然的“愉快”。也许是我的音乐取向决定的,也许如果我看过更多香港影视,或者听过更多比如Gigi Leong的歌可以给出一个干脆而爽快的回答吧。
说起来,梁咏琪的风格怎么看都会是我特别欣赏的类型,比如创作上与她一脉相承的孙燕姿是我最喜欢的华语女歌手,比如音乐气质与她很相似的蔡淳佳我也非常喜欢,但somehow就是缘浅,听得不多。《花火》很适合李健,folk味对上了。
绞尽脑汁的结果是提名Sa的《Make A Wish》。很可爱的一首给孩子们的公益歌曲,是阿Sa单飞的作品里我非常喜欢的一首。“孩提时怀抱的理想,总不会忘掉。”但愿你我。“这一个宏愿,别种在人生的荒野。”
我很中意的一句话是李健说,港台音乐带给青少年的我们良多懵懂情感的抒发和指引,如何面对,如何表达,如何排遣。珍重,维系,让那些情愫成为一件美好的事情。
老派的港乐,有相当一部分着眼在人生当中真善美的那一面,歌唱壮美,颂扬勤勉,咏叹真情。《狮子山下》《万水千山总是情》……唏嘘也有,但目光仍然是向往明天。这是那个大时代整体的底色,从深重的苦难走出来,只有一刻不停地往前走,继续往前走,再往前走。
后来渐渐人们的取向越来越私人化,从一种很笼统的歌咏演变为一些比较具化的抒发,就是现在人常说的,唱歌的时候脑子里有一个对象的那种感觉。
或者一群对象。比如《千千阙歌》大合唱就真的非常犯规,严重犯规。从副歌一出来我就开始哭,完全是一种条件反射不需要经过大脑的哭。尤其是当下这种每个人都被隔绝在自己小空间里的特殊年代,眼泪来得汹涌澎湃。“来日纵使千千阙歌,飘于远方我路上;来日纵使千千晚星,亮过今晚月亮……”怎么可以有这么美的意向,和这么决然的聚散。
一生所爱那肯定是妈。所以我第一反应是《真的爱你》。但这种感情其实是很复杂的,只有羁绊断不了的才是生命中真正紧要的人,可是成熟之后会发现所谓的“羁绊”并不都是人们常常描述的怀念的甚至赞扬的那般美好,羁绊也可能是拘束,是伤害,是负面影响。我们的文化语境当中谈到母亲,常常只有神化对方和自我忏悔,批判一点说,是还没在心灵上断奶。但是叶蒨文这首《凭着爱》有唱出一种跟对方心平气和站在同一个位面的心境,这是我觉得最难得,最打动我的地方。是一种人格真正成熟之后的不drama的爱。是我看穿妳强势表象底下的脆弱和缺陷,是我感谢却不认同妳的极端做法,但我还是选择包容妳,因为我知道妳爱我,因为我也无法不爱妳。
第三题上半场最喜欢《最佳损友》,下半场最喜欢《深爱着你》(被口音拖累了哈哈,不对着歌词听美绝)。
《高山低谷》是无望的爱。同自我握手言和的歌有很多,但不包括这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