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想-Essentialism by Greg McKeown
今年4月底我burnout了,紧急请了1个月的假调整。
Burnout的原因是我很忙,但同时又什么都没做:
我的工作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但没有为我带来价值感。工作以外的时间被一些可有可无的聚会,娱乐活动占据。除此之外,我在攀岩的爱好上也体验了强烈的挫败感,
我的生活一地鸡毛,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在这个危机时刻,我开始读Greg McKeown的这本Essentialism,期待获得一些启迪来解决我“瞎忙”的困境。
Essentialism的核心论点和我的收获
Essentialism的基本论点是,人的精力和资源有限,因此需要找出自己的核心追求,并严格且激进地精简与其无关的事。(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也在essenitial的范围里。)
我个人最大的收获是以下两点。
- 完美主义的陷阱
- 优先自己的重要性
完美主义陷阱
完美主义陷阱在缺乏资源的人群中很常见,比如我们小镇做题家。目标很大钱很少,对收益就会有不切实际的期待,每一笔投资都是风险投资。
其实试错是学习过程中很正常的现象,所有人都是通过找到自己不喜欢的事来逐渐摸索出“喜欢”的模样。
但你经常会见到家长埋怨自己7岁的小孩上兴趣班3天热度,没有恒心。当一个小孩发现自己不喜欢这个兴趣班时,她不敢和家长说实话,继续花时间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最终可能还是会放弃。她最终放弃的可能不仅仅是这个兴趣,还有尝试其他新事物的时间和勇气。这就是完美主义的开端。
我其实算比较有语言天赋的人,英语日语流利,俄语法语能简单读说,但我还是很畏惧学习新语言。
在我的经验里,学语言有4个瓶颈期。
第1个瓶颈是学习记号系统(日语的五十音图,俄语的斯拉夫字母,法语德语等的拼读),第2个瓶颈是学会依靠工具书查阅文章网页,第3个瓶颈是自信地(重点)进行casual会话和写作(写短信发社交媒体),第4是进行有特定规范的对话和写作(比如在职场使用或进行学术写作)。
越过每一个瓶颈,我都会收获巨大的能量,从而坚持学下去。
我的完美主义体现在对口音的高要求,一旦发现自己某个词发音不标准,就会通过停学废学来逃避自己发音不好的事实。但事实上,口音的问题要到第3个瓶颈才会有真正的负面影响,而我往往是在前两步就放弃了。
吐槽一下,这种口音原教旨主义在学界也很常见。语言科班的老师很喜欢讲入门要打好语音基础,入门一定要有一个好老师纠正你的读音,好像口音不标准就不能交流了,而且让学生形成一种人无法靠自己矫正发音的错觉。(但矫正口音最重要的恰恰是听力,你需要听出来标准和非标准之间的区别才能去朝着标准的方向调节,别人听得出来你听不出来就是没有用)。我觉得这些老师们是在为自我的存在价值辩护,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是没有必要take it seiously。
优先自我的重要性
Essentialist默认所有任务都不重要。除非这个任务和你的核心追求有关,否则都应该被精简掉。
这个判断逻辑不是一个if…then…语句,而是一个unless…then…else…语句(码盲献丑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command,明白我的意思就好)。
这个原理在人际关系上的应用是优先自我:当别人的需求和我的需求发生冲突时,不管ta是敌人还是朋友,我都需要优先自己的需求。
比如我答应了和某个人吃饭,但是我当天不舒服,我要优先自己的身体需求,选择拒绝朋友,即使这很尴尬。如果我在存钱,但是朋友邀请我去超过我预算的地方旅游,我也应该拒绝这个邀请。
这么做的原因是,满足自我需求后,我才有余力去给予付出。
不求回报的,真正意义上的利他行为是会让我快乐的。如果我不优先自己而优先了对方,我就会期待对方有同样的付出,那我们就变成了交换利益的状态。这个时候不管对方怎么做我都会陷入患得患失的内耗状态——即为了我不能改变的事情担忧。
在我认识的人里,有些人天生就懂得优先自我。我会觉得她们任性,但同时也尊重她们有原则。结果是我没有和这些朋友绝交,而是调节了自己的期待。这就意味着,在社交生活里坚持优先自我的原则并不会让我损失真正有价值的朋友。
当然,优先自我最理想的状态是,在许下承诺前就进行审核,尽量不浪费别人的时间。但damage control也是必要的。
我曾经认识一些对自己想要什么不明白,到处许诺但又无法兑现的人,后来逐渐不怎么和她们交往了。
狩江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AI怎么帮助我们学习? (1人喜欢)
- 日本选举制度中1票的格差
- 人机共治时代的7个预言:从「执行监督者」到「规则策展人」(Deepseek生成) (1人喜欢)
- Deepseek猜星座猜得挺准 (1人喜欢)
- AI作为学习工具带来的机遇与危机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