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阅读
坡翁有言:“渺沧海之一粟,寄蜉蝣于天地。”人之于天地,如尘埃,如蜉蝣。以眇眇之身面对宇宙之无限,常常会感到自己的有限性——我们被拘束在有限的时空、有限的生活经历、有限的思维方式、有限的情感遭遇、有限的身体里。
帕斯卡尔亦有言:“人是一根芦苇草,但却是会思想的芦苇草。”会思想的芦苇草,就会不满足于自己的有限,就会想打破重重枷锁,让自己的生命与更广袤的宇宙时空产生联系。
怎么做呢?方法有很多,看电影、听音乐、旅游、与朋友畅谈,以及读书。通过这种种方式,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认知,体会更多的情感,让自己更为丰富。
这个过程,既是出走,也是回归。通过这些方式,比如旅游,我们从常规的因而也是有限的生活中走出去,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切换一种新的生活节奏;在新的环境和节奏中,我们重新发现什么叫“悠闲”,我们把壮丽山河装进记忆……这个过程,也是我们向更宏阔深邃的世界的回归之旅。
读书也是一样的。阅读,就是把自己抛进书里的世界,那可能是一座思想的迷宫,一个人生命的历程或重要转折,一段历史,一扇通向新知的大门……无论是什么,在读进去的一刹那,我们就已经逃离了常规的因而也是有限的生活,实现了一次出走。如果我们能在这本书里获得新的知识、感受丰富深刻的情感、获得思想的启示……生命因此更加深沉,更加广阔。
但并非所有的阅读都是如此,正如有的人旅游仅仅是“到此一游”,别无所获。毛姆写过一个短篇,说一个漂泊者跑遍了几乎整个世界,并且喜欢旅行,比如他曾在中国游历四年。按理说,这样一个人应该是有趣的、有魅力的。但是,这个水手,毛姆说,“你会觉得他根本就是个平庸的人”。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经历仅仅是肉体的,没有转化成心灵的体验”。
何为读书?我觉得,读书就是一种突破自身有限性的方式,相比旅行、音乐、畅谈等,这种方式最为便捷、门槛最低、可选择范围最广,因此最受推崇。但并不是视觉细胞捕捉到书本上文字的线条就是读书,只有那些把自己扔进书里,并能捕捉到“心灵的体验”的,才是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