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浅回忆一下林芝
关于西藏,我只聊了拉萨的布达拉宫,山南的羊卓雍措,林芝却被一笔带过,选择性遗忘。虽然短暂,但毕竟是一段难得让人内心平静的时间,所以隔了快两年,依然对那里有记忆。

从拉萨开车去林芝,需要5个小时左右,送我们过去的藏族司机上高速前,一直在沿途的村庄接人接货。我记得当时坐我旁边的是一位藏族大妈,从上车开始就一直拿着转经筒念经,我被这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氛围搞得昏昏欲睡,连司机打瞌睡压实线行驶都顾不上了。偶尔,司机会高唱几句藏语歌,这时大妈就会停下来和司机搭搭话,我们也听不懂。偶尔我们聊几句时,除了司机,也没人听懂。大部分时候,大家都是沉默无言。没有交谈,注意力自然而然就放在了窗外的风景上。

渐渐地,路边的荒凉高原已经变成青山绿水。越接近林芝,越感受到生机勃勃。山谷里的雪山融水奔腾而去,山阴面的河流更是泛着冷冽。下了高速,我们路过了一大片青稞地,青稞已经成熟了,满眼都是暖洋洋,金灿灿,有种南方“双抢”时的丰收喜悦。接近巴松措,蓝莹莹的湖水闯进眼睛里,同伴说还挺像他的家乡东江湖,至此,西藏独有的温润气质就尽收于林芝了。


在林芝停留的时间太短,我们只打算在巴松措深处的结巴村住一晚。听景区的导游介绍,“结巴”在藏语里的意思是“被遗忘的时光”,所以结巴村或许是被俗世长长久久地遗忘过吧!才得来这样的名字。

整个村子隐在郁郁葱葱的青山下,村旁就是巴松措,远处是高大的雪山。村里建筑也是非常传统的藏式民居,几乎家家都有小院子,院子里的青草鲜花野蛮生长,还有很多看着像石榴的苹果树。这是在拉萨没见过的原始的安静的景象。





我们落脚在家庭旅馆,主人一家都是地地道道的藏民,一进门女主人就热情地招呼我们喝甜茶,他们家的甜茶真的是我目前为止认为最好的,没有别处那种奇奇怪怪的牦牛味,也不会太甜,很淳朴的味道。

只是住宿环境相对差一点,房间的墙壁是贴的颜色鲜艳花纹繁复的墙纸,连天花板都是。女主人叮嘱我们要把窗户关好,不然会爬进虫子,而且晚上山里湿气很重,被子会变潮。想想也就这一个晚上,将就些吧。
下午的时光变得悠闲,日头也很暖,我们一起在村里闲逛。在巴松措边上拍了几张搞笑照片,看到有自行车出租,就打算骑上在附近转一圈。临时看管自行车出租的是一个藏族男孩,腼腆害羞,我朋友想逗逗他,就开始搭讪,得知他不会骑自行车,朋友表示要教会他,刚好可以抵租车的费用。男孩反应过来,连忙摆手,嘴里连珠弹似说不行不行不行,一阵惊慌失措。后来告诉他是开玩笑,才作罢。



近黄昏时,爬上村子后面的观景台,俯瞰整个结巴村,这一路不长,但也爬得气喘吁吁,海拔两千多的林芝还是有高原反应的。高处的观感,是更安静了。湖泊是静的,雪山是静的,村庄也是静的。只有云是动的,那些可以伸手摘下来的云。哦,还有风。


下山后在村里遇到提着牛奶桶回家的村民,还有转经筒旁虔诚祈祷的老奶奶,村里的男人也陆陆续续骑着摩托车回来了,几只狗冲出院门边叫边迎接。夜晚来临,烟火气骤然而起。



晚上下起冷雨,我们窝在家庭旅馆隔壁的川菜馆等晚饭,其实也没有招牌,只是听到老板夫妇的川音。最期待的就是松茸鸡汤,老板用高压锅一锅锅老老实实炖,我们等了2个小时才吃上饭。店里等饭吃的人也比较多,基本都会点这道菜。厨房和餐厅连在一起,没有遮挡,看着老板夫妇手忙脚乱备菜,有个大叔看不下去,准备撸袖子自己动手炒菜,大家都乐了。不过山野之味,总是令人惊喜的。

回旅馆后,女主人已经烧了炭火,屋子里暖和,又多喝了几杯甜茶才回房间。即使下午关了窗户,被子仍然是潮的,我和朋友盯着花花绿绿的天花板,更加睡不着。于是就开始聊天,聊到哪儿算哪儿。

林芝的这一夜也就这样过去了。
因为第二天一大早要离开结巴村,去林芝市区,所以大家都起很早。早晨的结巴村薄雾缭绕,仿佛换上了冷调滤镜,我对着湖的方向往下走了一段距离,静静地站了一会,想起有人对我说过,下雪的林芝更美。脑海里就不禁开始想象,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美呢?只是短短一句“下雪的林芝更美”,就让人心动不已了。

浅浅回忆了一下林芝。抚平了很多浮躁情绪。已经很久没有去远方了,同样被困住的何止我一个人呢。
我最喜欢的旅行博主说过,“倘若如果有人能够通过我们的视频,多在心里种草一个目的地,对这个世界多喜欢一点,那么就是在给不同处境下的人,多一点向前生活的盼头。”
感谢共赴。
-
米勒·奥尔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5-24 20:5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