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橹一枝声自长(《诗话江南·吴中好风景》第二十辑)
“吴地记”更新,《诗话江南·吴中好风景》第二十辑《太湖水产》,收七首诗,依次为:宋·宋祁《吴中友人惠蟹》、清·赵执信《寒夜与张汉瞻云章食蟹》、宋·杨万里《白鱼羹戏题》、元·薛兰英、薛惠英《苏台竹枝词》、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清·黄兆麟《苏台竹枝词》、唐·张志和《渔夫歌五首》(其四)。
这些诗吟咏的水产有螃蟹、白鱼、银鱼、鲈鱼、莼菜等,说实话,我对水产没什么感觉,选了黄兆麟和张志和的诗,无关水产,只因诗有趣。
苏台竹枝词
清·黄兆麟
蒲鞋艇子薄帆张,柔橹一枝声自长。
舵楼小妹调羹惯,烹得霜鳞奉客尝。
选这首诗,是被“柔橹一枝声自长”击中,抵抗不了。
“蒲鞋”是草鞋,那“蒲鞋艇子”是什么意思?我理解是简陋的小船。文人出游常为画舫,很是考究,诗人坐的却是最寻常的渔家小船。恰恰是这份朴素,才配得上“柔橹一枝声自长”。天高水阔,橹声悠悠。
舵楼里的小妹,就像邻家阿妹,不施脂粉,自有风吹日晒的红润健康。小妹调羹也无需复杂的厨技,船菜船菜,尝的就是一口新鲜,那鱼儿一出水即入锅,足矣。小妹奉上的是“霜鳞”,那么是白鱼或银鱼?
十年前太湖边还有船菜,现在大概无迹可寻了,因为环保问题。你只能在“柔橹一枝声自长”中去想象小妹调羹奉霜鳞了。
渔父歌五首·其四
唐·张志和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
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
张志和,号玄真子,就是那个唱着“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渔父”。玄真子隐居的西塞山,在太湖西岸湖州地界,这首诗里的“松江”在吴江松陵,两地相距不远。他从“桃花流水”的阳春唱到了“枫叶荻花”的深秋,在一个霜染红叶片片落、芦花似雪漫天飞的日子,他的渔舟来到了松江。这位“蟹舍主人”是何人?从强调“共餐”来看,他们是萍水相逢吧。诗人来松江并非专访,只是他“蚱蜢为家西复东”的飘游。蟹舍主人好客,欢欢喜喜端上菰米饭莼菜羹,还有清蒸螃蟹,深秋正是蟹黄蟹膏最肥美的时节。莫要以今天的市价来论螃蟹,我小时候家里买螃蟹总是一蒲包,就是那种草编的大袋子,哪像今天论只买。想来,玄真子的时代,螃蟹也非金贵,与菰米莼菜同属乡野之物,这自然浑朴的气质很符合诗人的趣味,于是,我们这位唱歌的“渔父”与打鱼为生的渔夫举杯相邀,开怀痛饮。江南的深秋之夜已寒意颇深,“不觉寒”是因为酣眠。
酣眠让身心充满幸福感,古人也一样呵。
一树叶子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四明山古村落之李家坑 (1人喜欢)
- 四明山古村落之中村 (3人喜欢)
- 四明山里一日行 (2人喜欢)
- 四明山古村落之冠佩村 (3人喜欢)
- 清潭坑村的山樱 (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