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
历史长河,千秋万代,人文逸事,流转不息,当需后人虚实自鉴。而司马迁的《史记》,却是在中国历史中占有相当重要位置的文化遗产,它显现出圣贤前辈的文化智慧和极高的素养。忽然想,中国的古人早已把人与人的哲学琢磨的透透的,精辟至极。 忠孝贤良,智慧之人,阴损奸诈缠绕于复杂事件的讲述过程中,再现出跌宕起伏的历史人物。 而现世间,已然也在不断续写新的篇章,历史即星火相传又错综复杂,广远而又深不可测。 看此版本(译文)共述十七列转,有些略知,耳熟却不能祥。看后,几列印象深刻,略记一点如下—— 首列当属刘邦项羽,自感刘项二人简直就是古人中性格决定命运的典型代表。 刘邦除运气好,天助,更是性格之赢。谦恭嘴软,会用人,懂迂回,能屈能伸,有大主意,大心机,大志向。做事该软则软,当硬得硬。虽有品德上的瑕疵,但并不误他成大事。 项羽吃亏在性格。身为将门之后,勇敢无畏,所向披靡,爱憎分明,恨谁就连带他的左亲右临也要刀刀见血。不懂用人,错过了范增那样能助他的高人。清高,心傲,喜好凡事痛快 ,少攻心之术,宁折不弯!英雄气太重。尤其最后,能逃不逃,不能如刘邦那样,失利时可以东躲西藏,为自己逃命快一点,竟狠心一次次把自己的亲骨肉推下车。为求东山再起,好汉不吃眼前亏。而项羽宁可自刎,也要保住尊严。这其实也是一种让人佩服和值得赞美的品格。他杀敌勇敢无畏,既有轻率之果断,又具悲悯柔肠,错失鸿门宴过分自信,终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为自己上演了一幕悲歌壮举。 陈胜吴广都属热血男儿,头脑沸腾时的果断及勇气极其可嘉,是被压迫已久的农民起义之壮举!没有背景,素质欠差人意,虽然失败,总归是为推动了历史的进程被后人所铭记。 陈胜不得已杀了老家熟人事件,似乎在告知飞黄腾达的人,对过去熟悉自己的人应采取不近不远,并使得他们有所畏惧才最为妥当。 陈胜被自己的车夫所杀,可见陈胜没有看人防人之术,也是终不能成事其中原因之一。 屈原正直无私,竭尽才智为君主效力,但却受到谗佞小人的挑拨离间,其处境可以说是很困窘了。诚信而被怀疑,忠直而被诽谤,怎能没有怨恨呢?他超脱于尘世之外,不为世俗的污浊所辱,保持清白高洁的品德,出淤泥而不染。由此推想,屈原的志向,即与日月争辉。屈原的满腹经纶才华,终被严酷的现实和不被理解而葬送了。自他走后 ,无数的世世代代中华子孙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纪念他。 “君王若是圣明,那天下人将共同得到福佑。”君王若不圣明,哪里能得到福佑呢! 太史公说:(司马迁)当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等赋时,为其情志所悲伤。到了长沙,看到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尝不落泪,追怀他的为人。后来我读了贾谊祭悼屈原的文章,又怪屈原,以他那样的才华,若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会不接纳他呢?却把自己弄到这般地步。读了贾谊的《鸟赋》,作品中把生与死同等看待,把在朝与在野都看得很淡薄,我又感到茫然若失了。 韩信的胯下之辱算是修炼了他的高度忍耐,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忍受了一时的屈辱而成就了今天的功业。假使韩信能够谦恭退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他在汉朝的功勋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这些人相比,后世子孙就可以享祭不绝。可是,他没能致力于这样做,而天下已经安定,反而图谋叛乱,诛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么! 记起很早就知道西门豹在邺县治理给河神娶亲这个故事了!情节特别有意思,尤其把一个个巫婆,庸官扔进河里的桥段印象深刻,却不知史记里有这个记载,看来以前是太无知了。西门豹做邺县令,名闻天下,恩德流传后世!西门豹征发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引漳河水浇灌农田,农田都得到灌溉。 鲁国的朱家是真正的侠客,仗义疏财,他顷其相助救过的大人物及所有帮助过的人,他都是尽力躲着他们,不给他们一点点回报的机会,这是何等令人敬佩的人品啊! 李牧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没有死在战场上,却因被小人散布谣言和诬告而丧命。历史告诉后人,明枪好躲暗箭难防,背后离间之人大有人在,防不胜防!因此,当者最该具备的是有主见。 优孟用来规劝楚王对宠马过分之举的办法可说是以毒攻毒。优孟劝楚庄王的方法可说是出其不意,旁敲侧击,以点带面,让人心服口服。 人都有两面性或多面性,吴起就是个例子,为取功名,不惜杀妻以求信任。带兵打仗时,没有架子,又可与小兵们融为一体,或许还有他其它方面的多面性吧! 孙膑算计庞涓的军事行动是英明的,但是他自己却不能预先避免刖足的酷刑。吴起向魏武侯讲凭借地理形势的险要,不如给人民施以恩德的道理,然而一到楚国执政却因为刻薄少恩而葬送了自己的生命。可叹啊! 平原君为了不被别人说自己重色轻士,还是把笑话跛子的美人杀了已博得众人的赞扬。看来他真是个大君子。 太史公说:(司马迁)一个人知道将死而不害怕,必定很勇敢,死并非难事,而如何处理、对待死才是难事。 太史公说:平原君,乱世中超群出众的贵族子弟,但是不能识大局。俗话说“贪图私利令智者冲昏头脑”,平原君相信冯亭的邪说,贪图他献出的上党地区,致使赵国兵败长平,赵军四十多万人被坑杀,邯郸几乎不能保存。 历史告知,挑拨离间是毒药,可偏偏就有人就爱这一口,也的确有人不知分析,听信谗言,坏了大事。魏王和平原君都吃了这个亏。 贾谊说:“贪得无厌的人为追求财利而死,有事业心的人为建立功业而死,权势欲强的人为追求权势而死,一般的人只求平平安安地度过一生。” 历史发展到了今天,似乎人们依然崇尚忠诚,善良的品德,然而,有些事情却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令人心寒的事也还会时有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