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和答案
本文中提到的十一个问题来自蒂姆·费里斯所著的《巨人的方法》,我将尝试从自身的角度来回答它们。
1. 你最常当作礼物送给他人的3本书是什么?
我很少会送书作为礼物。我总觉得送书会给人一些压力,仿佛在告诉对方必须要读完这本书,因此我只能大致说一下在我的生活中存在感较强的几本书。
A. 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事实上我只完整地在纸面上读过一次,但是我听过无数次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录制的有声版。这本书说的是主角和一群他的朋友在巴黎和西班牙喝酒、钓鱼、看斗牛以及争风吃醋的故事。我通常是在外出散步的时候听。在忙碌和作息规律的生活中我喜欢看这种自由懒散的故事作为调剂。类似的还有凯鲁亚克的《达摩流浪者》。
B. 傅雷翻译的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本从大学时代开始就是我最喜欢的书。
C. 哈尔莫斯的《我要作数学家》。这本通常是我推荐给想要来做研究生的一年级新生的。哈尔莫斯在这本书里将数学家的方方面面都写到了,可以帮助新生对学术生活有个大概的认识,而不是从科普书读来的那些浪漫但不切实际的印象。最近我还推荐了《宽客人生》。作者是一名想要去做科研但最终失败而去做宽客的人。有的时候我们不但要看别人怎么成功,也要看是怎么失败的。
2. 最近有哪个100美元以内的产品带给你惊喜感吗?
100美元是个比较尴尬的数字。如果我已经决定要花100美元,我更可能愿意去花1000人民币,因此假如放宽到1000人民币的话,我会选择亚瑟士的缓震跑鞋Nimbus,虽然它的吊牌价大于1000,但你总可以用更低的折扣买到。人每天差不多都要走一万步,我希望这一万步能走得舒服些。
3. 有没有某次你发自内心喜欢甚至感恩的“失败”?
我相信我说的可能是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一件事,就是与不合适的人建立亲密关系。你会发现人真的是很难改变,因此如果你与一个人交往之初就发现对方身上有什么东西令你不舒服,不要指望它会消失,它只会令你越来越不舒服。
4. 你长久以来坚持的人生准则是什么?
不要将自己太当回事,也不要完全不当回事。
5. 你做过的最有价值的投资是什么?
做了激光视力手术。如果你戴了快20年的眼镜但依然不喜欢戴眼镜,就不要再折磨自己了。
6. 你有没有什么离经叛道的习惯?
我仔细想了一下,没有,当然别人可能并不这么认为。
7. 有没有某个信念、行为或习惯真正改善了你的生活?
那就说习惯吧,运动和阅读。这时为数不多的能给生活带来正向反馈的事。
8. 你会给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什么建议?你希望他们忽略什么建议?
这两个问题可以合并在一起回答,就是不要听从你身边的资质不够的人的建议,比如你的父母、老师、同学等。很多人给的建议其实是对自己生活的辩解,所以假如对方不是你想要成为的那种人,就不要听从他们,否则你就将变成他们。想清楚你想要走什么路,然后大胆前进,你不懂的东西也能在前进的路上慢慢学会。
9. 在你的专业领域里,你都听过哪些糟糕的建议?
“每天都要看arxiv,知道别人在做什么。”
我从不同的资深学者那里都听到过这个建议,事实上我曾经也的确这么做了,但我后来发现其实只有两种人需要每天都看。一种是新手,他们需要知道学术规范和熟悉学术圈的交流惯例。另一种是资深学者,他们可以鸟瞰整个领域的发展。对于其他人来说,过于频繁的关注arxiv有两种弊端。一是你总会将自己能做的和别人做对比,从而带来挫败感。我每周能在arxiv上发现5-10篇有意思的文章,一年下来大约有200-300篇,而我只能具体去研究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二是总关注别人的工作有点守株待兔的味道。学术要主动去找题目,而不是靠别人送题目给你。关注一个问题或者一个领域,然后主动地去调研文献和学习,才能走出自己的路来。最终形成你对某个问题看法的绝对不是近几周arxiv上的文献,而经常是一篇这周的文献,一篇2000年的文献、一篇80年代的文献、一篇60年代的文献、几个stackexchange上的回答和链接、某本专著的一小节,以及某个教授写的lecture notes加在一起。
10. 你如何拒绝不想浪费精力和时间的人和事?
不随便接电话。我从没有因为漏接了某个电话而错过什么重要的事。当然可能也有,但是我并不知道,所以这很好。
11. 你用什么方法重拾专注力?
散步和冥想,这两者也可以在一起做。事实上我并不太需要“重拾专注力”,因为当我认真工作时,我就不由自主地滑进“专注区间”了,我很多时候需要做的其实是怎么脱离这个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