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生存日记 / 石头到底说了什么
1
这周去了趟酒吧,第二天嗓子干到发疼,我还以为是酒喝多了脱水了,结果晚上开始好像有点发烧。
不会又阳了吧😓
2
和一群朋友去坐新港的Canal Tour,中途导游指向一个地方说这是一个nude bar,不穿衣服就有免费的酒。但我们丹麦人才不在意这些,现在要裸着进去都得排队。
结束之后大家一起去Reffen吃饭(类似street food court,有各个国家的street food),聊起Canal Tour,一个丹麦女生说我觉得那个nude bar非常好地sum up了丹麦人的性格... 我说其实在中国很多人提起北欧国家,很大的印象是社恐+depressed,她一整个震惊脸,说“I feel so offended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might be true for other Nordic countries... but Denmark is the happiest country in the world!”

3
和一个德国朋友聊到Louisiana Museum,我们都特别喜欢Diane Arbus那个展,他说他看完那个展感觉有被inspired到去拍路人,以前就too shy to ask。我说我也是,看完之后很想试试用黑白胶卷,虽然到现在都没有开始实践。然后聊到平时用什么相机,我说我用Analog比较多,他说他有一台digital,analog也有但是是3D的。应该是说的Reto那款3D菲林相机,之前看过一个YouTuber的测评,我觉得这个真的酷到不行,但真要自己买这种没用的酷玩意好像又有点乱花钱。虽然我在这方面乱花的钱也不少了...

4
又去电影院看电影了!等《妈的多重宇宙》等了两个月,终于在丹麦上映了。
在丹麦看电影感觉需要一点勇气。万一本来就没听清在说什么,又被丹麦语字幕干扰就很糟糕。万一电影里有什么外语也是只有丹麦语字幕,那就完全抓瞎。之前看《神奇动物3》就因为这一点观影体验不是很好,当然更不好的是电影本身就烂。
一开始感觉比较幸运,这部电影里普通话和广东话含量非常高,如果是只会英语在丹麦电影院看应该会很崩溃,结果到了那段母女变成石头的无声对话,我和只会英语的观众一起崩溃了... 散场之后随机抓了对情侣问他们那段石头到底在说什么,结果解释完还是有点没懂。
不过电影本身非常好看。后来读到一些trivia,说Daniels原先的设定是Evelyn因为有ADHD所以可以实现所有宇宙间的跳跃,后来感觉这个设定太insensitive就删了,但在制作过程中Daniel Kwan发现自己有undiagnosed ADHD... 确实是很明显的隐喻了。其实也未必是隐喻,我觉得producer自己是neurodivergent的话,就很容易把自己的一些症状转移到角色和镜头语言上。之前看《Turning Red》和《Blindspotting》也感觉有看到一些ADHD metaphor。

5
最近开始plan接下来要去玩的地方。我之前已经买了《伊丽莎白》三十周年在美泉宫的音乐会门票(卡司是Maya和大表哥!),所以维也纳是一定要去的了。一开始plan了一个非常雄心壮志的计划,从下周三一直在申根区玩到七月中旬再去英国,加起来连玩两个半月,后来算了下感觉钱不太够... 就算了。少去几个地方好了,以后应该...也有机会的吧?
6
还有一个发现,像我这样对美食和住宿环境没什么追求的人,出去玩真的可以省不少钱。
7
因为打算七月份去英国嘛,开始挑西区的音乐剧门票。结果想看的太多一时有点选不出来了... 感觉LesMis和Hamilton是必须要看了。摩门经也想看。我对歌剧魅影没什么感觉,但是在西区的剧院看应该效果会非常好... 欧洲人真的好幸福啊。
8
周五去了一个debate tournament,好像是两年多来的第一个线下的tournament了。然而打得并不好,甚至感觉水平重回高中,最后也没有进final。
情绪还蛮低落的... 如果是给了很好的speech,因为其他人都很厉害输掉了比赛,倒也不会这么难受。虽然胖乎乎笑眯眯的裁判feedback的时候一直跟我说你的speech很好,我给了你很高的speaker score,但是心里还是很不服气。虽然现在别的事情都可以很佛,但在debate上好像还是忍不住变得很较真。
9
后来也开始想这件事。我其实完全不在乎别人觉得我是不是成功,是不是富有,是不是上进,很多普世的标准我都不在乎。但这并不代表我真的不在乎别人怎么评价我。如果有人觉得我不聪明,那我真的会很难过很难过的。
10
结束之后和大家去酒吧after party。一群人聊自己最喜欢的电影,听到了《盗梦空间》《猫鼠游戏》《星际穿越》,看着眼前一群欧洲人(甚至还有个法国人!)举杯说Nolan is awesome,心里忍不住说你们欧洲真的是要完蛋了。
虽然根据电影喜好judge别人很不好,但是欧洲诶,离所有最好的舞台剧那么近,最好的电影工业,最好的影展,最好的艺术博物馆,结果最后还是最喜欢诺兰和斯皮尔伯格,我真的要气到牙痒。
后来想明白了,死文青always being死文青,可能欧洲死文青只是幸运一点,并不代表所有人都是死文青的。
11
和我爸打电话,中途电话那头我弟跑过来找我爸要零用钱,说“I wanna buy some ice-cream”,那个ice真的发得很后面,对话中还穿插了几个“you know”,一下子让我想到了康熙的Melody。我问我爸说他口音怎么变得这么加州啊,我爸说他最近看多了Youtube,说自己已经不讲kiwi English了,开始讲American English了。
我看你们新西兰真的也是要完蛋了。
-
周斯文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5-19 02: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