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的小溪漂流001 | 我相信我值得
即使是快干涸的池塘,在蒸发前也要记录
看《我在市场待了一整天》纪录片的第二集(哈哈我就是很喜欢看这些有人情味烟火气的纪录片),讲到新竹的竹东市场,我有些遗憾台湾旅行时没能去到当地的菜场转转、看看本地人在买些什么。对台湾旅行的渴望在最近关注了一个小红书吃播博主后(“大吃一口!”)更加强烈,我想象台湾东南西北我还没有去过的角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去自由行了。
第二集最后关于照相馆的片段很打动我,我一下子回忆起小时候回老家,婶婶带我去镇上照相馆拍照的事。印象里那天并非什么纪念日,更像一次她的心血来潮。我还记得照相馆里模仿森林的绿色背景墙,和趴在地下的一只很大的玩具老虎。“头再低一点,往左一点点,哎对,笑一笑!”摄影师大约对我说了这些对其他顾客重复过无数次的指导意见,但对当时的我来说那种陌生人全新全意注视我一个人的聚焦让我很受宠若惊,仿佛我的头多转了0.1度,对于这个星球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那张照片我现在也不记得放在哪儿了。
关于摄影,或者说写真,我一直是一种很拧巴和矛盾的态度。之前和喜欢的男生初次见面,他就带着一台相机扫街。他是自学成才、摄影很有天赋的人。但当我在他身旁,看他飞速举起相机不动声色抓拍时,我还是觉得这种没有征得对方同意的捕捉有些侵犯别人的隐私,即使他是因为觉得美才选择记录的。
换作我自己拍照,如果没征得对方同意就拍摄,我也多少有心虚的感觉、觉得打破了一些边界。我自己是边界感很强的人,多少有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感受。
关于这篇随笔,看陈映真短篇小说集的时候真的觉得惭愧,当然拿自己和大师相比本就是一种不自量力,但我的确愈发感觉到曾经笔下的那种潇洒和创造力在离我远去。初中写随笔时的畅快和自由现在变成了措辞的艰难,我发现自己用于欣赏自己文字的时间越来越少,大部分时候都是在艳羡别人灵动的、有风格的表达。于是我在书写这一领域中也逐渐退回观众的席位了,就像在发现自己无法上台演出话剧、自甘在台下当观众后,我发现即使是不用解放天性、登台直接面对观众的单纯记录都让我有些无力了。
或许是因为社交媒体上意见领袖的表达太多了,信息不仅被图像和emoji装饰,格式也都精心排版。不,感觉还是在给自己找借口,因为我知道即使是纯文字也有让人印象深刻的。总之自己带着一种暗自比较的心态,在文字的浪潮里很快被抛下了,就像看过拍岸的汹涌浪潮,也看过海底深邃无息的水流,再看自己,仿佛只是一条小溪,甚至一片湖泊。
但我还是要记录,即使是快干涸的池塘,在蒸发前也要记录。我相信我值得,投入给文字的时间也值得。
-
银杏薄荷桑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03 21:4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