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关于感情的一些思考
朋友约着8月份去武功山,我想起了自己在这件事上曾经爽过老弟的约,中午和他聊了几句天,他说要和对象一起商量一下。
又谈起哪些人同行,对此他是一种保守的态度,后来又自己找了个台阶下,说是就算出去对象也不知道遇到了什么样的人,我说,出发点是好的就行,发心很重要。
而后我在想,自己对于感情究竟是何种的态度和看法,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断断续续的,想到哪就是哪:
一、发生关系or维持关系
前两天看GQ的推文,这个不太正经的公众号突然发了一句正儿八经的话:发生关系,或许并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维持一段关系,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意思很浅显,也是通讯录者的囚笼,这份关系就是西西弗斯的巨石,抬起就是发生关系,推不上山顶就是宿命;而有些山很高,有些山很矮,不合时宜的感情,各有各的不合时宜。
以前有一个话题:男女之间是否存在纯粹的友谊。私以为这道题是成熟与否的分界线。大概在28岁之前,我都理所当然的认为存在纯友谊;这两年我却愈发的觉得,欲望是洪水猛兽,柳下惠的坐怀不乱只是百里无一;也逐渐和朋友讨论起谁和谁的关系,谁的私生活是怎样的,趣味无穷,也是仅属于成年人的快乐。
所以,我想在界定一段关系究竟是在发生关系/维持关系上,或许用这些问题扪心自问,更能够回归理性:
1、和他的相处更在于生理的愉悦/相处的乐趣。 2、彼此之间更加关注欲望的需求/生活的问题 3、相互的温柔和体贴是一次性的/长久的 4、是否有和朋友的共同交集 5、关系发展是否可持续。
经过了几段感情,我想我此刻以及今后的答案是把情欲当做生活的调味品,而不是分开对待,成为情欲的高手,生活的侏儒。
二、纵容
下午脑袋里乱糟糟的,什么也写不出来,晚上和董姐她们两口子一起出去吃了饭,还硬是邀请我当他们的电灯泡,回到家决意还是要写完这篇思考。
包容是难有的美德,但在感情里往往被第一印象给迷惑了,变成了纵容。我心思细腻略有城府,时常包容,但我知道这种包容是功利的,又或者只是为了捧杀,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但在感情里边的这种纵容是十分危险的,包容了不相容的价值观,包容了冷漠,难受的总归是自己。
晚上哥哥和我说,你有些自卑。我反思下来,的确如此。面对收入和消费上的差距,社会交往圈层的差距,我往往呈现出自卑,习惯性的会用纵容来获得他人的接纳,但实质是不可取的。又或者我应该更加大胆一些,直抒胸臆的表达,而不要刻意去消弭冲突(我实在是太擅长于大事化小了)。
基础原则上的过度让步,纵容对自身的冷暴力,听起来很遥远,但实质就在身边,又极难辨别。
三、享受孤独
我很喜欢舒婷的《致橡树》,诗里写: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近年来,我更多的读出了孤独的韵味。
我的母亲害怕孤独,她成日的和老友混迹在一起,相互的帮扶,这是一件好事,但又在传递出过往社会里对于独孤的看法:在生存线上,孤独往往会意味着生存能力的下降,人应该避免孤独。
我恰恰相反,一个人出门旅行,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病,而我似乎在逐渐享受这个孤独的过程。所以,大抵我会长期的一个人过,生活里不再求诸于他人,而是看自己的生活是否充盈、有广度。
总有些朋友对我说,你需要遇到那个人来改变你的生活之类的话,我总是回答,我先过好自己吧,或者我有自己的解决办法。我想内在的原因,不外乎就是自身现在更倾向于,过好自己,才能和他人一起过好生活,不做他人的附庸。
也唯有如此,才能做得到: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时间有点晚了,脑子里已经稀里糊涂的,就记录到这里吧。
2022/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