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塑”递:全球绿色消费掀起浪潮,数据显示居民愿意拥抱低碳生活

#1强生婴儿产品推出重灌装纸基包装
强生旗下品牌强生婴儿(JOHNSON’S Baby)推出全新纸基重灌装包装,用于替代其婴儿洗发香波(Bedtime Bath)和沐浴乳(Top-to-Toe)的部分塑料瓶包装。
强生婴儿品牌介绍,重灌装纸盒由是76%的FSC Mix认证纸以及24%塑料制作而成,一升的包装大约8g。塑料是用来保护产品配方,同时增加包装结构强度,但减少塑料用量,每11,202个重灌装包装可以减少1吨塑料。
此外,当产品用完后,这些纸盒可以被已有的设施回收。英国92%的当地社区拥有纸基盒的回收选项。强生婴儿称,纸盒的设计将包括如何按步骤进行重灌装,以及通过扫描QR码,链接到视频来告诉消费者如何回收空纸盒。纸盒的设计也兼顾了易使用和易灌装。

#2美国新泽西“最严”塑料袋禁令生效,三次违规罚款5000美元
自2022年5月4日起,新泽西州实施第二阶段的禁塑法案,即零售商和食品服务企业将不再被允许使用或分发一次性塑料袋。该法案是美国最严格的塑料袋禁令之一。
第二波法规还禁止一次性聚苯乙烯泡沫杯和食品容器。此外,虽然小型便利店和杂货店允许使用纸袋,但超过2500平方英尺(约合232平方米)的商店将要求顾客提供自己的可重复使用的袋子或现场购买。
被发现违反禁令的企业将在初犯时受到警告,第二次违反将被处以每天1000美元的罚款,第三次违反将被处以每天5000美元的罚款。
这项禁塑法案是在2020年11月4日通过的,分为多个执行阶段,针对的是新泽西州零售业和食品服务业造成的塑料污染,第一阶段是从2021年11月4日起执行部分禁止塑料吸管。

#3《海岸垃圾品牌调查报告(2021)》发布
近日,公益组织“仁渡海洋”发布《海岸垃圾品牌调查报告(2021)》。报告显示,在 15万余件海岸垃圾中,共计12274件垃圾可辨识品牌信息,可识别率约8.06%。记录到品牌2236 个,其中,酒水饮料类垃圾达 7241 件,占比为58.99%;可辨识品牌的垃圾主要为包装物,其中PET瓶、膜状塑料和其他塑料3种包装类型的比例较高,合计占比为66.78%。
垃圾件数排名前三位依次为康师傅(1334 件)、可口可乐(783 件)、以及怡宝(734 件),其中康师傅包含酒水饮料类(1143)和零食食品类(191)两类产品, 可口可乐和怡宝均为酒水饮料类产品。

#4《公民绿色低碳行为温室气体减排量化导则》发布
团体标准《公民绿色低碳行为温室气体减排量化导则》(下称《导则》)日前发布。《导则》推荐了衣、食、住、行、用、办公、数字金融等七大类40项绿色低碳行为,并对其分别进行了描述。比如,服装领域绿色低碳行为包括旧衣回收、使用可持续原材料生产的衣被等;饮食领域包括减少一次性餐具、光盘行动等;居住领域包括使用清洁能源、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生活垃圾分类等。
《导则》由中华环保联合会绿色循环普惠专委会、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北京大学等多家单位共同编制。编制单位有关负责人表示,《导则》对消费领域行为碳减排进行量化,填补了公民绿色行为碳减排量化评估标准的空白,有助于评估测算碳减排行为。

#5数据显示绿色消费渐成主流
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近期发布的《2022低碳生活绿皮书》显示,高达95%的受访者认为应积极拥抱低碳生活。垃圾分配、减纸减塑、光盘行动,是感知度排行前三的低碳行为。
能源基金会发布的《家庭低碳生活与低碳消费行为调研报告》显示,最被广为接受的低碳消费行为发生在家用电器领域,表现为受访者对节能家电有着明显的购买偏好(在3个能效等级中,选择一级能效的占39%),使用和处置过程中也有着具体的低碳行为。
同时,银泰百货等发布的《2021年商场绿色消费行为调研报告》显示,超六成的受访者知晓“绿色消费”,其中,90后、00后对“绿色消费”的认知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更有高达98.7%的受访者表示,在商场消费时,至少参与过一项绿色消费实践。

#6韩国首尔本月起试推广不锈钢外卖餐盒
据央视财经报道,为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韩国首尔市政府从5月1日起与四家本地最大的外卖平台联手,尝试在多个城区推广“可循环使用的外卖容器”。据报道,这些外卖容器选用不锈钢材质、以达到更加环保的目的。顾客在用餐后可扫描外卖袋子上的二维码申请回收,由专门企业回收后,经清洗消毒再重新交给餐厅。对于入驻外卖平台的餐厅来说,则需要租用不锈钢容器。据悉,韩国环境部统计称,推出环保产品并获得相关认证的企业,其销售额平均上涨了两成左右。
资料来源

-End-
编辑:摆脱塑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