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 - 南法 自驾游记 2015年10月 - Part 2
从巴黎乘高铁去往阿维尼翁

一路向南的风光

抵达阿维尼翁

在HERZ上提前订了车,从阿维尼翁车站取,后面几天就是这辆小车陪伴我们游历南法了。
实在是对于开手动挡的车没信心,只能租了自动档。在欧洲租车,手动挡要比自动挡便宜很多,同样的价格,手动挡的车要高几个档次。好吧,在法国就租法国车。

阿维尼翁落脚在 一家从airbnb上订的民宿,主人家2层小楼,儿女都不在身边,楼上的房间就拿出来做民宿。主人家是一对很和善的中年夫妇,特别想和我们交流,可实在是他们英语困难,我们又完全不懂法语,尝试用Google translate 勉强交流了1个小时,两边都累。


出门到阿维尼翁镇上逛逛,起于腓力四世(Philippe IV)的阿维尼翁之囚,半个世纪来数位教皇都臣服与王权,一时王权压过教权。引发无数传说的圣殿骑士团覆灭,也出自这位号称美男子的腓力四世之手。


阿维尼翁教廷

满眼的斑驳



做在罗纳河的岸边,看夕阳西下。


另一侧的断桥

要离开阿维尼翁了,临走和主人家惜别,拍了合照。

主人家院内一株很大的橄榄树,橄榄树下还有一只养了很多年的老龟龟。


带上全部家当,自驾游览南法的几个著名的小镇。实在是时间太赶,每个小镇都只能稍作逗留。

从阿维尼翁出来,就开始下起雨来,说好的南法的灿烂阳光呢...

南法小镇 第一站 GORDES 戈尔德思,也称石头城,据说宫崎骏的天空之城是来源于此的灵感,当然天空之城的灵感来源网传有好多个,很多大概都是牵强附会吧。整个戈尔德思小镇都是由石头构成,建筑,围墙,房子,教堂... 大部分房屋几乎都是16世纪完整保存下来的,如今依旧貌似坚固如初。
没有赶上普罗旺斯满眼深紫的薰衣草季节,只有风干的薰衣草花束。



老城漫步,遇到一位对中国文化很有兴趣的老画家,到如今还常有邮件往来。


远眺石头城

南法小镇第二站,红土城 Roussillon
当地土壤中含有丰富的锗矿石,所以房子都呈现红色或橙色,因此得名。如果是晴天的话,颜色应该会更加鲜艳。不过我们到的时候刚下过小雨,雨中小城的好处是游客稀少。





小城出产很多矿石颜料

从Rousillon远眺普罗旺斯大区的平原

离开Roussilon,天色已晚,直接驱车赶往下榻的小城 Apt。还是AirBnB的民宿,很干净。傍晚时分,看到近乎于遮天蔽日的鸟群,刚想拍,鸟群一忽儿又消失不见了。

河岸旁看到好多嬉戏的鸟群,也许他们的巢穴在水岸边?

过了这么久,竟然还能从苹果地图里找到这家餐厅 Chez Mon Cousin Alphonse,很有家庭气息的意式餐厅,handmade 披萨很香,环境温馨。

刚刚烤好出炉的披萨,饼底还保留一层脆脆的口感

正好是周末,赶上Apt 的 周末集市。


这一天可能都要赶路没时间好好吃饭,所以就在集市上买了很多水果和面包。
抵达圣雷米 Saint-Remy De Provence 的时候已近中午,梵高曾在此逗留、医治并恢复的圣雷米精神病院(或说疗养院)。

1888年圣诞节前后,梵高与高更不欢而散,再次陷入严重的精神病,在幻觉中割下了左耳。1889年5月,在萨雷斯牧师的推荐下,梵高住进了这家圣雷米精神病院。在这里,梵高的内心世界得到了些许的宁静。
车停在圣雷米精神病院门口,这里早已经开辟成一个景点了,不再有教士、医生和病患。突然暴雨如注,倾泻而下。秋天的雨水已经开始有些冷,前档玻璃上一会儿就泛起雾气。困在车里的乔乔和我,拿出上午在Apt集市买的面包和香肠,充当午饭。
啃着面包,看雨水在车窗上流出无数条小河,窗外墨色的树木模糊着,摇曳着。不知梵高当年抵达圣雷米的时候,天气是否比现在更差。我的佳能微单在圣雷米似乎也不怎么听话了,可能是进了水的缘故。

圣雷米疗养院周边的自然环境,也许曾给梵高带来过一些抚慰。到今天,在疗养院后面还有成片的薰衣草园,远眺是静谧的,绿意盎然的山地。梵高在不发病的时候,是可以自由地进行创作的,甚至圣雷米的圣保罗修道院还为他在门口准备了一间独立的画室,他可以自由出入并进行创作。在圣雷米的一年中,梵高完成了拥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近150幅作品。



梵高在圣雷米的那间小小的卧室



疗养院入口的小径


疗养院正门

离开圣雷米,前往阿尔勒(Arles)。
阿尔勒,一个名字里似乎就自带阳光的南法小城。这里是梵高成就独立艺术风格并完成很多著名作品的地方,是曾经带给他少有的平静 和 欢乐的地方。在这里他曾和高更合住在黄色小屋,讨论艺术,一同创作。后来,也是在这里与高更决裂,梵高精神重入黑暗,并在离开阿尔勒后住进圣雷米精神病院。
阿尔勒,也是那部比才的经典歌剧《阿莱城姑娘》(L'Arlesienne)的故事发生地。后来才知道,《阿莱城姑娘》的最初戏剧文本出自阿尔丰斯·都德,就是那个写了《最后一课》的都德。都德就出生在阿尔勒。L' Arlesienne 第二组曲的那一段小步舞曲的长笛独奏,实在是太美了,摄人心魄,任何一个弗雷德里大概都会为其生,为其死吧。


毕加索的肖像画《阿莱城的姑娘李·米勒》,借用阿尔勒 描绘他的MUSE李·米勒。画中的米勒有着神秘而纷乱的芥黄色皮肤、橄榄绿嘴唇、偏向一边的眼睛和蓝色的头发。作品标题也将米勒同柔美的阿尔勒(法国南部城市)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
可当我们抵达阿尔勒的时候,一路的瓢泼大雨竟还没有停的意思。冒着大雨停好车,找到入驻的民宿,安顿好行李,也试着安顿好有点烦躁的心情。毕竟来阿尔勒之前,是抱着多么大的期待。
民宿就在古罗马竞技场旁边,过来喝杯咖啡,希望天气尽快好转。

快到傍晚的时候,终于雨停了,云层里透出一点阳光。撑着伞在仍保留着中世纪甚至古罗马风格的小镇子散步。




罗纳河 Rhone 缓缓流过阿尔勒,几天前还曾在罗纳河上游的阿维尼翁,和乔乔坐在河边看夕阳。

淡淡夕阳下的四层黄色小楼,乔乔之前手机里的一张壁纸上的图景,不期而遇,乔乔兴奋得像孩子。

小楼对面就是梵高的名画咖啡馆,原本咖啡馆的墙壁不是黄色的,因为黄色的灯光所以梵高才画成黄色。而现在咖啡馆的墙壁被刷成画中一样的黄色了。

傍晚的城中广场


南法的美食,很热情而美丽的老板娘。




第二天,终于放晴了,阳光灿烂,天空恢复了澄澈的蓝色。心情也随之大好。




在梵高咖啡馆门口的这片空地,周边的餐厅搭出遮阳伞和餐桌招徕生意,还有中文,我再一次想到了卢浮宫的导游语言竟然没有中文...


灿烂的心情和阳光下,怎么拍都很美


白酒青口贝,肉质饱满,味道丰富。

阿尔勒城外,梵高的名画吊桥。那个吊桥,大概还是百年前梵高画它的样子。



下一站,尼斯,蔚蓝海岸。
尼斯和摩纳哥的行程,就放在 Part 3 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