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武术课程的教案设计指导(下)
这是对少儿武术课程教案设计的简明介绍,衔接上一篇继续谈课程主体部分的内容。礼仪之后,便是进入学习环节。这个学习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之前所学的复习,一是对新知识的介绍与练习。“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复习,既是对既有知识的验证与巩固,又是对将学知识的阐明发挥。尤其在武术上,任何运动都是对身体器官与机能的调动,也都是在切换变化中推进的,不存在两个孤立的运动。因此,上一课程所教授内容必须与本节课存在有机的联系。一般而言,这种联系有以下几种:

切换:比如,上一节课讲踢腿,这一节课换成冲拳,这两个动作要么是在同一套路中自然过渡地切换,要么是重点讲不同的单个动作。即使是单个动作的讲解,拳与腿发力的异同,也是应当在课程中进行比较讲解的,既加深了孩子们对踢腿的掌握,又能够使他们在学习中形成举一反三的思维。发展:也就是由上一节课较简单的动作发展成这堂课较复杂的运动,比如一般性前踢腿,变成前踹、翻转侧踢,这种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过程就很需要把几节课的内容变成一个整体来讲授,对教案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应当在设计的时候 把几节课程综合起来设计。反复:有些动作,如弓步冲拳、旋转侧后踢等,对于幼小的孩子们来说偏复杂,在一节课中无法完全掌握,但又不便分拆成两个课时来割裂开讲,只能在第一课的时候给出一个全貌,让孩子们有一个概念并大致地模仿,在之后的课程中不断细致地去校正和雕琢,使孩子们能够完全掌握。这也需要教案设计有一个提前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接下来是正式学习新知识的环节。这个环节又分为如下几个阶段,一是教师展示、二是教师示范,三是模仿环节,四是分组练习,五是巡回指导,六是纠正动作。孩子们的身体发育不够成熟,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都较弱,一定要充分顾及孩子的接受能力和身体承受能力,来制定细致的教授方案。这六个环节就是保证教学方案细致、科学的基础结构。在前两个环节中,展示是对动作的大致讲解,给出一个预览;示范是对动作的精细描绘,加深印象、拓展细节。这两个环节的主体是教师,后四个环节的主体是孩子。这些环节的设置都有充分的考虑,是建立在大量的少幼儿教学实践基础上的最佳方案。

在正式学习环节圆满完成后,就来到了我们最后的结束部分,包括舒缓放松和行礼致谢两个环节。舒缓放松是对肌肉的拉伸放松,保证少幼儿的身体能够得到及时充分的恢复,是实现优良课程效果的底层屏障;行礼致谢是对初始环节礼仪问好的呼应,是我们传统武术文化的优秀组成要素,塑造出孩子们讲礼貌、有敬畏心的品格。
以上便是武术国培中课程教案设计的大致介绍,力图让对于少幼儿武术教学感兴趣的同好,有个快速而又全面的了解。里面专业详细的知识,还需要大家参加培训来认真学习,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切实掌握。

国培如此重要,所以我们开设了“国培介绍”系列专栏,对国培的情况进行360度全景介绍。欢迎所有热爱中华武术的读者们关注本号、关注本系列,每天为您奉上精彩文章。
总指导:王天明(关心下一代少幼儿武术领军人物,中华幼少儿武搏产业发展导师,中华幼少儿武术学科带头人、第一人)供稿/编辑:陈 琦



